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科舉場上的幸與不幸,學霸們中狀元的那些喜與悲

中國古代科舉場上的幸與不幸,學霸們中狀元的那些喜與悲

寫出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明代著名狀元楊慎,在他的科舉考試也出現過類似離奇的事情。正德三年會試,年僅二十一歲的楊慎參加會試,他十三歲時便因詩文名動京師,被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收為高足,自己的父親楊廷和也是當時的文人領袖,因而楊慎在這次科考中便被世人視為未來的狀元。

楊慎也果然不負眾望,文章才氣縱橫,被主考官王鏊、梁儲列為卷首。也許是兩位主考官為能發現如此英才而過分激動,一不小心燭花竟落到考卷上,結果楊慎的考卷被燒掉,以致名落孫山。於是,呂柟幸運的遞補為狀元。但牛人終究是牛人,遭此沉重的打擊,楊慎還是在三年後又一次參加科舉,並一舉奪魁。

與楊慎相比,同樣是卷子出問題的邵自昌就沒那麼幸運了。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科的邵自昌不但被主考官擬定為一甲第一,而且也已獲得皇帝同意。該科讀卷負責人、吏部尚書程景伊拿起邵自昌的卷子好半天拆不開,看不清姓名籍貫,乾隆等急了,就叫將第二、第三名往前挪,而把邵自昌的一號卷移為第三,拆了原來的二、三號卷再拆邵的仍然拆不開,就把四號卷移為第三,拆了四號卷,才將邵自昌的卷子拆開。乾隆皇帝認為這是天意,便讓程京伊按拆卷順序填榜,於是原本的榜眼戴衢亨,年僅24歲就成了天下第一的「欽點狀元」。而邵自昌卻非常可惜地變為二甲第一名,僅得一個「金殿傳臚」的名號。

科舉考試不是選美,但是狀元作為天子門生中最優異者,其相貌自然關係到皇帝的顏面,於是因為相貌問題,就有了許多科場中的悲喜劇。

建文二年,本內定王艮,結果因為長得不帥而被胡廣取代。這類情況還有,正統四年,擬定張和為狀元,明英宗派密探去查看,發現張和眼睛上面有塊白色疤痕,有損形象,於是這位才子的狀元帽就飛了,被施磐所取代。景泰五年,原本擬定錄取丘浚,這位仁兄同樣因不夠英俊而丟了狀元的榮華,被孫賢代替。然而在明朝也有一個例外,即崇禎元年的狀元劉若宰。劉若宰不僅人長得丑,而且還有駝背,這樣的人也虧得遇上崇禎這樣亟需用人的皇帝,否則劉若宰要想當上狀元實在是比登天還難。

當「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那個時代里讀書人走向科舉考試的真實寫照時,十年付出的艱辛也許也會如以上這些原本應該成為狀元的人那樣遭遇命運的捉弄。這樣的捉弄似乎在我們今天的高考考場上也依然屢見不鮮,許多人考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成績,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上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學。一幕幕高考悲喜劇的上演,似又在重複著當年那些狀元們的幸和那些與狀元失之交臂的人的不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囧列傳 的精彩文章:

他是統一北方的一代雄主,最終竟然慘死於太監之手
外媒的力量太強大,英國報紙的報道竟然晚清的朝局發生了地震
喜當爹的典範,中元節生日的地官竟然與唐僧有著同一個爸爸
他是《水滸傳》里最倒霉的人物,倒霉的方式是走錯了路
鳳求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其實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TAG:囧列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