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人說中國永遠修不了過黃浦江的隧道 在他的率領下創造了奇蹟

蘇聯人說中國永遠修不了過黃浦江的隧道 在他的率領下創造了奇蹟

就在今天(2016年7月31日),被譽為「上海地鐵之父」的劉建航中國工程院院士,因病不治去世。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人只去過一次上海,當時還是2008年。我是農村的,大學是在湖南湘潭讀的,上海是我去過的第一個大城市,當時的我和當時的上鋪兄弟,現在的姐夫,就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覺得什麼都新鮮,特別是對上海的地鐵印象非常深刻,覺得大城市裡的地鐵,比在湘潭、長沙這些我這農村娃去過的城市裡坐公交車,方便太多了。

我想上海人,在上海工作的人,曾去過上海的人,都會感激劉建航院士等人,為上海地鐵做出的貢獻。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下這位剛在今天仙逝的科學家吧。

劉建航院士是河北省深澤縣人,1929年4月26日出生。

194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1951年畢業。1952年起在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工作。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起兼任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撰寫了《盾構法隧道》、《基坑工程手冊》、《地下牆深基坑周圍地層移動的預測和治理》等著作。1997年獲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茅以升大獎。2002年被評為上海市科技功臣。

為什麼將劉建航稱為「上海地鐵之父」呢?那是因為上海地鐵的建設,正是在劉建航的領導下,科研工作者和地鐵工人們,攻克了一個個難關,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一百年走過的歷程。

為什麼說上海地鐵建設只用了20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地鐵建設一百年的路呢?

事情是這樣子的:

從1994年12月12日,上海地鐵第一條線路建成通車,到2015年底,上海已經開國了十五條地鐵線路,組成了一個方便快捷實用的交通網路,上海地鐵總公里長達617公里(含磁懸浮),有366座車站,日均客流達千萬人次。

可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當時的蘇聯專家曾研究過上海的地質結構,他們發現以他們的能力,是無法打通黃浦江隧道的。當時的蘇聯專家就斷言,他們做不到的事情,中國人也永遠做不到,在上海這樣子的地質結構下建地鐵,難度不亞於找個支點撬動地球。

為什麼說黃浦江一帶的地址結構讓貫通黃浦江下的隧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呢?

原來,上海的地質鬆軟含水,就猶如豆腐渣一般,可想而知,給上海修地鐵,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可是劉建航就不是一個迷信外國權威的人,也最反對「外國人行我們不行」的論調,他說,對於上海這個地方,我們比外國人更了解自己腳下的土地,要給上海修地鐵,就還是得靠我們中國自己人。

於是在劉建航的帶頭下,中國的科研人員和工人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打通黃浦江的隧道,給在上海建地鐵。

1963年,他們在浦東塘橋一帶的農田裡,做了直徑4.2米的盾構,推了一百多米的隧道,取得了4.2米盾構法隧道的實驗成功,接著他們又將這種辦法應用到了市區地鐵試驗隧道和黃浦江越江隧道中,也取得了成功,圓滿完成了外國專家稱為「豆腐里打洞」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盾構法隧道取得成功後,地鐵隧道和地鐵站的試驗場地選擇了在衡山公園。1965年,在衡山公園地下開始建了上海第一個地鐵站。文革開始後,建設被迫停工,1978年隨著一號線漕寶路車站的開工,上海地鐵試驗施工又拉開了帷幕,1983完成了試驗。

而1994年,上海第一條地鐵開通運營。

上海地鐵開通後,為中國軟土隧道和地下工程技術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劉建航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可是這些名利他並未放在心上,他最關心的就是地鐵工程建設的安全問題。

為了工程建設的安全,劉建航仔細到何種地步呢?他隨身都帶著放大鏡,一有空就去工地用放大鏡查找安全隱患和發現問題,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學生們也養成了這樣子的習慣。

也許正在看文章的就有上海的朋友,也許正搭乘在上海的地鐵上,在大家享受著這快捷方便廉價的公共交通時,可別忘了那個「挖井人」——劉建航院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零零二 的精彩文章:

剛剛定都開封 趙匡胤就預言大宋百年後有亡國之危 然後應驗了

TAG:歷史零零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