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中國典藏國畫山水賞析

百年中國典藏國畫山水賞析

松聲雲影

祁昆 1936

紙本設色102.5×51cm

祁昆(1894~1940),字景西,號井西居士,北京人。所畫山水得明人遺意,兼精篆刻。

這幅《松聲雲影》表現山中瀑流的奇麗景色,氣象恢宏開張,構圖細密謹嚴,筆致流利工穩,意境清深幽雅,頗具宋畫意味。此圖深受傳統宋元山水的影響,筆墨間處處流溢出高逸的韻致。畫幅以大片留白表現山間雲氣,與意脈相連的上下兩處飛瀑密切配合,自然點出畫題。而無論是山石的皴點,還是樹木的勾描,都著意經營,一筆不苟。山石繁密的苔點皴染和形似鷹爪的樹木造型,很自然就會令人想起北宋諸大家的山水範式,畫家技法的嫻熟和功力的深厚於此可見一斑。

採藥歸來

溥雪齋

紙本設色100×33cm

溥雪齋(1893~1966),滿族,名溥伒,以字行,號雪道人、一號南石居士,筆名南石、邃園、樂山等,堂號怡清堂、松風草堂,北京人,清宗室。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尤長山水,師法唐六如等。曾任輔仁大學美術系主任、北京文史館館員、北京畫院名譽畫師、書法研究社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常務理事。

作品表現採藥人歸來駐足回首,似乎在想還有什麼葯末曾採到,而在石板小橋前猶豫不決。全圖以點法為主,通過點的濃疏、淡密來表現草坡、山石上的綠意,山石的轉折起伏也以點法為之,山壑間的流水蜿蜒穿過面前小溝。松樹、人物筆法迥異,松樹峭拔,人物飄飄。畫中題詩日:「高泉落澗玉淙淙,採藥歸來意自沖。人為利名閑不得,吾能此處著吾蹤。」表明了畫家此幅畫要表達的心境。

陽朔奇峰

胡佩衡 1959

紙本設色164×63cm

「陽朔奇峰甲桂林」。灕江兩岸山峰奇特,石壁嶙峋峭拔,峰巒雲影,處處令人神往。胡佩衡晚年為了在山水畫上推陳出新,周遊西南各省,畫法為之陡變,以潑放的筆法和鮮艷的色調來表現桂林山水,從而抒發畫家歌頌美好現實生活的願望。畫家在畫山頭時,用筆果敢快捷,筆筆厚實,但又能鬆動、自然、虛靈,山頭之間蒼茫深秀,設色濃艷凝重,韻味很足,而盤亘虯曲的老松具有很強的立體感。為了發展和探索中國畫的技法,他借用油畫中的堆積法,色彩用得很厚,層層加上,但絕不滯板,畫面仍然使人感到爽快明朗。

出工

朱屺瞻 1974

紙本設色68×53cm

朱屺瞻早年研習油畫,受西方現代派的影響很深,後又轉習中國畫,擅長寫意山水。《出工》描繪新時期的新景象。遠處山路彎曲,一直伸向遠方,大片的農田使沃野披上秋裝,一隊農民扛著農具走向田野,他們要去農田勞作,收割莊稼。遠處的景林、梯田及水面上的船隻渲染了時代的氣息。此圖在色彩的運用上大膽、沉著有新意,畫家借用印象、後印象派手法,用幾於是原色的純色表現樹木和農田,兩種對比強烈的顏色交互施用給觀者以極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灕江秋雲

胡佩衡 1961

紙本泥金設色178.9×97.5cm

胡佩衡(1892~1962),名錫銓,以字行,號冷庵,蒙古族,河北涿縣人,居北京。自學中國畫。1918年在北京大學中國畫學研究會擔任山水畫導師,後來在北京各藝術院校擔任中國畫教學工作。創辦過中國山水畫函授學校,並長期參與編輯《湖社月刊》。曾任北京畫院畫師兼院委,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生著述頗富,著作有《王石谷畫法抉微》、《山水畫入門課徒畫稿》、《我怎樣畫山水畫》、《畫筆叢談》、《冷庵畫詣》、《山水畫技法研究》。

胡佩衡受家學影響,具有良好的傳統功底,進而以傳統方法寫生,由寫生而創作,20年代曾提出「法古與創作須交相為用」的繪畫主張。建國後,胡佩衡更注意深入自然山川進行寫生創作,所作山水老筆紛披,墨色濃黛,氣勢雄放。本圖為胡佩衡去世前一年所作,所繪松葉繁茂,峰巒如柱,筆健氣壯,既具有傳統神韻又凸現蓬勃氣息。作品以金打底,賦以石青、石綠、洋紅、粉白諸色,對比絢麗堂皇而又不失和諧統一,給人以亦真亦幻之感。從中可見,畫家雖以灕江為題,但只取「體驗」所得,而不以寫灕江真山水為旨歸,筆墨色形之間舍明秀清麗之姿而盡現北派山水之雄健奔放作風,形象地反映了畫家對傳統、寫生與創作關係的理解。

春下山中日正長

溥雪齋 1940

紙本設色90×35cm

溥雪齋山水畫多學元人筆趣,傳統功力紮實,善於表現傳統畫題意境,對傳統筆墨的熟練駕馭使他的畫於古意中有新趣。《春夏山中日正長》遠、中、近景細緻,尤其是畫家把高山巨崖式構圖和主客晤談的常見畫題合而為一,取得了更深奧的意義。文人在深山美景中談心,過悠然平淡的生活是他們理想的追求。雖然山的繁密、廣闊、蒼鬱,人的簡練、細緻、恬淡,筆法迥異,但由於裁剪到位,不露痕迹,反而表現出了畫家出古入新的高超創造力。

群賢大半是無家

鄭午昌 1942

紙本設色102×50cm

鄭午昌(1894~1952),原名鄭昶,字午昌,號弱龕,別號雙柳外史、絲鬢散人、墨鴛鴦樓主,齋名鹿胎仙館,浙江省嵊縣人。北京師範大學畢業。曾任上海中華書局美術部主任,後於浙江藝專、上海美專、新華藝專任教授。長期從事藝術教學、國畫創作和中國美術史論的研究。曾參加籌備上海美協和上海國畫院,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作有《中國美術史》、《中國畫學全史》、《中國壁畫史》、《石濤畫語錄釋疑》等。

鄭午昌山水近似王蒙,但能自出機杼,不泥繩法。所作青綠山水,用筆精微,設色妍麗,工而不刻,風采動人。嘗謂「畫不讓人應有我」,主張「善師古人而自立我法」。《群賢大半是無家》表現群賢小聚,談論風雅的文人生活。一處開闊地,有對坐交談、有欣賞風景、有扶杖過橋的賢人,也有煎茶搖扇的童子。背景是溶洞峭壁,壁間瀑布飛瀉,各種草木順勢而生。此圖遠觀可游,近觀有趣,真實地再現了文人賢士雅集的一個場面。

祖國山河無限好

朱屺瞻 1960

紙本設色33×66cm

朱屺瞻(1892~1996),號起哉、二瞻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江蘇省太倉人。早年習傳統國畫,青年時專攻油畫,曾兩次東渡日本學西畫,50年代後主攻中國畫。曾任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祖國山河無限好》是一幅歌頌祖國江山如畫的作品。畫中山重水複,那浮動在群山問的祥和之氣,伴隨著清麗的風光,處處洋溢著欣欣向榮的氣象。山下雄峻的山巒,排排房屋,潺潺的流水溢露著新意;江面上帆影如織,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畫中山體運用長披麻皴,濃淡兼用,勾出了山勢的起伏轉折,從而達到了畫家追求山水畫富有時代氣息和獨特風格的目的。

謝眺青山李白樓

吳湖帆 1960

紙本設色133×66cm

吳湖帆的山水畫取法宋人,遍學各家,蒼茫深雋,別饒古趣。這幅青綠山水圖,筆墨華滋,清麗溫潤,群山似懸盪於雲霞縹緲之間,畫幅下部山泉飛瀑,亭台樓閣與浮雲互相掩映,刻畫細緻,使人彷彿置身於離宮仙苑。此圖注重明暗層次及黑白、虛實對比,使山林景物渾厚蒼茫,氣勢雄闊,風貌獨具,充分顯示出畫家的深厚功底及非同尋常的山水畫成就。

石壁飛虹

吳湖帆 1951

紙本設色93×46cm

此圖山勢雄奇清峻,樹木蒼健蓊鬱,既呈現出北方山水蒼渾厚重的風格,又蘊蓄著南方山水秀潤華滋的特點。畫幅上半部雲氣瀰漫,下半部山石樹木層疊,自然構成厚重與輕靈的對比,構圖十分大膽,若非畫藝高超,恐難以臻此境界。為了平衡畫面,畫家將溪流設置在全圖的右下角,以與雲氣的大片留白相呼應。吳湖帆的山水畫,縝麗豐腴,潤嫣秀美,韻格高雅,富有情趣,妍麗而不嫵媚,富有裝飾味而無匠氣。這些特點在《石壁飛虹》中都得到了較好的反映。

林陰日夕佳

吳子深 1942

紙本設色98×42cm

吳子深(1893~1972),原名華源,字子深,江蘇省蘇州人。1927年斥巨資在蘇州「滄浪亭」創設蘇州美專校舍。吳氏與吳待秋、吳湖帆、吳觀岱有「江南四吳」之稱,與馮超然等有「三吳一馮」之稱。

《林陰日夕佳》是一幅人物山水畫,畫中人物線條簡練流暢,敷色淡雅,盡顯古人風流意表;而山巒用披麻大筆皴出,四面峻厚,流露著被自然風吹雨打的痕迹。山頂置以礬石,顯出南派山水遺韻,這與畫家從小生活在南方,多年體悟南方景緻有極大的關係。圖中幾株松樹挺生筆下,幾叢翠竹掩映環生,山谷間雲煙瀰漫動蕩,使深山幽谷之中充溢一片活力。這幅畫在筆法、墨法上承元人餘緒,渾厚高曠,明秀雅逸,寓意深遠,彌足珍貴。

廬山東南五老峰

吳湖帆 1958

絹本設色126×64cm

吳湖帆(1894~1968),名倩、又名萬,號傅庵、別署丑簃、翼燕,齋名梅景書屋,江蘇省蘇州人。曾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吳湖帆的山水畫廣采博臨,從「四王」、董其昌入手,蹤及趙孟順、王蒙、吳仲圭、董源、巨然、郭熙諸大家,然後化為己用,自成面目。畫風縝麗豐腴,清雋明潤;青綠設色有逾古人,煙雲渲染,有氤氳縹緲、泉石浩蕩之致。廬山作為風景勝地,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畫家50年代去廬山寫生,回來後創作了《廬山東南五老峰》。彎彎曲曲山路兩邊的懸崖峭壁、危石深壑使人想到山勢的雄峻。古松、側柏、各色雜木滿山遍野,表現了廬山蕭索淡然、肅穆靜寂、煙靄微茫、山林幽致的景象,給人一種野趣逸然想入畫境的感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琳國畫 的精彩文章:

當代畫家賀天健山水畫欣賞

TAG:林琳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