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柳袁照:給美的一瞬賦予教育的詩意

柳袁照:給美的一瞬賦予教育的詩意

(本書列為大夏書系,日前由華師大出版社出版)

給美的一瞬賦予教育的詩意(《教育的美的》自序)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喜歡讀圖。一些名畫,我會找來讀。後來,對照片,尤其是一些經典的照片,我也會愛不釋手。再後來,自己拍照片,拍了照片自己欣賞,會對著照片,寫一兩句話,興之所致,隨性而寫,只是自己的感悟。漸漸地養成了習慣,留意周邊事物,留意自己走過的山水,故鄉或遠方,大山大水、森林草地是這樣,剩山殘水、溪流瀑布也是這樣。把風景看成是一幅畫,把普通的場景也看成一幅畫。

我們的學校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許多人來了,都說美,說是一所像園林一樣的學校。我說,錯,我們不是像蘇州園林,我們就是一座蘇州園林,是一所在園林里辦的學校。蘇州園林的美,是氣質,是氣息,是需要我們能夠去細細體悟的。靜下心來,把自己融入其中,方能體會到其中的奧秘。從操場去食堂的路上,有一堵牆壁。我立於這堵牆壁前很久,牆上的藤蔓大多已經枯萎了。只有幾支莖蔓上掛著少許的幾片葉子,葉子也是枯萎的。在冬日溫和的陽光下,它們被微風吹動,給我的感覺就像在寫詩,就像在粉牆上繪畫。那畫筆、詩筆就是藤蔓,那微風就是這支筆的靈魂。靈魂終於在這個冬天跑了出來,

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盼望,幻化成粉牆上不安分的不時晃動的影子。這是那天我在這堵牆壁前的感受,其實,這堵牆壁很普通,在蘇州的大街小弄里,抬頭就能見到。我們如何除了能欣賞那些美景之外,也能欣賞那些普通的事物,把普通看成不普通,把平常看成不平常,把所有普通、平常的事物都看成富有詩意的事物?

我們校園裡除了有明清建築之外,還有幾幢民國建築。民國建築的牆一般是清水磚累疊而砌成的。我走過路過,總會有些感受。那一天,選好角度,拍了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裡,邊上寫了幾行字: 「一塊塊磚,壘成了歲月。每一個人的歲月,別人看來幾乎都是相同的履歷。從低到高,從外向里。春花夏葉,秋果冬藏。牆上爬滿滄桑,斑斑駁駁,揮不走糾纏與凌亂,才屬於內心的自己。」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我相信,這些感受是我的真實感受,是我內心的真實感受,既屬於自己,也可能屬於別人。美、善良、坦蕩、擅長感悟,是人的核心養。同樣相信,一個愛美的、善良的、襟懷坦蕩的、能面對一草一木獲得感悟的人,一定是一個好人。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情感往往都是相通、有默契的。這樣有共性的人在一起,都會是相互的陽光雨露。從日常生活中感悟教育,我認為是一個老師所必須具備的品行。

我們的前賢都有這種情懷,比如,范仲淹面對岳陽樓的一張圖,就寫出了《岳陽樓記》。范仲淹舍家開辦學校,身體力行,為教師做了一個榜樣。與他同時代的王安石、蘇東坡等都是如此,《游褒禪山記》、《赤壁賦》等名篇,哪一篇不是對天地萬物、草木鳥獸感悟後的經典?做一個有人性的人,人性是情懷的起點。其實,愛、溫情,也不只有人類才有。我相信一切生命的深處都有最柔軟的地方,會讓最堅硬的物質融化。由此,能體察萬物方能對萬物有所感懷。我所期待的教育,所期待的校園,所期待的課堂,都盼望有這樣的溫情、深情與柔軟。我們的有效課堂、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的校本研修,如何上升到如此的「道」的層面,而不是一直處在技術的、方法的等「術」的層面,從中我們可獲得一些啟示。

這幾年,微信的興起,重新拓寬了人的視野,創新了人與世界接觸、交流的方式。我使用微信,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或交友聯繫、聯絡。我把它作為我與世界交流的「中介」,經過它去聆聽世界,去與世界對話。經過一番思索後的對話,是帶著自己體溫、自己情感的「表達」。微信朋友圈裡記載著這樣的過程,儲存著這種過程中的重要信息。更可貴的是,微信這個載體,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一個人人參與建造的平台,人人又可以到這個平台上放置東西、獲取東西。有幸於兩年前相遇、相識大夏書系的朋友們,李永梅社長最先與我說,我的看圖說風景、看圖說教育很有趣,可以為我出一本書。去年十月大夏書系在江西弋陽舉行了一場教師讀書活動,邀請了我。講演中我列舉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以及給我的感悟,——從中如何觸發我去直面現實的教育的例子,引發了與會者的濃厚興趣。大夏書系的編輯朱永通先生對我說,把你微信中的「看圖說話」整理下吧,出一本「看圖教育」。不久,果然收到了大夏書系與我的出書合同。

前不久,去了一處深山,隨手拍了幾幅照片。隨手把照片發在微信朋友圈裡,並這樣留言:喜歡這裡嗎?喜歡這幾張照片嗎?照片上的景緻一定會比現實好得多。為何?它有取捨,它有角度,它有表達。進入這個山裡的小村莊,陰天,一切都是灰濛濛的,景緻是灰濛濛的,拍出來的照片也是灰濛濛的。當離開回望的一瞬間,太陽出來了,一切都不一樣了。景緻明亮,照片也明亮。這個小村莊什麼也沒有變,始終是這個樣子,只是陽光的緣故。

我寫上述一段話,是想說明,經過藝術加工之後,與原物體相比,

會不一樣。我本身的看圖說話,與編輯之後的看圖說話,不一樣了。凈化了,美化了,體系化了,凸顯了意義。前幾天,我在廈門的集美,那是我三十年前曾去過的的地方。坐在我曾坐過的集美中學面朝大海的那些絕美的台階上,不由自主地有了詩意,我說:總會有一個地方,去了還會去。坐過的台階,我竟又坐了上去。我看風景已不是從前的風景,我看行人匆匆也不是我見過的行人。我又坐在原地,可我自己也早已不是我自己。我看天空的雁行,如綢帶舞動瞬間隊形。我聽大榕樹下海潮,敲擊內心嗚咽的聲音。

此刻,我又遇到了這樣的情形,內心澎湃的情形。今天,我在深圳。應邀參加全國大城市教科院聯盟成立活動,來作一個演講,我的題目是《教育是一場詩意的旅行》。當我將踏進會場的時候,正是太陽海邊升起的時候。多美的一張圖片啊,趕緊配話,整理一下竟成了詩,題目是《大梅沙海濱的早晨》:

渴望與期待

只是一瞬間

一瞬間的美

轉眼即成記憶

期許與失落

只是一段旅程的距離

船已停泊

島嶼安睡

心中滿滿的柔意

此刻,都成周身揮之不去的氣息

是啊,這本書的許多照片,都是美的一瞬,不過,我把它們留了 下來,賦予了詩意,賦予了教育的蘊意。那是我 2014 年與 2015 年,這兩年中所遇到的無數美的瞬間的感動與感悟。我唯有感恩,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自己的書,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總盼望他長大,作為書,所謂的「長大」,則是希望被讀者認同認可。那是渴望,靜坐於此,在我的想像中我希望能夠完成對它的渴望。現在,進入了冬天了,冬天是寂靜的。不正好還人間一個清凈,還自己一個清凈嗎?潮如涌的季節已經過去,現在完全可以靜下心來多多修身養性。

(作者與李政道在一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袁照 的精彩文章:

TAG:柳袁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