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開學典禮儀式感「富養」孩子

用開學典禮儀式感「富養」孩子

每到開學季,開學典禮就成為學校的一項重要活動。從一些媒體報道來看,有些學校開學典禮出現了娛樂化傾向,有幸運抽獎的,有砸彩蛋的,不一而足。這些所謂的創新,淡化了開學典禮應有的功能,甚至本末倒置。

開學典禮意味著自由、快樂的假期結束,一個緊張、快節奏、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新學期開始。它提醒師生從散漫、輕鬆的狀態,進入更為積極向上的狀態。這種提醒功能要求開學典禮具有一種神聖、莊重的儀式感。儀式感是什麼?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我國古代學校的「開學儀式」上千年來就一直保持著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硃砂開智等內容。學習是一種要付出艱辛努力的文化傳承活動,應該讓學生產生一種對文化的尊重和敬畏。娛樂化的做法,既起不到提醒的功能,也容易消解這一活動應有的文化感,甚至產生一些消極的心態。

開學典禮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契機,學校應當使其深具價值意義,成為傳播校園文化、宣傳教育理念的活動。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華而不實的東西,評判儀式感最重要的標準是能否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富足。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儀式感的作用,就是賦予學校教育以特殊的意義,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更好地實現其教育功能。這就要求校長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認真真地寫好開學講話,扎紮實實地樹立學生典型。在校長的話語里,在表彰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生長智慧,激發理想,滋養心靈,學會做人,傳播文化,承擔責任。

當然,開學典禮由於年復一年的重複,也容易模式化,缺少新意,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因此,創新確有必要,在這方面也已有一些成功的嘗試,如教育部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製作的大型節目《開學第一課》就是很好的例子。國內外也有不少學校開始採用這種形式,其中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動就有很好的效果,如贈送學慣用品、帶領新生用餐、互動活動、名人演講等。但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形式,無論怎樣創新,都應該以更好地實現開學典禮的功能為目標,使學生對新學期產生新鮮感、新動力、新感動、新期待。

(作者謝學寧 系湖南省株洲市九方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6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學校「領導」過多怎麼辦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白志繁:讓學生「留得住」「學得好」
從兒童的經驗出發關照兒童
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