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空中飛翔了半個世紀的美俄雙雄

在空中飛翔了半個世紀的美俄雙雄

戰略轟炸機的性能不容小視,其可以達到一定的威懾作用。美國和俄羅斯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戰略轟炸機。而在美國和俄羅斯各有一款服役超過半個世紀的主力轟炸機便是B52同溫層堡壘和圖95灰熊。

來自北方的巨熊

俄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總是和熊聯繫起來,俄國人自己也很受用這種稱號。就像是回應這種稱號似的,俄國人在蘇聯時期拿出了一款極端符合這一形象的武器,圖-95戰略轟炸機。北約也很配合的給予了「熊」這個代號。作為蘇聯空中戰略打擊力量三板斧之首,圖-95那轟鳴著的龐大身軀成為了蘇聯核威懾力的標誌之一。至今它仍然是很多國家頭上的夢魘。

圖-95(俄語:Ту–95,英語:Tu-95),北約代號:Bear(熊),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仍服役中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之長程戰略轟炸機、空射導彈發射平台、海上偵察機,以及軍用客機。圖-95在冷戰期間大量服役於蘇聯空軍和蘇聯海軍航空隊,蘇聯海軍航空隊使用的機型改稱圖-142。

1951年開始研製,1954年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首批生產型於1956年開始交付使用。早期型生產300多架,除用作戰略轟炸機之外,還可以執行電子偵察、照相偵察、海上巡邏反潛和通信中繼等任務。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圖—95轟炸機又開始恢復生產,主要生產可帶巡航導彈的圖—95MC轟炸機和由圖—95改型的海上偵察/反潛機圖—142M3型。1992年停止生產。現約有150架圖—95M/K/MC仍在服役,與40架圖—160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轟炸機和220多架圖—22M中遠程超音速轟炸機一起組成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機隊。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的「阿爾扎馬斯-16」絕密試驗室開始研製當量為1億噸TNT的超級氫彈。爆炸實驗最後決定在新地島試驗場進行,面積為8.26萬平方公里。1956年3月,蘇聯部長會議正式委託圖波列夫設計局升級圖-95,使之能攜帶即將投產的超級核武器,項目編號為圖-95V。1961年10月30日,進行實驗

圖-95(俄語:Ту–95,英語:Tu-95),北約代號:Bear(熊),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所研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仍服役中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之長程戰略轟炸機、空射導彈發射平台、海上偵察機,以及軍用客機。圖-95在冷戰期間大量服役於蘇聯空軍和蘇聯海軍航空隊,蘇聯海軍航空隊使用的機型改稱Tu-142。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曾接收約70架原屬蘇聯空軍的圖-95系列機,但現已全部退役。而俄羅斯空軍接收的圖-95系列機到2007年時仍在服役,預計將持續服役至2040年。圖-95的動力來源為4具庫茲涅佐夫設計局(Кузнецов)(局號OKB-276)研製的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裝置在一個突出於翼前緣的長條形發動機艙中,每具發動機各驅動一組同軸反轉螺旋槳葉(Contra-rotating propellers),使得螺旋槳可以維持最大效率的同時,也充分使用發動機提供的驅動力;圖波列夫設計局又將圖-95的主翼後掠35°,這樣的設計使得圖-95保持任務執行中高速飛行的效率。

曾有段長時間,圖-95被西方情報單位當作是Tu-20,且是當初蘇聯空軍設計的飛機機型,當時Tupolev在研發階段時較廣為周知名字是圖-95隸屬於補給載運單位,至於Tu-20本身很快就被蘇聯軍方淘汰未予派用;既然稱為Tu-20,西方情報單位搜集到Tu-20隻不過是文件上的代號,並且一直錯誤地沿用下去,還外流到蘇聯以外使得全世界誤以為有Tu-20運輸機型在服役中。

以歷史的角度來看,從蘇聯空軍開始到現在的俄羅斯空軍,機種機型已經更換了不少,惟有轟炸機仍使用圖-95沒有改變;它的「長壽」原因有幾項:一是因為它的體積與滯空能力形成多種不同的功能性。以轟炸機的角度而言,圖-95就像是美國空軍的B-52轟炸機;稍微修改便又可做不同功能用途,而不像B-52轟炸機的用途有單一化的情形,可以作為運輸機、轟炸機、偵察機,甚至是軍用客機。不過圖-95原本的用途就是作為戰略上核武器投擲的平台,之後再衍生出成為其他功能與用途的載具。

例如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以圖-95的衍生型Tu-142作為攜帶攻擊船艦的巡航導彈平台;或者改裝成為圖-95K-20型(北約代號熊式B型)作為發射Kh-20(北約代號為AS-3 "Kangaroo", "袋鼠")導彈的平台;圖-95K-22(北約代號熊式G型)作為Kh-22(北約代號為AS-4 "Kitchen", "廚房")導彈的發射平台;圖-95M-55型可以作為K-26/KSR-5(北約代號AS-6 "Kingfish", "王魚");以及圖-95MS(北約代號熊式H型)作為Kh-55 (北約代號AS-15A "Kent", "篙")空對地導彈;甚至當作是載客機,例如Tu-116,內有3個VIP座位與辦公室隔間,餘下70m3隔間作為一般座艙。Tu-116隻製造了兩架,並且限於在前蘇聯境內使用,可以說是前蘇聯「境內版」的「空軍一號」。

圖-95另外有民航客機衍生型Tu-114;蘇聯在1958年以圖-95與Tu-116作為AWACS的研發平台,不過兩者機體狹窄的關係,造成機上電子設備冷卻空間與操作空間不足,因此改由機體較寬的Tu-114測試並發展出Tu-126空中預警機,並加裝空中加油管以延長航程;從冷戰中到冷戰結束後,圖-95機型系列的多功能武器平台老戰馬的形象開始一一不保,不過在外交上屬於「戰略震攝/威嚇」的形象與角色依舊維持得很好,並沒有改變。

同星條旗一起永不落的同溫層堡壘

B-52轟炸機是美國空軍服役時間最長的亞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主要用於執行遠程常規轟炸和核轟炸任務。1948年10月開始設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6月生產型B-52B開始裝備部隊,先後發展了A、B、C、D、E、F、G和H等8型。B-52於1962年10月停產,共生產744架。現在B-52和B-1B、B-2轟炸機一起共同組成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1、研發背景

1954年5月,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武官查爾斯·泰勒觀看蘇聯紅場閱兵時,發現蘇聯數百架神秘的噴氣式轟炸機一個編隊接一個編隊通過紅場上空,而護航的米格-17戰鬥機伴隨在轟炸機左右,猶如小蜻蜓。五角大樓立即啟動了所有的情報偵察手段,查明那是蘇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最新設計的米亞-4「野牛」戰略轟炸機。美蘇之間出現了事實上的「轟炸機差距」。蘇聯閱兵後不到一周,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決定採取行動,以查明蘇聯人到底部署了多少架「野牛」。1954年5月8日早7時,美國戰略空軍第91偵察聯隊駐英國費爾福德皇家空軍基地的一架RB-47E偵察機對蘇聯基地展開偵察。事後,美國聲稱RB-47E帶回了極有價值的情報,有了這些情報,美國人就有了發展新型戰略轟炸機的借口。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作為「野牛」機群的制衡力量迅速出現在美軍序列中。但美國人沒想到的是,B-52的對手純粹是子虛烏有,「野牛」確實研製出來了,但數量不多,閱兵式飛越紅場時它們不斷變換隊形,反覆飛過紅場上空,製造了飛機滿天的假象。

2、研發歷程

實際上,美國陸航部隊於1945年就開始實施一項計劃,設計第二代戰略轟炸機以取代B-36。1946年,陸航進一步對該轟炸機進行需求定義後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合同,設計這種新型轟炸機。最初的要求是該型機能攜載4540公斤炸彈,航程達5000英里,戰術作戰高度為10675米,巡航速度至少每小時724公里。

為找到一種新的發動機能滿足新型轟炸機的上述速度和航程需求,波音公司自己拿錢展開一項研究,即新型轟炸機能夠使用普惠公司正在設計的一種新型發動機。研究結果促使B-52轟炸機上安裝8台噴氣式發動機的設計的出現。

1949年初,波音公司製造了兩架原型機XB-52和YB-52,這兩架飛機各重177060公斤,主要用來對最初的設計進行改進。

主要設計重點是飛機和系統複雜性最低,而性能優越。B-52的直通式設計達到這一要求,並且提高系統的效用性和功能的可靠性。1952年,原型機的成功進行了測試,其性能超過了最初的設計要求。

根據原計劃,最初製造出的13架飛機一般是要用來進行測試的,但只有最先製造出的3架B-52A型機用來進行研究工作,而餘下10架B-52B型機直接裝備現役部隊。1955年6月,戰略空軍司令部接受了第1架B-52,城堡空軍基地成為B-52的第一個基地,洛林和韋斯托弗基地也於56年底開始接受B-52。B-52的製造採用了組裝生產的方法,這種方法極大提高了B-52武器系統的最終效用。

二、性能指標

外形尺寸:重型轟炸機;翼展 56.4米,機長 48.5米,機高 12.4米,機翼面積 371.50平方米;機翼後掠角 35°;主輪距 2.41米,前主輪距 15.48米;武器艙容積 23.53立方米;

重量及負載:空重832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 219600公斤,可攜帶約31500公斤各型彈藥

性能數據。最大時速在6313米時為每小時639英里或為0.91馬赫。巡航速度為525英里每小時;實用升限15151米。最大燃料航程 14080公里(無空中加油);帶4540公斤彈藥時作戰半徑是在4880英里,機組 5人。

B-52H型機的機組成員分布圖

三、結構特點

作為美軍第一種真正的洲際戰略轟炸機,B-52沿襲了B-47成功的氣動外形。B-52採用大展弦比後掠上單翼、低平尾、單垂尾、翼下成對吊裝8台噴氣發動機的布局形式。

機翼。懸臂式上單翼,大展弦比,平面形狀呈梯形,機翼蒙皮是變厚度的,撓性較大。機翼後緣裝有富勒襟翼,放下的最大角度為50o。襟翼之間是副翼,位於距翼根15.2米處,後緣有一伺服調整片,每個副翼都可單獨地上下操縱。此外,機翼上還有擾流片,可上偏約60o,與副翼共同用於橫向操縱。機翼為抗扭盒形結構,左右翼根固定在穿過機身並與之等寬的中央翼段上。機翼前、後大梁根部用大螺栓與機身加強框連接。固定前大梁的機身框。

機身。B-52採用細長的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結構,側面平滑,截面呈圓角矩形。前段為氣密乘員艙,中段上部為油箱,下部為炸彈艙。後段逐步變細,尾部是炮塔,其上方是增壓的射擊員艙(在G、H型上取消)。射擊員艙與前機身乘員艙有一條通道。機身撓性很大,因此停機時機身兩端分別下垂大約25毫米,同時蒙皮出現斜向皺紋,升空後方消失。

動力裝置。B-52翼下裝四組八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兩台發動機間裝有防火隔層,每台發動機都裝有馬鞍形滑油箱。兩個外掛點,和兩個副油箱外掛點。機頭下的兩個突起物是紅外夜視儀器,用於夜間或惡劣氣候條件下低空突防和確定目標。B—52H裝8台普惠公司的TF33-P-3/103渦輪風扇發動機,分4組分別吊裝於兩側機翼之下,單台推力7650公斤。H型機內裝油量為174130升。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前機身頂部。

四、武器控制與電子系統

1、主要機載設備

攻擊電子系統: AN/APQ-156戰略雷達、AN/ASQ-175控制顯示器、AN/AYK-17數字數據顯示器、AN/AYQ-10彈道計算機。

導航系統:AN/ANS-136慣性導航系統、AN/APN-224 雷達高度計、AN/ASN-134航向參考設備、AN/AVQ-22微光電視光電顯示系統、 AN/AAQ-6前視紅外顯示系統。

通信系統: AN/ARC-210甚高頻/超高頻通信系統、AN/ARC-310高頻無線電通信系統。

B-52的座艙

B-52H的雷達導航站

2、武器裝備

B-52不同型號飛機的尾部裝有不同的機槍,G型機裝備有AN/ASG-15防禦火控系統,控制4挺0.50口徑的機槍。H型機使用AN/ASG-21防禦火近代系統,控制M61A1型20毫米機炮。

B-52載彈量非常大,能攜帶31500公斤各型核彈和常規彈藥。核彈有:20枚空射巡航導彈、12枚斯拉姆導彈(外部)、12枚高級巡航導彈(外部)、2枚B53(內部)、8枚B-61(內部)、8枚B-63(內部)。常規彈藥:51枚CBU-52(27枚內部、18枚內部)、51枚CBU-58(27枚內部、18枚外部)、51枚CBU-71(27枚內部、18枚內部)、30枚CBU-87(6枚內部,18枚外部)、30枚CBU-89(6枚內部,18枚外部)、30枚CBU-97(6枚內部,18枚外部)、51枚M117、18枚MK20(外部)、51枚MK36、8枚MK41、12枚MK52、8枚MK55、8枚MK56、51 Mk 59、8枚 Mk 60、51枚 Mk 62、8枚 Mk64、8枚 Mk65、51枚MK82、18 枚MK84。精確制導彈藥:18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12枚外部)、30枚風力修正彈藥布撒器(16枚外部)、8枚AGM-84魚叉、20枚AGM-86C空射巡航導彈。8枚 AGM-142突眼、18 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12枚AGM-158聯合空地防區外武器(JASSM)。

B-52的各型彈藥

六、裝備情況及型號演變

1、裝備情況

美空軍共生產了744架B-52轟炸機,最後1架B-52H型機於1962年10月交付。根據美國和俄羅斯1991年簽訂的戰略武器削減條約,美國空軍的B-52C/DE/F/G飛機全部放置在亞利桑那州的戴維斯芒森空軍基地的航空航天維修和再生中心。剩下的93架B-52H型機全部配屬在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的位於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第2轟炸機聯隊和第917聯隊(後備役)和駐北達科邁諾特空軍基地第5轟炸機聯隊(36架)。

2、型號演變

B-52從最初的原型機到現在的H型機歷經多次的改進和升級。第一架原型機代號XB-52,1951年11月出廠,1952年10月試飛。YB-52是第二架原型機,近似XB-52於1952年10月試飛。

B-52A是生產型的原型機,外觀上放棄了前兩個型號的縱列雙座機組布局,採用並列常規布局。生產了3架,1954年8月試飛。機身加長0.915米,改裝推力43.1千牛(4400千克)的J57-P-9W發動機,該系列發動機為B-52長期使用。翼上掛兩個容量為3780升的副油箱,使總載油量達132000升。飛機最大總重188250千克。起落架機輪可操縱轉向,側風著陸適應能力強。最大速度提高到1045千米/小時。

NB-52是由B-52A改裝的X-15高超音速研究機的母機,由NASA管理,共改裝兩架。2004年NB-52退出NASA現役機隊。

B-52B是第一種批生產型,由B-52A改進而成,1954年12月首飛。1955年6月開始裝備部隊,機上乘員8名,共生產50架。改裝J57-P-19W發動機,總重190500千克,能執行核轟炸和常規轟炸任務,也能進行照相偵察。MD-9型尾炮塔上有4挺12.7mm的機槍,採用自動雷達跟蹤瞄準裝置。在彈艙內可掛照相機和電子偵察短艙。

B-52C是B-52B的改進型,結構相同,但改裝J57-P-29發動機。1956年3月試飛,6月裝備部隊,共生產35架。副油箱的容量加大,每個可裝5675升燃油,飛機總重增至204000千克。乘員改為6人。

B-52D是C的改進型。共生產170架,1956年12月開始裝備部隊。彈艙內可掛偵察短艙。航程和重量增加,乘員6人。為了繼續服役,1977年作了結構延壽,並裝了新型電子設備。大批B-52D型的服役使美空軍有了可靠的、全面的對蘇戰略核轟炸能力。

B-52E改進了投彈、導航和電子設備。加裝AN/ASB-4型轟炸雷達和導航系統。共生產100架。

B-52F改裝推力更大的J57-P-43W發動機。1958年6月裝備部隊,共生產88架。

B-52G是以F型為基礎的重大改進型號。該型號減輕了機身重量,增大航程,可攜帶空地導彈。飛機總重217700千克。1959年2月裝備部隊,共生產193架。結構減重4500千克,機翼和垂尾基本上是新設計的。垂尾高度降低了2.31米,弦長略有增加,這是辨認G和H型較好的特徵。。機翼採用長達24.4米的整體壁板,因此加大了翼內油箱容積。外掛副油箱容積減小,且固定在機翼下,因為B-52並不需要拋棄副油箱。機身結構簡化,後部射擊員座位改為安排在前部乘員艙內,因此取消了後部增壓座艙以及相關氧氣、通信設備。尾炮因此改為遙控控制。機翼下內側發動機短艙與機身間加裝掛架,可載兩枚AGM-28B「獵犬」空地導彈,或ADM-20B「鵪鶉」誘惑導彈。1971年G型進行了第一次改進,能攜帶20枚斯拉姆。加裝了用於低空突防的光電探測系統。光電探測系統裝在機頭兩側下部的可旋轉炮塔內,右側是AAQ-6前視紅外掃描器,左側裝AVQ-22微光電視。1978年,有98架B-52G進行了第二次改進,使其每側內翼掛架可各帶6枚AGM-82B空中發射巡航導彈,同時保留在內部彈艙攜帶斯拉姆導彈及其他武器的能力。全面更新了進攻電子系統,把50年代的模擬式設備更新為全數字式的。電子組件有完善的抗輻射保護。這種B-52G有翼根整流罩,是和別的B-52G的主要區別。1989年底完成改進。另外40架沒有進行上述改進的B-52G加裝了綜合常規外掛管理系統,藉助可插入式預編程磁帶,可將各種武器的參數輸入武器計算機內,從而可使用更多種類的武器。這40架B-52G中,有30架進而加裝了AGM-84「魚叉」反艦導彈,一次可外掛8枚。到1991年總共還有138架B-52G在服役,從1992年開始逐步退役。

B-52H是G型的改進型,是B-52目前最新、最後一個型號。1960年7月試飛,1961年3月裝備部隊。共生產102架。改裝了推力7720千克)的TF33-P-3渦扇發動機,因此航程增加10~15%。尾部炮塔的4挺機槍改為一門ASG-21型火控系統控制的M61A1型 6管機炮。改用新型的電子對抗系統。在最近幾年,該炮已經被新的電子自衛對抗裝置取代。內、外發動機短艙間的掛架上,可帶金屬箔條和紅外誘餌發射器。1971年H型第一次改進,內容與B-52G同期改裝一樣。1978年95架B-52H又和98架B-52G一起進行了相同的改進。改進後的B-52H沒有翼根整流罩。1982年這95架B-52H在彈艙內改裝了攜帶通用戰略武器的旋轉式發射架,每個發射架能攜帶8枚AGM-86B導彈,此外還能攜帶斯拉姆導彈、先進巡航導彈及核炸彈。1989年首架改裝完畢的B-52H服役。1993年6月,47架B-52H開始新的改進,包括改進以MIL-STD-1760數據匯流排為核心的先進武器控制系統,加裝GPS全球定位系統。改進後的H型可攜16枚「魚叉」反艦導彈、或6枚AGM-142A空地導彈,或12個聯合直接攻擊武器,使其常規作戰能力大大提高。

六、發展趨勢等

為了在美國戰略要求和軍費收縮中取得平衡,美國對B-52H戰略轟炸機進行了多次改進。近年為使其能在21世紀之初繼續保持戰鬥力,或使其能夠多服役40年左右,美空軍計划進一步對該飛機進行改進。美空軍目前除了正在對該飛機的多任務計算機的項目進行改進外,最近還將改進該飛機上的電子戰支援子系統、雷達告警接收機和自衛干擾機。波音公司,選擇了洛克希德·馬丁系統集成公司為B-52H轟炸機提供新型電子戰支援子系統。此次升級將替換現裝備於該轟炸機的AN/ARL-20A雷達告警接收機。根據B-52H態勢感知防禦改進(SADI)計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獲得了價值1000萬美元的初始工程與製造合同。該公司將在3年內設計並交付4套電子戰支援子系統改進型樣機。改進後的B-52H轟炸機將具備先進的威脅探測與定位、精確目標跟蹤和干擾機提示能力。在未來8年中,對B-52H轟炸機電子戰支援系統的改進工作的花費可能會高達5000萬美元。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電子感測器與系統部負責改進現裝備B-52H轟炸機的AN/ALQ-155自衛干擾機。該干擾機目前只具備一種干擾技術,即連續波噪音干擾。公司將為其加入現代干擾技術,並將AN/ALQ-155干擾機與轟炸機的感測器(可能還包括根據態勢感知防禦改進計劃升級的電子戰支援系統)集成。干擾機改進項目初始合同價值210萬美元,但據公司說,如果美空軍決定生產76套系統和部件的話,則耗資將達1.8億美元。對B-52H轟炸機進行的一系列改進可使其成為美國防部選擇替換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的一個強有力的競爭選項。

2003年7月美國空軍對B-52H更換髮動機的計划進行初步審查。美空軍已要求波音公司大大擴展正在進行的換髮可行性研究。目前,儘管為B-52機隊安裝油耗更低、可靠性更高的發動機的建議已有很多,但是在美國空軍的優先名單中,火控與防禦系統的升級還沒有排在前面。波音公司1996年向美國空軍建議,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子公司艾利遜公司生產的RB211-535渦扇發動機,取代B-52現役發動機。同時美國GE、普惠公司的發動機也在考慮之列。直到今年年初,美軍才接受了防務科學部的最新審查報告,加上伊拉克戰爭實戰經驗,認定更換B-52的傳統發動機可大大提高該飛機的效費比。11月,美國空軍和波音公司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認為,將新型發動機裝到B-52轟炸機上所花的費用,可以用未來節省的燃油費用抵償。具體的研究結果是,替換76架B-52的發動機將花費39.5~46.5億美元,由於新發動機的燃油效率增加29%,因而節省的燃油費用可以相當18~23年使用舊發動機多支出的費用。這項研究還認為,換髮會為B-52帶來很多好處,如將使B-52的航程增加22%,減少90%的空中加油,增加200%的空中巡邏時間。

七、作戰使用

B-52的主要作戰任務一般包括常規戰略轟炸、常規戰役戰術轟炸和支援海上作戰。轟炸攻擊範圍大,空中加油後可飛抵地球任何一點轟炸。作戰使用靈活,可掛載各種常規炸彈和精確彈藥飛臨目標上空實施轟炸,又可在離目標1000公里以外處發射空射巡航導彈對目標打擊。飛機自身沒有隱形能力,在攻擊設防目標時需要大量飛機護航或支援。

B-52的作戰方式在幾十年內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從最初的高空高亞音速突防核轟炸,到越戰時的中高空地毯式常規轟炸,再到80年代的低空突防常規轟炸,以及80年代開始的戰略巡航導彈平台概念,體現了軍事航空技術的發展和變革。自90年代起,美國為B-52增加了使用JDAM等先進廉價制導武器的能力,使得B-52的作戰能力倍增。到了阿富汗反恐怖戰爭期間,為對付大量的低價值面目標,B-52重執地毯式轟炸方式,但輔助以地面特種部隊的精確定位和實時通報,有效的打擊了原本難以壓制的塔利班地面部隊。

B-52可以從本土基地起飛,進行長途奔襲,也可從前沿基地如關島的安德遜空軍基地、迪戈加西亞和英國的費爾福德空軍基地起飛,對目標進行打擊。

B-52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作戰範圍(從關島起飛)

八、實戰表現

在越南戰爭中,B—52是大面積轟炸的確主要工具,曾對越南南北方目標以及寮國、柬埔寨等地區目標進行過126615架次轟炸(1965年8月至1973年1月15日)投彈量為250萬噸。1965年,美國空軍27架B-52F於6月18日從關島安德遜空軍基地起飛,對越南的據點實施打擊。這場代號「孤光燈」行動是B-52支持越戰的開始。到1965年底,B-52已經在南越飛行了1500個架次,對北越的部隊的集結地、基地和供應線實施了打擊。1972年12月開始,B-52參加了「後衛Ⅱ「行動,在18至29日,B-52飛行了700架次,投放了500磅和750磅炸彈達15萬噸,摧毀或破壞了1600個建築物、500個鐵路目標和10個機場和越南80%的發電場。在B-52的攻擊行動中,飛低目標區的有125479架次,佔總出擊總架次的99.1%,投彈成功的有124532架次,佔總出擊架次的98.36%。在作戰中,55%用於空襲南越目標,27%攻擊寮國,12%攻擊柬埔寨,6%空襲北越。可見,越戰中B—52主要還是用於轟炸南越游擊隊目標,支援美、南越的地面部隊作戰。而戰略轟炸(對北方)只是很次要的任務,這也是B—52從設計時就注意到即可用於戰略空襲,又可對局部地區作常規精確投彈的作戰功能的良好體現。當時駐越美軍司令曾說過:「我們的火力主題,乃是B—52投下的噸位驚人的炸彈。」在整個越戰中,B—52出動量占各種作戰飛機總量的十分之一弱,但卻投下近二分之一的炸彈重量(三百多萬噸)。在作戰全期,有17架B—52被北方地空導彈或戰鬥機擊落,另有12架非戰鬥損失。

在海灣戰爭中,在第一天清早的攻擊中,B-52從距離伊拉克2500英里處的迪戈加西亞直飛,打擊伊拉克前沿基地和跑道,有時候B-52在400英尺的空中掠過,投下集束炸彈癱瘓和摧毀了4個機場和臨時的高速公司著陸帶。幾個小時後從巴克斯代爾起飛向伊拉克的目標首次發射常規空射型巡航導彈後返回巴克斯代爾,這7架B-52G在這次任務中共經過35小時的飛行,航程達14000英里。B-52的不間斷轟炸成為一種強大的精神武器。在海灣戰爭中,B-52共飛行了1624個任務,投施72000枚彈藥,總25700噸,佔美國投空彈藥總量的29%,空軍投放彈藥總量的38%。攻擊又有68架B—52G投入對伊拉克全線部隊實施「地毯」式轟炸,遂行1624次任務,投 下了2.57萬噸炸彈,占海灣戰爭中中美所投炸彈的21%,占空軍所投炸彈的38%。B—52所投炸彈震天動地的巨大爆炸聲,使伊拉克軍隊暈頭轉向,大大削弱了伊軍的士氣和戰鬥力。

1996年9月2日,巴克斯代爾的兩架B-52H在代號為「沙漠之狐」的空中打擊行動中從關島起飛,投下13枚常規空射型巡航導彈後,未停留後返回關島。此次任務飛行了34小時,航程近16000英里。

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大量使用B—52H投擲面積殺傷武器,攻擊南大型目標,使許多機場、工業區等遭到巨大破壞。

自2001年10月7日開始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進行打擊以來,以B-52為首的戰略轟炸機起了極大作用。美國從陸地空軍基地出動的戰術戰鬥機,包括F-14、F-15和F-16的投彈量僅佔總投彈量的5%;與此相比,從航母上出動的戰術飛機使用率高(占整個出動架次的75%),但其投彈量也只佔總投彈量的25%。戰術戰鬥機載彈量有限,相比之下, B-1、B-2和B-52的載彈量大,儘管其出動架次只佔空襲行動的10%,但其投彈量則佔總投彈量的70%。依靠戰略轟炸機不對,美國不僅僅可從數百英里外的空軍基地或航空母艦出動飛機來實施打擊任務,更可從本土以遠程轟炸機發起攻擊,且一次攻擊的效果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鯤鵬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老將不老土耳其豹1坦克仍能馳騁沙場
在歐洲上空肆意馳騁的解放者
三 月半又要搞大新聞?上午疑似核爆
上世紀瘋狂崇拜毛主席的日本青年
趕盡殺絕,蘇共對退位的沙皇一家趕盡殺絕

TAG:鯤鵬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