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視大樓設計者奧雷舍人:「沒有爭議說明你做的沒有新意」

央視大樓設計者奧雷舍人:「沒有爭議說明你做的沒有新意」

德籍建築師奧雷舍人在中國、新加坡、泰國主持設計了多處地標性建築,比如與庫哈斯合作的位於北京CBD的CCTV大樓。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他試著將自己融入進去,同時堅持自己對建築的理解。面對質疑與指責,他認為,如果沒有爭議,「只能說明你的設計沒有任何新意」。

HBRC:你如何走上了建築師之路?

奧雷舍人:出生時,我的父親還是一名建築系大學生,於是我對建築從小就耳濡目染,也曾在父親的辦公室工作。但到了18歲,我的心思撲在音樂上,認為自己與建築無緣。我搞了一輛小汽車,四處旅行。旅行讓我從根本上重新認識了建築。

比如,有一次我行走在瑞士的義大利語區,被那裡的房屋吸引,溜進了一棟私宅,房屋的主人沒有對我發火,還向我講述了這棟建築如何改變了她的生活、改變了她對建築的理解。這件事讓我明白,建築不只是物體本身,還包括它如何對人產生影響。如果你想要理解它,就一定要看到它、走進它、感受它。顯然,我的確熱愛建築,到現在仍覺得這是一條非常值得走下去的路。

HBRC:不僅在中國,你在亞洲其他地方設計的一些建築也成為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你的作品能夠在亞洲受到歡迎的原因是什麼?

奧雷舍人:我所期待的就是塑造「混血兒」,將東西方的哲學與文化結合起來。而我並不像一個典型意義上的西方人那樣,生長在西方,將西方的東西搬過來。我想要工作在亞洲、生活在亞洲、接近亞洲、成為亞洲的一部分。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找到新的元素,新的視角,而不是重複前人所做過的事。比如,摩天大樓是典型的西方產物,而如今亞洲遍地都是摩天大樓,但所有的摩天大樓幾乎都是一樣的,筆直向上,高聳入雲。為什麼我們不根據每個地方的特點和人們的需要做出一些改變?我關注生活在其中的人如何利用這些建築,如何看待它們,這些建築為公眾做了什麼。

建築應表達對公眾的關注,這是建築師們的責任。我對單純建造看起來與眾不同的東西沒有興趣。我設計建築時,並不追求奇特外形,而對功能和理念的不同思考會最終形成不同的外形。外形是建築意義的產物。

HBRC:在北京建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與之前擔任雷姆庫哈斯的合伙人是否非常不同?

奧雷舍人:是的,我要創立的是一家始於中國、成長於中國的建築事務所。它不是將歐洲的設計帶到中國,而是在中國醞釀生產設計。運營一家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工作很複雜,不論你怎樣做都無法讓它變得簡單。你必須處理技術問題,應對技術專家,依據建設的實際進展規劃工作;同時所有的一切必須與文化、哲學等背景相吻合;還要從心理學的視角考慮人們如何感知;建築項目常與政治相關,有時要代表一座城市,因此你還要應對媒體和公眾,應對來自每個人的不同觀點。中國正處於挑戰和機遇之中,這帶來對未來的思考,帶來嘗試一些可能性的機會。

HBRC:你現在以北京為中心開展工作,並且擁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員工,如何在工作中處理文化上的差異?

奧雷舍人:我離開德國已經二十年了,在某種意義上,我是德國人,但在另一層面,我已不再是典型的德國人。我曾在八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生活過,在不同的文化之間穿行對我而言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對我來說,交流對話是我一直感興趣並尋找的,面對文化差異並不容易,但卻非常有趣,非常有意義。但坦白講,我不太相信「關係」這回事,我來到這裡的時候想法單純,甚至有些幼稚。我只是想要我的作品本身卓爾不群。我相信我的作品的質量,相信我們所做的改變的重要性,沒有任何其他事務能凌駕其上。

HBRC:你輾轉於各地,私生活也非常吸引眼球,你如何在龐雜的事務中保持專註和嚴謹?

奧雷舍人:我的生活一直非常緊張,頻繁旅行,工作繁多,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我早上醒來會想今天一天的任務,因為人在早上還沒有被事務所打擾,能夠非常清醒地為事務排出優先順序。而我只要一到公司,就有約50人要和我談,幾百封郵件要處理。

在事情一下子全部涌過來的時候,排出優先順序非常重要。要試著聚焦於整體藍圖和戰略決策,然後投身於細節。所有的細節對於建築來說非常重要。建築就是一個將不同層面細節與不同層面的戰略相結合的工作。如果你熱愛建築,那麼工作實際上並不會成為一件消耗你能量的事情,相反,它能夠不斷激發你的能量。

HBRC:如何看待自己的建築設計所引發的爭議?

奧雷舍人:在我的工作中,爭議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你做出一些真正的新東西,很難做到讓所有人立刻接受它。如果所有人都第一時間接受了你做的東西,那隻能說明,你所做的沒有任何新意。

對新事物的理解,是一個過程。CCTV大樓就是這樣。建築設計是為了使用,而不是矗立在那供人看,我相信在CCTV大樓對公眾開放後,人們會慢慢理解它。如今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築,埃菲爾鐵塔和悉尼歌劇院,建立之初曾遭到很多人的憎惡。超前的事物總是難以令人接受的。因此,我們的工作總是伴隨著爭議。至少,CCTV大樓已經引發人們的思考和質疑,保持思想的流動是一件好事,即使人們給它起一個好笑的名字,我也完全不介意。

熊靜如/文

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2年9月刊《奧雷舍人:「爭議是建築的一部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佛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超級老闆」是怎樣煉成的?這裡有一份指南
每次只要求顧客一點點,銷售也可以變得很簡單
當擴張策略遭忠實粉絲反對——專家意見一
剛晉陞的管理者:這些坑別跳
你真的願意成為一個領導者嗎?

TAG:哈佛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