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聖經魔戒到搖滾樂-堪稱大百科的《KingdomRush》「捏它」

從聖經魔戒到搖滾樂-堪稱大百科的《KingdomRush》「捏它」

由烏拉圭IRONHIDE工作室開發的塔防遊戲《KingdomRush》一經問世,就立即風靡全球,成為了一款現象級的產品。如今,該系列已經歷經了三代的發展,被公認為遊戲史上最好玩的塔防系列。該系列之所以能夠取得空前的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遊戲中的捏它元素。很多玩家樂此不疲的反覆鑽研這款單機遊戲的動力,正是去挖掘遊戲中數不勝數的捏它。而這個過程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同時也使產品本身的文化內涵得到了大大的升華。相信不少玩家在遊戲中收穫驚喜或產生共鳴的同時,也一定會感嘆開發者的良苦用心和細緻入微。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儘可能完整盤點KingdomRush系列中的捏它。也算作是向IRONHIDE工作室的一種致敬吧。

捏它,源自於日語中的"ネタ"(ne ta)。其官方含義就是「事情的本質」,但是有特殊的指向性,往往是指劇情方面的,某些時候更接近於「典故」或者「點子」的意思。對應的中文就是「橋段」。

第一代:Kingdom Rush

1.遊戲中白金功能的援兵服飾分別來於《星球大戰》《真人快打》和《街霸》。

2.遊戲中的地圖原型是《魔戒》中的中土平原地圖。

3.升級毒箭技能時的配音「I see dead people」 出自經典驚悚電影《靈異第六感》。這句台詞」在2007年《首映》雜誌評選的「100條最經典電影台詞」排行榜中名列第100名。升級纏繞技能時的配音「born to be wild」是惡搞同名電影《天生狂野》。

4.建造火槍塔時的配音「this is my boom stick」源自The Stiletto Formal樂隊的一張同名專輯。值得一提的是,這支來樂隊是少有的包含大提琴手的搖滾樂隊。

5.建造聖殿時的配音「let there be light」引自聖經第一卷中的話:「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and there was light。」

6.建造1~3級魔法塔時的配音「might and magic」是惡搞經典遊戲《魔法門之英雄無敵》。

7.建造男巫塔時的配音「do or do not,there is no try」來源於《星球大戰》中尤達的經典語錄。

8.建造奧術巫師塔時的配音「Clatto Verata Nikto」源自電影《魔界英豪》。

升級死亡射線技能時的配音「Avada Kedavra!」來源於《哈利·波特》系列小說。

升級傳送技能時的拼音「you shall not pass!」是惡搞指環王中的甘道夫,後者在獨自面對炎魔時曾說出這句經典台詞。

9.建造500mm巨炮塔時的配音「Say hello to my littile friend」源自電影《疤面煞星》,影片中的「little friend」所指帶的是自動步槍。

升級龍息導彈技能時的配音「Yipee-ki-yay,Mother Fucker!」是電影《虎膽龍威》系列中的經典台詞,在四部系列電影中都曾出現。

升級集束導彈技能時的配音「rest in pieces」是對英語中安息的拼寫Rest in peace(即R.I.P)的惡搞。

10.建造特斯拉電塔時的配音「ride the lightening」是向美國傳奇重金屬樂隊Metallica致敬。《Ride the Lightning》是Metallica於1984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至今在美國本土賣出超過500萬張以上,是Metallica最為經典的專輯之一。

11.成就ARMAGEDDON是惡搞同名電影《絕世天劫》,該成就的圖標是隕石下落,而電影的劇情正是由兩顆隕石即將撞上地球而展開的。

12.成就「home improvement」是向同名美劇致敬。該電視劇在美國權威網站統計的美劇歷史收視率榜單上位列第十位。

13.成就「supermario」顯然是向眾所周知的卡通形象超級瑪麗奧致敬。之所以成就圖標是幾顆星星,是因為在相當一部分馬里奧系列的作品中,遊戲主要目的都非過關爬旗而是收集星星。

14.成就「nuts and bolts」是惡搞一部同名英劇。該電視劇曾將在1999年榮獲英國皇家電視學會最佳戲劇獎。

15.成就「is he dead yeti」是惡搞傳說中的高原雪人,此處巧妙的將yet這個詞改為了yeti,而對應完成該成就的方式就是幾百遊戲中形似雪人的怪物。

16.成就「Terminator」是向經典電影《終結者》系列致敬。該成就的圖標就是終結者標誌性的紅色機械眼。

17.成就「die hard」是致敬布魯斯威利主演的同名電影《虎膽龍威》,該成就的圖標就是布魯斯威利的經典光頭造型。

18.成就「G.I.JOE」是向眾多80後小時候玩過的兵人人偶玩具致敬。

19.成就「cannon fodder」源自國外的一款策略動作遊戲。該系列已經出到了第三代。

20.成就「like a henderson」是向美國《大腳哈利》致敬。影片中henderson一家收養了山林中的大腳巨人哈利。該成就同樣是要求玩家釋放山林中的巨獸,而且這支巨獸的長相和哈利相當神似。

21.成就「Specialist」是惡搞美軍的軍銜制度。Specialist是美國陸軍技術兵的稱謂,不過其對應的標誌並不是該成就的圖標,至於烏拉圭的軍銜對應標誌是什麼樣子,筆者就無從考證了。

22.成就「dust to dust」引自聖經,原文為「ashes to ashes and dust to dust」,而恰巧與達成該成就相關的奧術塔在發動技能時的配音為「ashes to ashes」,二者遙想呼應,形成了對聖經的捏它。

23.成就「Beam me up Scotty」源自經典科幻片《星際迷航》系列中的膾炙人口的台詞。

24.成就「AC/DC」是致敬澳大利亞的同名傳奇硬搖樂隊。該成就的圖標為一道閃電,這正是AC/DC樂隊logo中的招牌標誌。

25.成就「free fredo」是惡搞《魔戒》中佛羅多從巨型蜘蛛網下逃生的經典橋段。不過佛羅多的英文拼寫為「frodo」,此處開發者故意修改了一個字母。

26.成就「Orcs Must Die」源自風靡全球的同名經典遊戲《獸人必須死》。

27.成就「Scrat's meal」是向經典動畫片《冰河世紀》系列致敬。斯克萊特是影片中那隻對橡果無比狂熱的松鼠,而完成該成就所需的正是在遊戲中找到這枚橡果。

28.成就「Plants VS Trolls」是惡搞經典遊戲《植物大戰殭屍》,該成就的圖標正是《植物大戰殭屍》中的道具寒冰菇。

29.成就「We dine in hell」源自電影《斯巴達300勇士》的台詞。

30.成就「Spore」源於著名的同名單機遊戲《孢子》,該成就的圖標都和《孢子》的遊戲LOGO如出一轍。

31.成就「still count as one」源於《魔戒》中的經典台詞。影片中精靈王子Legolas在以一己之力擊倒了一頭戰象之後,相當挑釁的看著矮人Gimli,隨後Gimli回應了這樣一句表示不屑的話。

32.成就「super mushroom」再次向超級馬里奧致敬。該成就的圖標就是馬里奧中長大的蘑菇。

33.成就「TMNT」惡搞經典動畫片《忍者神龜》。TMNT正是忍者神龜(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的英文縮寫,而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就是在遊戲中找到形似斯普利特大師的一隻老鼠。

34.成就「nevermore」是向偵探小說的鼻祖愛倫坡致敬。愛倫坡在1844年創作的詩集《烏鴉》中,烏鴉會經常發出「nevermore」的哀鳴,完成這個成就的條件就是在遊戲中找到一隻烏鴉。而該成就的圖標正是一位形似愛倫坡的人物形象。

35.成就「nessie」是惡搞尼斯湖水怪。

36.成就「ratatouille」是惡搞皮克斯的經典同名電影《料理鼠王》。而完成這個成就正是和消滅遊戲中的老鼠有關。

37.遊戲中Swamp thing這個怪物的原型是DC漫畫中的同名形象沼澤怪物。

38.遊戲支線關卡中的Boss Kingpin,其原型正是漫威漫畫中的同名超級反派。

39.支線關卡「Ruins of Acaroth」中擁有特殊標記的石碑和石柱是致敬著名遊戲「塞爾達」系列中的《塞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力量》

40.支線關卡「Pand Aemonium」中在右上角扳手腕的兩個形象,其原型分別是黑馬漫畫中的地獄男爵和DC漫畫中的惡魔伊特萊根。

41 成就"get the party started"源自美國搖滾女星P!nk的同名歌曲,這首歌收錄在P!nk的第二張個人專輯《Missundaztood》中,曾經在全球範圍內爆紅,在十餘個國家的單曲榜拿下前室的好成績。這首歌還被列入滾石雜誌2000~2010年百大金曲第81位。

42 成就"gnollbuster"再次惡搞經典喜劇電影《捉鬼敢死隊》,在krf中,開發者已經使用過這個捏它。在kro中,故技重施,只不過將成就圖標中的鬼魂替換成了豺狼人。

43 成就"shenzi,banzai&ed"是致敬迪斯尼經典動畫電影《獅子王》。這正是動畫中那三隻反派土狼的名字。

44 成就"dwarf falls"是惡搞魔幻大片《霍比特人》。電影中有13名矮人藉助酒桶漂流逃生的劇情,而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同樣是拯救13名落水的矮人。

45 成就"brave little tailor"源於《格林童話》中的同名故事,描述了一名小裁縫和巨人之間發生的趣事,而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同樣和遊戲人的巨人有關。

46成就"Geogre Fall"惡搞迪士尼於1997年推出的賣座電影《森林泰山》。影片中的男主角從小被猩猩養大,生活在叢林之中,其名字就叫做Geogre。

47 成就"gathering the magic"惡搞世界上第一款集換式卡牌對戰遊戲萬智牌。萬智牌的英文全稱為Magic:The Gathering,此成就巧妙的打亂了單詞順序,同時表達出了收集魔法花這張卡片的意思,而完成該成就的條件正是用遊戲中的魔法花擊殺80名敵人。

48 成就"white rabbit"惡搞世界著名童話故事《愛麗斯漫遊仙境》。在西方世界,提到white rabbit,人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引誘愛麗絲進入兔子洞的的白兔先生。

49 成就"Why so serious?"惡搞DC漫畫中的超級大反派小丑。這句話正是小丑的口頭禪,該成就的圖標也有意模仿小丑招牌式的紅唇咧嘴笑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帝國雜誌、Wizard雜誌等多家權威媒體的評選中,小丑都被公認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反派漫畫角色。

50 成就"Robin of elfwood"致敬英國民間傳說中家喻戶曉的俠盜英雄羅賓漢。相傳羅賓漢住在漢雪伍德森林,並且是一名神射手。其全名Robin Hood同樣是一個射箭術語,表示射中另一支已射中靶心的箭,並將箭身一分為二。而該成就的圖標正是一支離弦之箭。

51 成就"candy rush"致敬《格林童話》中的《糖果屋歷險記》,講述的是一對被繼母遺棄的可憐兄妹和糖果屋中的邪惡女巫鬥智斗勇的故事。這對兄妹名叫Hansel和Gretel,開發者可能是有意迴避版權問題,所以故意將名字進行了小幅改動。同時,這個成就也惡搞了一把風靡全球的消除類手游《candy rush》,該成就名稱和這款遊戲的名稱只差一個字母c,而且圖標也正是《candy crush》中所出現的糖果。

52 成就"Fee-fi-fo-fum"致敬英國著名的童話故事《傑克和仙豆》。這句話是故事中傑克驚醒巨人後巨人的台詞。在遊戲中,玩家只需點擊一顆豆子,這顆豆子就會像童話中一樣長成一顆通往天空的豆莖。

53成就"Jurassic Lake"致敬經典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在第一部當中,科學家正是依靠一顆吸了恐龍血的蚊子琥珀而還原出了恐龍這種已經絕跡的史前生物。該成就的圖標也正是一枚蚊子琥珀。

54 成就"Gargamel"源於經典動畫片《藍精靈》中的同名大反派格格巫。格格巫的畢生追求就是用藍精靈煮成湯,而該成就的圖標正是一個用於熬湯的大腕,碗中還有一頂藍精靈的帽子。

55 成就"Shroom Says"惡搞一款在八九十年代西方非常流行的玩具。這款玩具和遊戲中的四色蘑菇相對應,同樣是按不同顏色的按鈕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56 成就"Killer Tomatoes"惡搞一部美國電影《番茄殺手》,該片曾在1990年被改編成同名動畫片,一度在美國掀起一股"西紅柿殺人狂"熱潮。

57 成就"Vorpal Blade"惡搞美國的冒險遊戲《愛麗絲夢遊魔境》以及《愛麗絲:瘋狂回歸》。在這兩部作品中,主角愛麗絲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一把同樣叫做"Vorpal Blade"的菜刀。

58 成就"Game of Thrones"源於根據暢銷小說《冰與火之歌》而改編的熱播美劇《權力的遊戲》。

59 成就"stardust"致敬同名魔幻電影/小說《星塵》。原著故事圍繞一顆從天上墜落的星星而展開,講述了一個唯美的愛情童話。

60 成就"I like to move it!"致敬夢工廠的著名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系列。影片中有首插曲正是叫做這個名字。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就是找到動畫中的那隻的狐猴,而該成就的圖標就是那隻狐猴所帶的帽子

61 成就"Call me Mr.PIG"再次致敬經典動畫電影《獅子王》。這是劇中角色野豬彭彭的一句台詞。

62 成就"Sorcerer's apprentice"致敬偉大的德國文學家歌德。其在1797年創作了這首名為"魔法師的學徒"的詩歌。此後這部作品被多次改寫為影視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是1940年迪士尼出品的音樂動畫《幻想曲》,該成就的圖標正是那部動畫中米老鼠所帶的魔法帽。

63 成就"D&D"顯然是向在遊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經典遊戲《龍與地下城》致敬。《D&D》的問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角色扮演類型遊戲的規則,此後包括《博德之門》系列、《異域鎮魂曲》、《無冬之夜》和《冰風溪谷》系列等眾多經典的魔幻風格大作都是建立在D&D的規則之上的。

64 成就"It's a trap"惡搞經典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這句話是《絕地歸來》中阿克巴上將的著名台詞。如今在歐美也發展成了一句流行語。改成就的圖標就是阿克巴上將的形象。

65 成就"winter is coming"再次惡搞魔幻小說/電影《冰與火之歌》。這句話是書中史塔克家族的家訓,而改成就的圖標也正對應了史塔克家族的族徽。

66 成就"City of Splendors"再次致敬《龍與地下城》。這本同名手冊是3.5版本DnD的一個擴展包。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一家國內CP也推出過一款同樣基於DnD規則而設計的手游,並得到了蘋果推薦,這款遊戲同樣叫做《City of Splendors》。

67 成就"We are the champions"源於英國著名搖滾樂隊皇后樂隊的同名金曲。這首歌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球迷文化的象徵。在歐冠等大型賽事中,奪冠球隊的支持者們往往會自發的合唱這首歌。至於該成就的圖標則是捏它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里的一個標誌性造型。

68 成就"The art of war"是向每一個中國人都再熟悉不過的《孫子兵法》致敬。這部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外文名稱就是《The art of war》。

69 成就"Sim City"顯然是惡搞EA所出品的同名經典遊戲《模擬城市》。

70 成就"Green Arrow"源於DC漫畫中的同名超級英雄綠箭俠。

71 成就"War never changes"源自著名PC遊戲《輻射》系列中的經典台詞。該成就的圖標也是有意致敬遊戲中的一張過場配圖。

72 成就"Ding!Ding!Ding!"惡搞紅透大江南北的挪威神曲《What does the fox say》。Ding!Ding!Ding!的這段歌詞正是這首歌能夠成為神曲的關鍵元素。該成就的圖標也有意致敬原版MV。

73 成就"The bone collector"致敬同名小說/電影《神秘拼圖》。該片由兩位大牌影星丹澤爾·華盛頓和安吉麗娜·朱莉聯袂演出。

74 成就"1.21 GIGAWATTS"致敬美國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系列。12.1億千瓦正是影片中的時間機器正常運作所需的電力。

75 成就"Not today!"源於《冰與火之歌》中艾莉亞·史塔克的劍術老師西利歐·佛瑞爾的口頭禪。該成就的圖標也正是福瑞爾的Q版造型。

76 成就"I volunteer as tribute"惡搞根據暢銷小說而改編的電影《飢餓遊戲》。這句話是影片中女主角在頂替其妹妹成為貢品時所說的經典台詞。該成就的圖標正是貫穿整個系列的象徵性符號--嘲笑鳥。

77 成就"Footloose"惡搞美國的同名歌舞類影片《渾身是勁》。該片拍攝於霹靂舞流行的1984年,此後於2011年又被進行了翻拍。

78 成就"1,2,3...Plant!"惡搞寶開出品的著名塔防遊戲《植物大戰殭屍》。這句話正是每關開始前的開場倒數。

79 成就"Kingsfoil leaves"再次向英國著名作家托爾金致敬。在托爾金所構建的中土世界中生長著一種可以治癒傷口的虛擬植物,辛達林語叫athelas,而用通用精靈語翻譯過來,就是Kingsfoil。在電影《霍比特人2》中,精靈塔瑞爾正是用這種植物為矮人菲力解的毒。

80 成就"Rambo style"惡搞著名動作影片《第一滴血》系列。史泰龍所塑造的主人公Rambo成為了影史上經典的硬漢形象。

81 成就"Phantom zoned"致敬DC旗下的經典漫畫《超人》。幻影地帶是在《超人》漫畫中頻繁被提及的一個關押超能力犯人的五維空間監獄。

82 成就"Red Five"再次致敬經典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這正是影片主角天行者盧克所駕駛的戰機代號。在第一部中,盧克也正是駕駛這架戰機成功摧毀了帝國的死星。

83 成就"Valar Morghulius"再次致敬《冰與火之歌》。這是原著中厄斯索斯地區的一句常用語,為瓦雷利亞語,意思為"凡人皆有一死",通常人們會以一句"Valar Dohaeris"作為回應,即"凡人皆需伺奉"。

84 成就"Killtacular!"是向微軟公司出品的著名FPS遊戲《Halo》系列致敬。Killtacular正是該系列中連續擊殺時的語音。

85 成就"Beornings"依然和托爾金的明著《魔戒》有關。Beornings指的是生活於安都因河谷和密林中的一種變形人,中文翻譯為比翁人,其設定類似於很多遊戲中常見的德魯伊。在電影《霍比特人》中,也曾經出現過比翁人的身影。

86 成就"Never tell me the odds"再次惡搞《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這句話是片中重要角色漢·索羅船長的一句經典台詞,而該成就的圖標正是漢·索羅船長心愛的座駕"千年隼號"。

87 成就"Come and get them!"源自賣座影片《斯巴達300勇士》中的一句台詞。該成就的圖標正是影片中斯巴達勇士們所使用的長矛。

88 成就"with your shield or on it"同樣是《斯巴達300勇士》中的一句台詞。影片中一個斯巴達母親在兒子準備出征的時候送給他一副盾牌,然後說出了這句話,該成就的圖標正是這面盾牌。

89 成就"Gnollum"惡搞《魔戒》中的關鍵角色咕嚕。此處開發者玩了一個簡單的文字遊戲,Gnollum和咕嚕的名字Gollum僅相差一個字母n,但恰恰是因為多了這一個字母,使得該成就和豺狼人Gnoll巧妙的聯繫到了一起。另外,該成就的圖標也正是咕嚕本尊。

90 成就"Mitchell-Hedges"捏它瑪雅文化傳說中的水晶頭骨。英國探險家弗雷德里克·阿爾伯特·米歇爾·黑吉斯曾經在其1954年出版的自傳中提及到水晶頭骨並附上了照片,因此水晶頭骨也被稱為"米歇爾·黑吉斯頭骨"。不過其真實性至今未被考證。

91 成就"Wile E"致敬華納公司的經典動畫《兔八哥》系列。Wile E正是該系列中的經典動畫形象,其全稱叫做Wile E. Coyote,中文翻譯為歪心狼,它的死對頭是一隻叫做Roadrunner的杜鵑,中文翻譯為嗶嗶鳥,動畫中,歪心狼每次和BB鳥鬥智斗勇後,最終都會落得個作繭自縛的結局,而遊戲中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則是幫助歪心狼捉住嗶嗶鳥。

92 成就"A red sun rises"依舊和《魔戒》有關。在電影《魔戒2》中,精靈王子萊戈拉斯有一句台詞,原文是"A red sun rises. Blood has been spilled this night"。該成就的圖標恰如其分的描繪出了這句話的意境。

93 成就"Nimloth the fair"依然和托爾金構建的中土世界有關。Nimloth是一種生長在中土世界西部的努曼諾爾海島上的白色樹木,被稱為"聖白樹",是努曼諾爾帝國的象徵,而Nimloth是它在阿登奈克語中的名字。

94 成就"My lord bag or rice"源自一個古老的日本民間傳說,講的是日本古代名臣藤原秀鄉因幫大蛇制伏了三上山上一隻大蜈蚣,因此從大蛇那裡得到取之不盡的米和用之不竭的布以及有求必應的神鍋的故事。這個傳說在日本第一部文學作品《古事記》中有詳細的記載,此後還衍生出了很多繪畫藝術品。由於遊戲中的boss形似一隻大蜈蚣,因此開發者用到了這個捏它。

95.主線關卡"Hammerhold"中右上角房前的NPC原型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的主角天行者阿納金,影片中阿納金最終墮落成黑武士達斯·維德,而牆上的投影正是黑武士的。

96.主線關卡"Sandhawk Hamlet"中地圖下方的原形建築是致敬經典科幻影視劇集《星際之門》。

97.主線關卡"Sape Oasis"中地圖左上方懸崖上的狙擊手原形為《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內莫第亞狙擊手,地圖中出現的氂牛也是電影中著名的虛構生物--班沙氂牛(Bantha)。

98.主線關卡"Dunes of Despair"中出現的巨大沙蟲怪獸原型為著名影視和遊戲《沙丘》中的經典怪物。

99.主線關卡"Buccaneer's Den"中右側的獨腿骷髏原型正是經典電影《加勒比海盜》系列中的巴博薩船長。另外從酒館中招募的海盜們的名字也全部出自《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

100.在主線關卡"Crimson Valley""Snapvine Bridge"和"Lost Jungle"中分別出現了三名隱藏於樹林中的NPC,其原型正是經典科幻電影《鐵血戰士》系列中的外星生物鐵血戰士。在電影中,鐵血戰士同樣擁有著擬態的能力。

GIF/427K

101.主線關卡"Beresad's Lair"中地圖上方的那條黑龍,其原型正是魔幻大片《霍比特人》中的守財金龍史矛革。在遊戲中,黑龍飛出洞穴時,玩家可以靠點擊其守護的財寶來獲得額外收入。

102.主線關卡"The Dark Descent"以及附加關卡"Darklight Depths"中出現的矮人大廳,其生產的矮人名字全部源自電影《霍比特人》。

103.附加關卡"Storm Atoll"和"The Sunken Citadel"中出現的雕像正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波塞冬。

104.附加關卡"Bonesburg"中從黑暗車間製造出的生物,其原型正是經典影視形象--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

105.附加關卡"Dusk Chateau"中地圖左側樹下的持刀少年,其原型為經典恐怖電影《鬼娃回魂》中的鬼娃查爾斯·李·雷。

地圖右側石碑上的圖案是致敬經典遊戲《生化危機》系列,該圖標正是《生化危機》系列中雨傘公司的logo。

在石碑旁邊的面具則是源自經典恐怖電影《黑色星期五》系列,該面具正是系列中的大反派傑森所帶的面具。

在地圖最下方樹下的面具則是向闖蕩好萊塢的馬來西亞導演溫子仁致敬。在溫子仁拍攝的多部恐怖片中(包括《電鋸驚魂》系列、《死寂》、《陰兒房》系列)都曾出現這個面具。順帶一提,今年席捲全球票房的商業巨制《速度與激情7》,其導演同樣是溫子仁。

106.附加關卡"Darklight Depths"中右下角有一扇門,點擊可以放光。這善門正是《魔戒》中著名的都靈之門。

107.成就"genie in a bottle"是惡搞天方夜譚中著名的阿拉丁神燈的故事。該成就的圖標正是一座神燈,而在遊戲中,只要擊敗boss Nazeru,後者就會變成一盞神燈,就好像故事中的燈神一般。

108.成就"one froggy evening"是致敬拍攝於1955年的同名經典動畫。動畫中的主角是一隻頭帶禮貌手拿拐棍會唱歌跳舞的青蛙,該成就的圖標正是這隻青蛙的禮貌和拐棍。

109.成就"mua'dib"是向美國作家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所創作的"沙丘"系列科幻小說致敬。這部小說的主人公Paul Atreides在成為弗里曼人的領袖之後,獲得了mua'dib的稱號。

110.成就"the black pearl"再次向電影《加勒比海盜系列》致敬,這正是主角Jack Sparrow船長的視若珍寶的黑珍珠號。

112.成就"twist and shout"源自一首著名的同名英文歌曲。該首歌曾經被Beatles、The Who、Mamas&Papas等眾多大牌樂隊翻唱,被譽為英倫搖滾的典範之一。

113.成就"feed me,seymour"是百老匯音樂劇《little shop of horror》 中的一句歌詞,該劇主要講述了一名不得志的花匠和一株神奇食人花之間的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就叫Seymour。這部音樂劇此後還被多次翻拍成了電影。

114.成就"one*ugly*¥%@#"再次惡搞經典科幻電影《鐵血戰士》系列。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就是找到3名隱藏的鐵血戰士,而該成就的圖標則是鐵血戰士的瞄準鏡。

GIF/421K

115.成就"colonial marine"是向2013年發行的主機大作《異形:殖民者》致敬。該成就的圖標正是遊戲中人類士兵所帶的軍帽。

116.成就"The walking dead"是惡搞同名漫畫和電視劇。該成就的圖標正是劇中的主人公瑞克的形象。

117.成就"is that wilhelm"是惡搞電影史上著名的"Wilhelm Scream"。自從1951年的電影《Distant Drums》首次使用這種尖叫聲後,其後幾乎華納出品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會在適當的時機使用這種獨特的叫聲,後來這逐漸衍變成為了一種經典的調侃。通常當某個群眾演員從高處落下時,會配上這種慘叫,而要完成該成就的條件,正是在遊戲中殺死正在攀爬的敵人。

118.成就"Dr.Henry Walton"是向經典電影《奪寶奇兵》系列致敬。Henry Walton正是影片中男主角印第安納瓊斯的父親。

119.成就"alibaba"是惡搞《天方夜譚》中著名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

120.成就"Dodge this!"是惡搞經典科幻片《黑客帝國》系列中的子彈時間。改成就圖標中的黑衣男子正是影片中的男主角--救世主尼奧。

121.成就"hawkeye"是惡搞美國漫威公司旗下的同名超級英雄。完成該成就和遊戲中的弓箭塔有關,而鷹眼正是以精湛的射術而著稱。

122.成就"fujita#5"是惡搞氣象學中的藤田級數。藤田級數是美籍日裔氣象學家藤田哲也(Tetsuya Theodore "Ted" Fujita)於1971年所提出的用來評判龍捲風強度的標準。藤田級數從0到5共分為6級,第五級被稱為毀滅性的龍捲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藤田博士因對龍捲風的研究徹底改變了人類對此的認識,因此被稱為"龍捲風先生"。

123.成就"Let it bleed"是向老牌搖滾樂隊滾石樂隊致敬。他們在1969年曾經發行過一張同名專輯《任血流淌》。

124.成就"Optimus Prime"是向經典動畫片《變形金剛》致敬。大家耳熟能詳的擎天柱,其英文名稱正是optimus prime。而該成就的圖標也正是博派汽車人的logo。

125.成就"Tarzan boy"是向小說和熒幕上的經典形象泰山致敬。

126.成就"in the navy"是致敬1941年的同名喜劇電影《海軍生涯》。改成就的圖標正是電影中的海員們所佩戴的帽子。

127.成就"Jaws"是惡搞影史上的經典同名電影《大白鯊》。這部1976年的電影在當年的奧斯卡和金球獎評選中均榮獲了多項大獎。

128.成就"moonwalker"是向1961年5月25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里程碑事件致敬。該成就的圖標正象徵著人類在月球上邁出的第一步。

129.成就"zombie walk"是惡搞西方某些國家中的一項被稱為"殭屍遊行"的年度盛事。該活動最初由一批驚悚恐怖片發燒友發起,參與者在這場盛事中的打扮、行為等等都要表現的像喪屍一樣。

130.成就"Ghostbusters"是惡搞美國的同名喜劇電影《捉鬼滾死隊》,該成就的圖標近乎完美的還原了電影LOGO,只不過將鬼魂的造型替換成了遊戲中的角色。

131.成就"i see dead people"惡搞美國經典驚悚電影《靈異第六感》。實際上在kr一代當中,已經出現過這個捏它,只不過是以配音的形式展現,而在二代中,則是圖文並茂,該成就的圖標完美的還原了電影中的劇照。

132.成就"dead and loving it"惡搞美國的同名經典喜劇電影《吸血鬼也瘋狂》。完成該成就的條件正是擊敗遊戲中的吸血鬼瓦西里閣下。

133.成就"you've found me"致敬經典格鬥遊戲《真人快打》系列。該成就的圖標正是《真人快打》的經典logo,而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則是找到隱藏在地圖中的蜥蜴,這個形象同時也是《真人快打》中的經典人物。

134.成就"oakenshield"再次惡搞魔幻巨制《霍比特人》。Oakenshield正是電影主角、矮人領袖"索林·橡木盾"的綽號。而完成該成就的條件同樣和遊戲中的矮人一族有關。

135.成就"come on you apes!"惡搞美國科幻電影《星河戰隊》。該影片講述了一個人類對抗外星生物的故事。這句話是影片中男主角johnny rico的經典台詞。該成就的圖標正是影片中人類士兵所帶的頭盔,而完成該成就的條件也和擊殺外星生物有關。

136.成就"want a piece of me"是向暴雪出品的經典RTS遊戲《星際爭霸》致敬。這句台詞是遊戲中人族機槍兵的口頭禪。該成就的圖標也正是一柄機槍。

本文首發星游社,授權遊戲產業圈轉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產業圈 的精彩文章:

科隆展2017大事記:帝國時代4公布、聖劍傳說2將重製
下半年的國產二次元手游 最值得關注的可能是這7款
7月手游版號數據:過審698款,七大類佔69%
產能不足or飢餓營銷?看Switch斷貨後的羅生門

TAG:遊戲產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