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海歸看重城市品質 打造人才「強磁場」要做大新興產業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海歸看重城市品質 打造人才「強磁場」要做大新興產業

每經記者 張鍾尹 每經編輯 陳旭

未來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中國正在經歷的海外人才回歸潮,顯然為贏得這一競爭增添了重要的砝碼。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06年,中國每送3個人出國留學,能迎回1人;如今,年度出國與回國人數比例已從2006年的3.15:1演變到2015年的1.28:1,呈現出人才加速迴流的態勢。

截至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已達265萬人。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6年的82.23%。2016年,中國留學回國人員達43.25萬人,創歷年新高。另一方面,在吸引外國人才方面,2016年來中國內地工作的外國人員達90多萬人次。

如何來看待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爭奪戰?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有市場、有機會,會吸引很多人來,同時也要考慮海歸人才的結構與質量。從整體來看,留學生群體既有出國的中國留學生,也有引進來的外國留學生,讓他們都能成為我國創新創業的高科技人才,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金融、互聯網人才迴流踴躍

互聯網相關行業人才出成績更快,同時我國也有著世界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這就讓這批人才在國內也有了快速成長的空間。

NBD:在7年時間裡,有8位哈佛的博士後陸續學成歸國,共聚中國科學院,這一事件被人們津津樂道,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吳江:實際上,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每年都陸續有一大批回國創業的海歸頂尖人才,比如2010年回國從事超材料領域研究的劉若鵬博士,他26歲從美國回來,和他的團隊一起創辦了超材料公司。再比如,十幾年前從美國回國的甘中學博士,是國際頂尖的人工智慧專家,目前在浙江從事智能製造產業研究。

NBD: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負擔海外留學費用,現在開始出現「留學低齡化」現象,人們出國留學的原因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有何不同?

吳江:以前我國主要是公派留學生,數量上不多,年齡也偏大,沒有形成趨勢。他們目標很清楚,主要是學習理工科,解決自然科學的問題,並且歐美國家的強項也在這方面。

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們慢慢富裕起來,家長們投資教育,自費出國的留學人數越來越多,特別是去往歐美髮達國家,同時還向低齡化發展,留學生越來越年輕,去海外讀大學、讀高中。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歸人才回歸的數量特別大,可以說超乎想像,這源於中央層面非常重視海歸人才,有一定的時代感召力。同時,在一些高新技術方面,近5年我們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增加,我們科研平台也做得越來越大,招才力度增強,這些人才回國的動力也隨之越來越強。

NBD:有報告顯示,位居海歸人員就職行業前幾名的分別是互聯網、金融業、文學藝術等,多數行業都屬於第三產業、科技行業,您認為這背後有何原因?

吳江:隨著我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學生們的興趣廣泛,專業選擇也越來越多樣性。此外,目前歐美國家在留學生的實習、簽證政策方面,對理工科的政策寬於文科生,這也造成了文科學生回國的情況相對更多一些。

另一方面,相比高端科研人才來說,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海歸人才培養成本較低,周期較短;而高端科研人才從研究階段到做出成績普遍需要十多年,前期默默無聞,不易為社會所知。相比之下,互聯網相關行業人才出成績更快,同時我國也有著世界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這就讓這批人才在國內也有了快速成長的空間,並帶動了互聯網經濟的潮流。

但從高端科研人才來看,留學人員對我國的創新貢獻最大。我們的院士、科研院所、高校的骨幹教師等頂尖的創新人才當中,大約70%~80%都有留學背景,不管是上世紀80、90年代回來的,還是近幾年回來的,都是我們科技創新發展最核心的動力。

海歸人才關注城市環境

我們一方面往外派,一方面往裡引,長期發展下去,不僅要成為一個吸引海歸的大國,還要成為能夠培養外國留學生的大國。

NBD:從海歸人才回國發展的城市分布來看,儘管北京、上海領先於其他城市,但二線特色城市吸引海歸人才的趨勢也逐漸顯露,對此您如何看待?

吳江:從吸引人才的角度來看,東部的沿海城市、二線城市非常具有活力。今天的高新技術不是規模經濟,不是廠房、高樓大廈,不需要幾萬員工,新技術的關鍵在於人才的聚集。

對海歸人員來說,他們有時甚至會優先考慮所在城市,而不一定是國家,因為新技術發展往往依賴於城市經濟。將來人才比拼是城市的比拼,主要看城市環境好不好。環境舒適成為海歸人才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我們經常說安居樂業,首先是安居,城市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其次才是樂業。

能不能把人才留住,這不在於城市規模大小,而在於城市生活的品質。

NBD:我國能否成為吸引海歸人才的「強磁場」?未來我國在吸引海歸人才方面有哪些重點工作?

吳江:我們有創新創業的舞台、寬鬆的政策來鼓勵海歸人才回來,未來在吸引海歸人才方面有很大的空間。比如我們的中關村產值大概4萬億元,接近200萬人力資源,但真正的海外人才5萬多人,僅佔2.5%。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如何發力,我們要做好、做大新興產業,比如人工智慧(AI)產業。有報告顯示,全球AI領域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相關人才總數超過85萬,而中國的相關人才總數5萬多人,在美國的華人技術人員是我國本土人才數量的1.4倍。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足夠的市場主體去吸引這些人才,比如說華為這樣的企業,它的科研團隊十多萬人,能夠吸引留學生回國創新創業,對海外留學生的吸引力要比政策吸引更有力、更有效。

NBD:我國不僅要提升對於海歸人才的吸引力,還要吸納更多的海外人才,包括在華的外國留學生、全球的高端人才等等,對此您如何看待?

吳江:我們要從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對於留學歸國人才,我們要考慮怎麼樣讓他們派上用場,有效地使用他們。我們一方面往外派,一方面往裡引,長期發展下去,不僅要成為一個吸引海歸的大國,還要成為能夠培養外國留學生的大國。留學生群體是年輕資源,我們本土現有40多萬外國留學生,我們要培養他們,讓各國來華留學生通過我們的教育成長起來,並且能留下來。

總的來說,要提升我國的全球人才吸引力,就是要讓海外人才來得了、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信息採集超175萬條 口碑榜第二階段篩選時間過半
「慘蛋」變成「火箭蛋」:蛋價2個月漲30%
AI專利申請5年激增1.8倍 海歸人才成產業崛起中流砥柱
「千人計劃」引流 頂尖科學家陸續歸國致力生命科學研究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