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崛起暗示地球進入「生命3.0」時代?未來會大變樣?

人工智慧崛起暗示地球進入「生命3.0」時代?未來會大變樣?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馬克斯__泰格馬克最新撰寫新書,指出人工智慧的崛起,將使地球進入生命3.0時代。

多年以來,如何定義生命,是一個富有爭議的話題,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觀點,其中一些定義認為生命具有較高的特殊要求,例如:是由細胞構成。這可能使未來人工智慧機器和地外文明失去了「生命資格」,既然我們不想對未來生命的構想局限於當前所遇到的物種,那麼我們應當將生命定義範圍更廣泛一些。

簡單地講,未來生命是一個具有複雜性和複製性的過程。其複製的並不是物質(由原子構成),而是信息(由比特構成),具體指定原子如何排列。當一個細菌複製其DNA時,沒有新的原子被創造出來,但是一組新的原子按照原來的模式進行排列,因此複製了相關信息。換句話講,我們可以將生命看作是自我複製的信息處理系統,它的信息(軟體)決定了它的行為和它的硬體設計藍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馬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撰寫一本新書——《生命3.0:作為人工智慧時代的人類》,探索分析了人類進化的最新階段。泰格馬克指出,像我們的宇宙進化歷程一樣,生命逐漸變得更加複雜和有趣,我發現這將有助於將生命形式分類成3個複雜等級:生命1.0、生命2.0和生命3.0。

當前仍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宇宙中生命最早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但是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於大約40億年前。不久之後,地球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地球生命進化最成功的是後期進化形成的物種很快超越了早期物種,並且地球生命進化歷程中能夠以某種方式對所在環境做出反應。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機器人已滲透人類生活,並替代人類從事部分工作,具體地講,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家所稱謂的「智能代理」:從感測器採集環境信息,之後處理這些信息,決定如何對環境做出反應。這可能包括高度複雜的信息處理,例如:你什麼時候使用眼睛和耳朵的信息決定你在談話中所說的內容,但它也涉及到硬體和軟體,這是非常簡單的。

例如:許多細菌擁有一個感測器測量周圍液體中的糖濃度,並使用螺旋槳狀的鞭毛在水中遊動。與感測器相連的硬體能夠實現以下簡單但有效的演算法:如果液體中糖濃度比幾秒前更低,那就反轉鞭毛,從而改變遊動方向。

人類現已學會如何說話,並取得了許多技能。而細菌並不是很好的學習者,它們的DNA不僅設計了它們的硬體,例如:糖探測器和鞭毛,而且還設計了它們的軟體。它們從來不朝向糖遊動,相反,這種演算法從一開始就被硬編碼到它們的DNA中,當然,這是一個多樣性學習過程,在具體的細菌生命時期,它們不具備學習能力。相反,這種學習能力出現在細菌物種進化之前,通過一種緩慢反覆試錯的過程,該過程跨越了許多代,最終自然選擇傾向於那些隨機的DNA突變,從而提高了糖攝入量。這些突變是通過改進鞭毛和其它硬體的設計來實現,而其它的突變則改進了細菌的信息處理系統,充當尋找糖的演算法和其它軟體。

泰格馬克表示,這樣的細菌就是我所稱謂的「生命1.0」,生命的硬體和軟體都是進化形成,而不是設計而成的。另一方面,人類是生命2.0,生命的硬體已進化,但是軟體很大程度上是設計的。人們通過自己的軟體,我是指人們用來處理信息的所有演算法和知識,並決定做什麼——從你約見朋友的能力,到你走路、閱讀、寫作、計算、唱歌和講笑話的能力。

人們剛出生的時候,無法完成這些任務,所有這些軟體能力都是我們通過學習獲得的,最終這些軟體將編程進入大腦。然而,你的童年課程主要是由你的家人和老師進行設計,他們決定你將學習什麼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將逐漸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了大腦中的軟體庫,或許你的學校會讓你選擇一門外語:你想在大腦中安裝一個軟體模塊,確保你能講法語或者西班牙語?你希望學習打網球還是下國際象棋?你希望學習成為一名廚師、律師還是藥劑師?你是否想通過閱讀一本書學習更多關於人工智慧的信息,以及定義未來生命嗎?

生命2.0設計其軟體的能力可以確保他們比生命1.0更加聰明,高智商需要大量的硬體(由原子構成)和大量的軟體(由比特構成),事實上我們人類多數硬體是在出生之後通過逐漸生長添加的,這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我們最終的體型並不局限於我們在母親體內產道的寬度,同樣地,事實上我們人類多數軟體是在出生之後通過逐漸學習積累增長的。

通常成年人的體重是出生時的25倍,而連接大腦神經元突觸連接是人類出生時DNA的10萬倍,人類存儲所有知識和技能的突觸大約是100兆兆位元組信息,而人體DNA信息儲存量僅千兆位元組,僅相當於存儲一部電影。因此,從人類生理上講,一個嬰兒出生時說完美英語,並準備參加大學入學考試是不可能的。信息不可能預先載入嬰兒的大腦,因為嬰兒從雙親獲得的主信息模塊缺少充分的信息存儲能力。

設計軟體的能力可確保生命2.0不僅比生命1.0更聰明,而且還更加靈活。如果環境發生變化,生命1.0隻能通過數代逐漸進化適應,而生命2.0則可以通過軟體更新,儘快地適應環境變化。例如:經常「遭遇」抗生素的細菌可能經曆數代,就會在人體內產生耐藥性,但是單個細菌不會根本改變它的行為。

相比之下,一個女孩如果患有花生過敏症,那麼她就會避免吃花生。這種靈活性賦予生命2.0在數量層面上更大的優勢:儘管人類DNA信息在過去5萬年時間裡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但是我們的大腦、書籍和計算機存儲的信息卻爆髮式增長。通過安裝軟體模塊可確保我們通過複雜的口語進行交流,我們確保存儲在某人大腦最有用的信息可以複製到其他人的大腦,甚至在人類大腦死亡之後相關的信息仍能保存下來。

通過安裝一個軟體模塊,能夠確保我們閱讀和寫作,我們能夠存儲和分享大量的重要信息,遠超出我們的記憶信息。通過開發能夠製造技術的大腦軟體(例如:通過學習科學和工程學),我們能夠僅點擊幾下滑鼠便能獲得大多數的世界知識信息。

這種大腦靈活性可使生命2.0主宰地球,從他的基因桎梏中解放出來,人類的綜合知識在不斷快速發展中,隨著每一個突破的出現,將伴隨著新的發展:語言、寫作、印刷出版、現代科學、計算機、互聯網等等。我們共享軟體的更快速文化演變已成為塑造人類未來的主導力量,而我們人類緩慢的生理進化幾乎與此沒有關係。

儘管現今人類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我們所知道的所有生命形式從根本上受到其生物硬體的限制。沒有人的壽命能夠長達100萬年,人們也無法記住所有維基百科全書內容,理解所有已知科學或者在沒有太空飛船的情況下享受太空飛行,沒有人能夠將這個基本上沒有生命的宇宙變成一個多樣化的生物圈,使其在數十億年或者數萬億年里蓬勃發展,確保我們的宇宙最終充分發揮它的潛能,並且完全覺醒。這需要生命形式最終升級至生命3.0階段,不僅可以硬體設計,還能進行軟體設計。換句話講,生命3.0階段能夠最終完全擺脫進化的枷鎖。

3個生命階段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如果細菌被定義為生命1.0,人類被定義為生命2.0,那麼老鼠可能是生命1.1,老鼠比細菌具備許多能力,但不足以進化形成自己的語言或者發明互聯網技術。此外,由於它們缺少語言,它們生前所學到的東西大多數就會在它們死亡之後消失,而不是傳遞給下一代。同樣地,你可能爭辯現代人類應當被定義為生命2.1階段,我們進行了輕微的「硬體升級」,例如:植入人造牙齒、膝蓋和心臟起搏器,但是沒有什麼硬體升級能夠讓我們身高增長10倍,大腦聰慧程度增大1000倍。

概括地講,我們可以將生命進化發展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生命1.0(生物階段):進化生命的硬體和軟體;生命2.0(文化階段):進化其硬體,設計更多的軟體;生命3.0(技術階段):設計生命的硬體和軟體。

經過138億年的宇宙進化和發展,地球進化史也出現顯著的變化,大約40億年前出現生命1.0,生命2.0(人類)出現在10萬年前,目前,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生命3.0可能在本世紀已出現,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催生人工智慧的崛起,未來將發生什麼?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呢?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科學谷 的精彩文章:

MIMAKI帶來逼真彩色的LED光固化3D列印解決方案
《叫我喬/Call Me Joe》——《阿凡達》的科幻核心來源
哈佛與麻省理工3D列印帶血管的肝臟晶元
你真的了解空氣嗎?和空氣有關的十個有趣事實
《鮫珠傳》,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正確示範

TAG:3D科學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