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越有錢反而幸福感越低?

為何越有錢反而幸福感越低?

文 普小寶

這是小寶札記第36篇

一年又去四分之三,

各大城市開始發布幸福指數,

但我們的幸福指數似乎已陷入怪圈:

收入越來越高,但幸福感卻越來越低。

為何越富有反而越不幸福?

因為追求幸福的方法錯了。

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

你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當你越依附某個東西、某件事情、甚至某個人時,

你的幸福指數就會越低。

01

調查發現:

人並非越有錢就越感幸福

GIF/1K

日前,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

發布了2016年度《幸福中國白皮書》,

繪製了2016年「中國幸福地圖」。

令小寶吃驚的是——

排在「幸福城市排行榜」

第一位的是四川瀘州,

而北上廣深則排在了百名以外。

該報告通過將社交媒體上的

辭彙按正面和負面、積極和消極、

幸福和不幸福進行比較,

得出各城市幸福指數值。

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更幸福

大城市的幸福感都去哪兒了?

看,幸福指數TOP6的城市

原來,越有錢不一定越幸福

由此可見,

幸福感與經濟發展沒有必然聯繫。

對於經濟仍不發達地區,

經濟越發展,人民越幸福;

但對於已經比較發達的地區,

應在其他與幸福相關的因素上

投入努力,增加幸福感。

進入21世紀,人類財富增長了,

物質豐富了,壽命延長了,健康改善了...

但是,人們的快樂和幸福並沒有增加,

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在下降。

主觀幸福感,卻成為人類生活的最大挑戰!

02

追求幸福的方法

會直接影響你與幸福的距離

出乎意料,

世界著名高等學府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

不是時髦的經濟學課程,

也不是實用的法律課程,

而是泰勒·本·沙哈爾博士的「幸福課」。

「幸福課」為何在哈佛大受歡迎?

「因為大家過得越來越不幸福。」沙哈爾說。

越來越富有,卻越來越不快樂

——已成為全球性現象。

前幾年,央視還專門搞了個

「你幸福嗎」的調查,

發現老百姓的幸福感

隨著經濟增長卻在下降,

最發達的北上廣,

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反而很低。

為何越有錢幸福感反而越低?

沙哈爾說:「因為追求幸福的方法錯了。

以失去自我的方式追求幸福,

只會離幸福越來越遠。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

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沙哈爾博士堅定地認為: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

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03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

我們通常以兩種方式「失去自我」

第一種是「生活給別人看」。

漫畫家朱德庸對此有段精彩描述:

「他穿時尚衣服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開的車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買別墅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從事的工作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的孩子送名校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展現給別人看

自己的品味或成績或格調或地位,

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作為唯一標準。」

為了刷出「比別人能幹」的存在感,

我們終於活成了「別人眼中牛逼的人」

第二種是「看別人如何生活」。

別人有了豪車,我也想要豪車;

別人有了別墅,我也想要別墅;

別人孩子讀名校,我家孩子也要讀名校。

為了過上「別人家的幸福生活」,

我們終於活成了「跟別人一樣牛逼的人」

04

通往幸福最大的障礙

正是我們對外物苛求太多

GIF/1K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錢,有了錢就幸福了。」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權,有了權就幸福了。」

有人說:

「我不幸福,因為我沒有名,有了名就幸福了。」

但最終的結果是——

得到錢之後,我們期待更多的錢;

得到權之後,我們期待更大的權;

得到名之後,我們期待更大的名。

得隴望蜀,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正是因為對外物過於苛求,

才使我們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一直徘徊

05

幸福感並非源於金錢上的滿足

而是源於內心的寧靜,精神的富足

幸福是什麼呢?

這是個很老套的問題,

我想每個人的答案和標準

都不同,說不清,道不明。

幸福是口渴時的一杯清水,

幸福是睏倦時的一個枕頭,

幸福是寒冷中的一抹陽光,

幸福是飢餓時的一碗米飯,

幸福是成功者流淌的激動的淚水...

但,可以肯定的是,

真正的幸福不是物慾的滿足,

而是內心一種愉快與平靜的狀態。

愛因斯坦說:「同一層面的問題,

不可能在同一個層面解決,

只有在高於它的層面才能解決。」

生活本來就太多的誘惑,

太多的追求和渴望,

會讓原來簡單純粹的人生

變得迷茫與困惑起來。

渴望金錢、地位、權力...

慾望無止境,對物質過多的追求,

其實,是內心的貧乏,

從而影響著你的生活,

貧富只是比較上的問題。

比方說,最早走路,我要一部腳踏車;等到有了腳踏車,又覺得摩托車比較快;有了摩托車以後,覺得不安全,又想有部四輪的小汽車就好了;有了小汽車,認為這是本國貨,有個「外國貨」就好了;等到有了一輛「外國貨」,又覺得自己駕車好辛苦,有一個司機就好了。

總之,人的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所以快樂是隨著滿足而有的。一個懂得生活的人,一定不會被名韁利鎖自我束縛、自我設限、自我封閉,而是像雲一樣,過得自由自在,做最真實的自己。

人生,是一門大學問,在人生裡面要尋找快樂的人生,尋找自由的人生,尋找自信的人生,尋找可以包容的人生。如果可以寬大包容,那時,自我心中自有無盡財富。

熱愛珍惜財富,

是獲得財富的前提條件,

但不等於財富是獲得幸福的前提條件。

真正的富有不是外在的高額花費,

而是內心的寧靜,精神的富足。

尤其是,

作為一名新時代女性,

如何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

衝破束縛?活出自我?提升幸福感?

不如從戲劇開始,尋求幸福的真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惠家 的精彩文章:

TAG:普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