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奢侈品中外價差縮減了 25%,高檔商業地產也從中撈到了好處

奢侈品中外價差縮減了 25%,高檔商業地產也從中撈到了好處

過去一年,奢侈品在中國的售價與歐洲的價差縮減了 25%。這已經成為推動奢侈品消費迴流中國本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一結果來自諮詢公司德勤最近對 2000 多件奢侈品在全球各地售價所進行的調查。根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奢侈品市場與法國的價差已經在過去一年內從 43% 降至 32%。其中,溢價變化最大的是成衣和鞋履——如果在一年前,你在中國本土買此類商品要負擔 50% 的溢價,現在則只需要付出三分之一。

其次則是配飾、包袋以及腕錶和珠寶,它們的價差分別縮減到 10%。

2016 年至 2017 年奢侈品在中國的溢價變化,圖片來自《金融時報》

2016 年至 2017 年各品類奢侈品的溢價變化,圖片來自金融時報

今年 5 月,《財富品質》雜誌旗下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也發布過一份類似主題的調查報告。他們研究了 2011 年到 2017 年奢侈品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變化,發現中國奢侈品國內外整體平均價差由 2011 年的 68% 降到 16%,差幅縮小了 52%。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當時對媒體表示,53% 的國際奢侈品牌國內外平均價差控制在 15% 以內,29%的奢侈品牌在中國的售價與國外縮小至 15%—20%,僅有18%的奢侈品牌,國內外平均價差超過 20%。

不過在這份報告中,國內外價差變化最大的是高端腕錶,2011 年該品類的國內外平均價差高達 161%,而 2017 年則下降至 6%。此外,護膚品和彩妝類產品的價差變化也十分明顯,由 2011 年的 84%下降到2017 年的 20% 左右。

財富品質研究院《2017 要客奢侈品全球價格指數報告》,圖片來自sohu.com

溢價縮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對歐元貶值。根據德勤分析師 David Tite 對《金融時報》的說法,如果匯率保持不變,中國奢侈品市場對法國的平均溢價仍將保持在 40.5% 左右。

但這並不是推動價差縮小的根本原因。從本質上說,奢侈品牌將注意力轉移到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的中產階級群體身上。因此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它們從 2 年前起就配合關稅的變化開始對售價進行調整。

2015 年 6 月 1 日以及 2016年 10 月 1 日,中國政府分別調低涉及服裝、鞋、護膚品、化妝品、香水等多個品類商品的進口關稅,奢侈品也隨之下調中國市場的價格。財富品質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5 年關稅下調後,包括伯爵、百達翡麗、江詩丹頓、香奈兒等 8 個手錶品牌下調在中國售價,降幅在 5%~25%之間。Burberry、Prada 等的降幅最高則達到 20%。

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市場的奢侈品電商快速發展。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與天貓聯合發布的《2017年新零售時代奢侈品消費趨勢報告》,奢侈品中國線上銷售市場份額將從 2015 年的 6% 增長至 2019 年的 10%。今年 6 月,京東入股奢侈品電商 Farfetch、推出高端物流服務「京尊達」;8 月,天貓先後推出奢侈品頻道 Luxury Paviilion 和線上快閃店 Tmall Space;9 月初,本土奢侈品電商寺庫宣布計劃赴美 IPO。這一切都意味著,全球不同市場間的比價將變得更加容易。

恆隆地產 2017 年上半年租金收入變化

這波因奢侈品價差縮減等因素帶來的奢侈品消費迴流,也正在帶動高端商業地產的回暖。根據 7 月初恆隆地產發布的2017 上半年財報,被稱為「奢侈品零售風向標」的上海恆隆廣場購物商場業績突出,上半年零售銷售同比暴漲 29%。在今年 5 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被稱為「LV 大廈」的尚嘉中心的董事王裕強表示,從去年 7 月至今,「嘉尚中心高端奢侈品消費平均每月保持 50% 增速。」

在一線城市之外,消費迴流則更多表現在線上。在恆隆地產的半年財報中,其位於二線城市的 6 個商場(分別位於瀋陽、濟南、無錫、天津和大連)的租金總收入減少了 2.2%。而根據《2017年新零售時代奢侈品消費趨勢報告》,線上奢侈品消費增速最快的前 10 個城市均為三至六線城市。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潮流媒體 Dazed 改了網站,不僅規整,還把圖片的美感最大化
短短三天,竟然發生了這麼多你不知道的事!
《海邊的曼徹斯特》後,卡西又要在《斯通納》中飾演「失敗者
《星球大戰9》開拍前換了導演,迪士尼不是第一次這麼做
開放式辦公日趨流行,辦公室里的私密性該如何解決?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