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理人常見的思維困境和提升路徑

經理人常見的思維困境和提升路徑

註:「管理的常識課」原創,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本文摘自《組織管理案例與公案教學》

中國企業管理的百年大計,育人為本。當我們反思並認真體會這個原則的時候,更加明確商業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要幫助學習者掌握通向管理智慧的鑰匙。管理知識和管理工具固然重要,但那應該是管理教育之「術」,而培養全面的管理認知模式,提高經理人管理能力,直至管理智慧,才是管理教育之「道」。

這既是管理教育的一種進步和提高,也更加符合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並將東方智慧中玄妙的「覺悟」體驗,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呈現出來,讓管理教育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進而「授人以道」。下面就讓我們從商業教育的受眾——經理人的自身特點出發,介紹最適合經理人培養認知能力的管理教育之「道」。

經理人是一類特殊的學習者,有著區別於大眾人群的學習特點、技能結構和學習目標。適合經理人的學習方式一定是能很好地契合他們的特點和目標的。

經理人是一類特殊的群體,他們往往經驗豐富,閱歷出眾;事務繁忙,時間稀缺;並且每天需要對大量複雜的、非結構化的問題做出決策。他們的學習過程有一些與常人有別的特點,這些特點表現在:

首先,經理人一般已經有一定的經驗和背景知識,這種經驗和背景知識如果在學習中善加利用和歸納,能加快經理人的學習速度,而如果利用得不好,則先入為主的經驗和知識反而會成為他們學習的障礙。

其次,經理人學習的時間短,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學習。最後,經理人學習的目標明確,他們的學習有很強的目的性,一般是主動性學習,希望能直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過程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有很強的投入參與意識和接受能力。

除了有這樣的學習特點外,經理人作為一種職業,和工程師、醫生一樣,還有著職業本身對從業者技能特點的要求。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決定了從業者需要擁有不一樣的知識技能集合。

這種差異是存在於多方面的,這裡從「知識積累」和「運用能力」兩個方面的比重來比較經理人、工程師和醫生三種典型職業對知識和能力的不同要求。

經理人:經理人面對的是商業管理實踐,管理知識來源於經驗科學,包含有更多的軟性成分,經理人要利用有限的知識,發揮最大的作用;需要的知識積累相對較少,尤其在MBA的層次,學員需要學習的新知識較少,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能力更加重要。這就是哈佛大學開展案例學習法的緣故,知識的學習需要學員在課下自己完成,教授在課堂上只傳授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工程師:由於面對的決策問題大多是結構化的,因果聯繫顯著,問題的目標和邊界清晰,工作內容中科學的成分更多,因此工程師職業對知識積累的要求較高,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得相對次要。

醫生:由於人體本身是一個經過充分科學研究的具有共性的對象,又隨時可能出現意外狀況,且留給醫生處理的反應時間一般較短,因此醫生對兩種素質的要求都較高。醫生面對的問題複雜,既有結構化問題,又會隨時出現非結構化問題,因此醫生職業對知識積累的要求高,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

正因為經理人的職業具有這種特點,經理人的學習過程也應該與工程師和醫生的學習過程有所差別。他們學習的重心應該放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而不是過多地接受知識的灌輸。

經理人常見的思維困境和提升路徑

在具體現實中,有很多經理人經過多年的商業實踐和學習,管理能力仍然不高。這些經理人往往處在某種思維困境之中。這跟人的認知來源和認知形式有關。

認知的來源各種各樣,形式各不相同。我們可以通過兩個維度劃分認知的不同來源和形式:一是認知是「具體經驗」還是「抽象經驗」,二是認知是來自於「有意識的思考」還是「無意識的反應」。通過這樣的劃分後,可以發現有四種方式的認知。

第一種方式是感覺(感性直覺)。

對事物下意識地反應,不經過思考,是過往經驗在人的潛意識裡經過沉澱,形成的對類似事物做出自然反應的能力。

第二種方式是歸納思維。

經過邏輯思考,對同類因果關係不斷進行總結,找出因果之間存在必然聯繫的規律,以此作為判斷、決策的依據。歸納思維往往是形成理論的前提。

第三種方式是演繹思維。

演繹是套用現有的理論,對眼前的事物進行解釋並決定應對方案的過程。演繹思維是對理論的運用。

第四種方式是理覺(理性直覺)。

理覺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獲得的抽象經驗,理覺類似於禪宗的修行方法,通過大量甚至是艱苦的思考,能在某一時刻迅速掌握事物的要領。人類很多的創造性思維都帶有突發性,就是通過理覺的途徑達到的。

這四種認知的表現形式能幾乎涵蓋所有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態度和反應形式。感覺是下意識的感性直接反應,歸納和演繹思維是邏輯思維的過程,理覺是下意識的抽象思維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感覺、理覺和歸納、演繹思維並沒有絕對的高低層次之分:一個經驗豐富的CEO對同一事件的直覺反應會比一個剛畢業沒有經驗的MBA經過邏輯分析後做出的決策更加合理,這是很常見的。

人的認知體系是複雜多樣的,在不同領域表現出不同的認知水平。學習的本質,就是提高對各種事物認知層次的過程,這種過程可以拆分為各種認知形式不同途徑的疊加。

例如,人在學習打高爾夫球的過程中,就要經歷這些不同的認知形式和層次階段。教練通過掌握人們對高爾夫球運動長期經驗的總結、積累、研究和歸納,對高爾夫球運動的認知提升到了一個層次,能在一定的認知高度指導其他人。

初學者不懂如何打球,一般憑著自己的感覺隨意揮杆。如果有教練指導的話,他會告訴擊球者正確的揮杆方式,擊球者按教練指導的方式擊球,這是演繹思維。在不斷擊球的過程中,擊球者會總結哪些擊球方式成功率比較高,然後調整自己的擊球方式,這是歸納思維。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擊球者已經能夠很熟練地揮杆把球打出120碼了,這時候他已經把相對正確的擊球方式內化到自己的理性直覺中去了。接下來想要提高,就要接受新的理論指導,歸納提高,再形成自己正確的直覺反應。

這是學習打高爾夫球的過程,其實各種學習的過程在一定的層面上是共通的,都要經歷類似的過程。當然,真正的學習過程並不是這樣階段明顯的,而是一種各種認知來源不斷動態疊加的過程,是一種螺旋式上升而不斷提高認知層次的形態。

要注意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單一的認知表現形態會出現邊際效應遞減現象。如果某人始終在用感覺方式來對眼前的事物做出反應,不經過歸納思維和演繹思維,認知的提升會很緩慢。同樣,如果始終在進行演繹思維,不經過歸納並形成直覺(感覺或理覺)反應,認知的提高也會變得很緩慢。

第一類經理人的成長路徑最常見,一般從經驗出發,在達到一定的水平後,又有理論鑽研,然後用理論(系統化的思維)指導實踐,在不斷的提升中,增加了個人的直覺判斷;

第二類經理人,在學術上有很高的造詣,同時又能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實踐操作,經過幾輪循環後,最後掌握 「商業智慧」的能力;

第三類經理人,通常有很強的商業敏感度,如果能夠提升自己對事物判斷的準確程度,將自己創造性的思維有效地落地,就能很快把握規律,運籌帷幄;

第四類比較特殊,借用了佛教中的禪宗方法,通過對某類問題大量、集中地思考,在哲學認知上有一個較大的躍升,從而對各類問題獲得觸類旁通的認識,這樣也能提高認知的過程,從而具備「商業智慧」的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在以上四種提高管理能力的路徑中,往往綜合了四種認知來源,但又有所側重。除了通過自身的努力外,打破思維的困境,達到更高的境界也可以依靠外部力量的引導,經理人可以通過一定的思維訓練,提高認知的智慧境界。

這個過程不一定是螺旋上升的,也可以是跳躍性的,可以在短期內強化。也就是說,運用管理智慧教學方法,智慧是可學的。而且,對於經理人而言,管理智慧的學習遠重於管理知識的學習。

註:「管理的常識課」原創,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本文摘自《組織管理案例與公案教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理的常識 的精彩文章:

職場「回頭草」,要不要吃?
最忌諱的3種職場思維,請自檢!
成功的管理者只要處理好這五大矛盾
老闆請記住,辭退100個員工,不如辭掉一個平庸的管理者!

TAG:管理的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