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媒體,200年前就有了

自媒體,200年前就有了

本文852字,閱讀大約需要1.4分鐘

編者按:陪伴我們一路走來的,除了父母親朋,還有什麼呢?哪些東西早已遠去,哪些東西還伴隨著我們。路途之音,帶你打撈記憶中的那些音符。

說起自媒體,我們能想到的是微信、微博,或者還有今日頭條等,那它們有祖師爺嗎? 有的,祖師爺就是近代的報刊,漢唐宋元明及清初中期出現的東西,只能說有它的影子。

那麼報刊有哪些標準呢?從世界範圍的角度而言,一般得滿足機器印刷、以同一名稱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期、連續出版、刊登大眾感興趣的題材、公開出售、及時性這些要求。我國近代第一份報紙是什麼呢?說出來可能你不信,是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於1815年在馬六甲創辦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為什麼是傳教士呢?而且還是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

我們都知道,19世紀初,處於工業革命階段的英國迫切需要向中國要資本、要市場,除了熟知的商品傾銷外,還有文化滲透,特別是後者,可以彰顯西方文明的牛逼,當然西方的自然科學確實了不起。

1812年8月,米憐受英國倫敦佈道會派遣前往中國協助馬禮遜開展傳教工作。但是澳門屬天主教的地盤,不允許新教傳教士傳教,1813年7月,米憐離開澳門,偷抵至廣州,不過大清國不允許國外這些亂七八糟的宗教存在。米憐只能採用迂迴戰術,把傳教重點放在比較支持新教傳教事業的南洋,由於馬六甲的居民主要為馬來人、華人(基本為福建人)等,因此以此地為中心,向南洋華人傳教,而那份報刊呢,也發往內地。

【單擊下圖看高清無碼】

《察》雖然是一份宗教報刊,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道德、西學介紹等,最主要十分注重迎合讀者的心理,這就有點像今天的「十萬加」,會賣萌會蹭熱點。它又是怎麼做的呢?最厲害的是,「中國化+」,比如以儒家學說來闡明基督教教義,採用中國傳統線裝書的式樣,在文章的結構上大量採用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的方法等等。

鴉片戰爭後,中國封建社會解體,海禁大開,大批外國傳教士、商人湧入。外報也由沿海向通商口岸擴張,其宗教色彩漸淡,向商報轉型。

在華外報的出現和發展是殖民入侵的產物,但同時在客觀上也起到了溝通中西文化交流、引導西方近代報刊制度、辦報思想、方式進入中國的作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星球大戰》又又叕換導演!《星戰9》導演慘遭勸退
程序猿穿搭乾貨,教你一秒變男神!
《勤芳與阿財》21
人家出門瑪莎拉 你一出門滴滴打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