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出貨量30萬套,打臉投資人,他說創業要仰望星空,在風口前猥瑣發育

出貨量30萬套,打臉投資人,他說創業要仰望星空,在風口前猥瑣發育

9月6日-7日,2017 Demo China創新中國秋季峰會在杭州洲際酒店舉行,8位投資人嘉賓參加了2017 QUALCOMM創投紅杉中國前沿科技創業大賽DEMO會客室《連接前沿科技,解讀商業價值》的圓桌討論,犀利觀點如下:

1、先做一個確實有價值,能夠解決痛點,非常具體的產品,做著做著,有可能你的項目就成為平台,成為一個小而美的百年老店;

2、投資人也是經常犯錯的,不一定要說服投資人。早期做出一些成績來,在說服力上更有效;

3、對於做前沿科技創業者來說,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腳踏實地;

4、風來了,你正好在那個風口上,而且翅膀都裝好了,你就能飛起來;

5、創業者不能跟風,你看到市場上什麼方向比較熱的時候,再出來時,就真的比較晚了。

參加圓桌討論的嘉賓:元禾原點執行合伙人費建江、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劍威、盛景母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湘雲、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鄺子平、聯想創投合伙人宋春雨、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鄭慶生、Qualcomm全球副總裁兼Qualcomm創投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沈勁

以下為對話全文,由創業邦整理,未經對方確認

主持人:請各位分別評價一下對大賽的感受。

費建江:總的感覺,今天的項目和主題契合度還是很高的,我個人比較印象深刻的還是做物聯網終端軟硬體的項目,另外一個感受是今年高通的廣告做得比較好。

李劍威:今年大賽參賽水平非常高,我個人印象深刻的好幾個項目,包括NaviRobot,他們不是很早階段的公司了,因為已經有幾個很大的客戶,而且在幾個場景里應用已經比較成熟了。基於深度學習消防的監測系統,我們之前對這部分知識沒有儲備,如果他真能實現這個功能,還是一個挺突破性的技術。

王湘云:今天這些項目整體上來講是不同層面上的分布,垂直領域都有分布,非常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個人偏好上,我是比較喜歡把雲端人工智慧能力帶到終端的項目,它確實是未來非常明確的市場,而且它也需要非常綜合性的技術來實現。另外,我也很喜歡消防這個項目,它是把一個很實用的技術運用在很特殊的場景當中。

李豐:隨著科技和實業運用結合得越來越多,對投資來說挑戰變得越來越大,因為涉及到的領域和知識變得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具體,對行業和工業領域的理解要求越來越多,對投資的挑戰越來越大。

今天的項目,這裡有一些方向,我們自己投過也涉及過,比較典型的是在端上做計算和演算法的。我們看到的趨勢是,投的這件事是一年以前,不到兩年前開始投,大概四五個不同方向,不管是聲音、視覺、定位,還有其它和感測、計算有關的。來我們在投這類方向時,感覺它確實是一個方向和趨勢,但是這種技術在工業行業應用的挑戰是兩個,有的時候你也不知道從應用上來講,進去的方向是不是足夠寬和足夠大,對創業者來講也存在著這個問題。

第二,有的方向不一定是存量市場的改造,而是增量,因為它是新興場景的誕生,到底什麼時候會觸發,會被其他什麼因素影響,以至於觸發了增量市場,也是可以做部分的預測,這對於我們和創業者都是值得思考,或者值得互相交流的地方。

鄺子平:真要感謝高通,舉辦這麼一個活動,要在海量項目里篩出11個。今天我聽下來整體不錯,可能個人喜好不一樣,畢竟這11個項目挑選都非常優秀。

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玩的,不一定適合我投,因為有些已經投了類似的東西,比較好玩的,一個是做晶元的Navi,在一些垂直領域裡做演算法,在晶元里實現,這是蠻靠譜的方向。另外,變胞機器人也特別好玩,這兩個我印象比較深一些。

宋春雨:今天這11個團隊水準都非常的高,實際上在中國能有一批非常領先的前沿科技創業團隊殺出來,還是非常欣慰的。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從原來投to C,現在轉變為投前沿科技。我們認為未來5-10年是智能互聯網時代,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包括物聯網,這些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是中國未來5-10年最重要的投資機會之一。我相信今天呈現的這11個項目,中間可能會成為很好的代表。

我個人剛才聽下來有三個項目印象很深,其中一個就是做消防的AI。做安防的很多,但是做消防,通過AMS工業檢測做預測,這裡面結合了兩大壁壘。一個是深度學習本身,另外AMS基於設備端模型建模和預測,這個壁壘也很高。同時它的商業模式可以和每一個物業、小區監控的場所結合起來,這個深度融合性建立起來壁壘也非常高。火災的影響和造成的損失很大,這個市場被監控所獲得的價值回報非常高。

另外就是Kneron Inc物聯網終端AI,嵌入式AI是很好的方向。還有天津機器人的團隊,叫做變胞機器人,它可以根據環境和任務的需求進行重組,非常有創意,值得沿著這個方向繼續做下去。

鄭慶生:今天我作為評委在這些比賽里,我認為所有的項目至少都是好的生意,在生意上不確定性是很少的。這在一般私募早期項目里很少看見,這麼多項目至少做一個好的生意是成立的。

第二,今天在科技之上,整個創業團隊還是能夠把握得住獨特的角度和場景,無論是哪個項目,都是在某個應用場景里。特別在市場上已經有很多競爭對手的,比如耳機、VR領域,都還能找到一個非常明確的場景。在這個場景里,自己把它做出來,這是非常難得的。

說到印象最深的項目就是兩個,一個,做消防的;另外,做視覺識別的,這兩個項目基本上現在成熟度還是比較高。

最後補充一點體會,今天還是有不少項目已經在數據上證明了自己,已經有這麼多出貨量,這麼多收入,這是非常難得的。

沈勁:首先我故意挑了這個座位,就可以聽一下各位非常專業,也是在投資這個領域裡卓有建樹投資人對這11個項目的評價。非常欣慰聽到對整體質量的肯定,特別要感謝我的同事,還有其他在座的幾位同事。我們為這次評選特別招了兩位實習生,實習生的水平特別高,他們辛勤工作了四五個月的時間,非常欣慰,總體水平還是不錯的。

另外,我們評選11家上台企業當中,確實是想體現我們所涵蓋的四個方向。當時想如果上來的都是人工智慧,可能也不能夠代表整體的行業。雖然我們說AR/VR和機器人在目前投資大環境當中比較安靜一點,但是我們還是覺得這幾家公司,比如兩個機器人,變胞機器人和掃地機,也算是機器人這個行業非常優秀的。我們的VR公司,其實我覺得他們做的工作真的非常好。再等一年,我覺得你們的第二春又來了,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公司。

我想點評一下,今年確實高通出來創業的人比較多,這是指高通的黃金時代又來到了,還是已經過去了,這我就不太清楚了!以前我老是不好意思,覺得高通的人不肯走出比較安逸的工作場所出來創業。現在我們發現創業那麼多,應該是一個好事吧,所以我們沒有專門去挑選高通創業的這些人來參與。

總體來講,非常感謝報名來參加這個比賽的225支團隊,尤其是這11支團隊做了精心的準備,現場發揮特別好,恭喜你們。

主持人:各位對創業者提一兩點建議,怎樣避免一些坑。

沈勁:我們在其它公司收到一些BP時都會看到這樣的情形,都說自己做平台,都說自己做大數據,從一開始這一步就走錯了。還是建議先做產品,先做一個確實有價值的,能夠解決你周邊所觀察到的痛點,一個非常小,非常具體的產品。做著做著,有可能你就成為平台,有可能成為一個小而美的百年老店。我們覺得就看市場,看你們今後團隊的發展。我覺得這個坑千萬得要避開,很多投資和創業都是沖著投資人寫的BP,就覺得你們喜歡要大,以後能夠做成規模,就把自己描述成一個平台公司。

第二,現在做智能機器人,或者前沿科技過程當中,可能大家還是在追逐一個熱點。剛才我和鄺總還在交流,做自動駕駛的有那麼多家公司,而且都融了不少資。我相信這裡面大部分是顆粒無收的。大家蜂擁而上,在這樣已經熱得發燙的領域,拚命爭搶有限的市場,風險非常高。我覺得大家還是去挖掘一些真正有價值,有空間的領域。

我們在智能汽車方面投了一家公司,它是做智能減震器的,把減震器做得非常智能,把被動式做成主動式,這個價值就挺高,目前也沒有太多的競爭對手。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打開一個思路,不是一上來就說做一個L3、L4的自動駕駛。

鄭慶生:還是要先做成一個好的生意,先抓住一個市場,把最基本的閉環做起來,再往上,做到一定基礎的用戶集群。無論是用戶還是撮合量,可以把業務做得更好,再往上,論證到底擴展到一個多大的市場,一定要是這樣。

在早期投資里,特別是科技類目的,的確有時候比較難說服投資人。投資人也是經常犯錯的,投資人錯誤的概率也是比較高的,不一定要說服投資人。在早期做出一些成績來,這個在說服力上更有效。

剛才我印象挺深,耳機這個項目,我一開始看BP時覺得這個項目並沒有什麼好做,做的人這麼多。但如果我看見你出貨量是30萬套,那我可能細節上想錯了,做出一定業績是最重要的,一開始不是要靠一個好的PPT說服投資人。

宋春雨:科技和產業、行業的結合,深度的融合和落地,對於科技創業者,尤其前沿科技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技術來解決行業中非常明確的痛點,能夠在行業裡面產生巨大的價值。這個點的切入時機非常關鍵。我曾經和很多創業者也交流過,你是做一個技術,要解決行業中各個問題,還是最後通過這個技術變成行業公司,改造行業公司,這是兩個不同的發展路徑。實際上往往很多創業者沒有標準答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是通過技術疊加了行業,改造了行業,最後變成了一家行業公司,這個沒有標準答案。

這個說明我們找到目標用戶,技術能夠證明我們的技術價值和商業價值,這一點在早期規劃非常關鍵,而且避免我們走入好多彎路,這一點我是給大家一個建議。

鄺子平:因為我們在前沿科技的板塊里,這一塊還是蠻有挑戰的。首先這方面做出來的產品也好,解決方案也好,必須確確實實有一個市場,在給用戶解決需求。而不是因為我是深度學習科班出身,現在大家都做了深度學習,因此我就去做深度學習,做出來的東西是怎麼樣再說。

到最後這個產品必須是好的,剛才提到耳機是一個非常好的耳機,而不是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有多炫。

因為在科技這個領域裡更難的一點,畢竟你面對的投資人也許對你這個項目感興趣,很重的一個成分是因為你的科技含量。不但你要闡述清楚標的市場前景,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大家也會很關注科技技術的壁壘在哪裡。單純互聯網應用類的項目、App,反而沒啥壁壘。壁壘就是兩個月前,這個產品發布以來,每天新增用戶是多少,日活是多少,沒道理,反正大家就喜歡。但是科技類的項目,大家還是希望問的清楚,你為什麼覺得這個東西不但解決了用戶這個問題,而且技術還是很牛的,因此你隔壁的那位兄弟沒有辦法copy你的。

比如剛才做抹地機器人的,我覺得挺好的東西。如果競爭優勢是對水的處理,墩布要在自循環過程當中清潔,大家就會關注這個東西。但隔壁那一家,無論是海外、國內的,它即便不侵犯你的專利,它是否可以用另外的解決方案把墩布洗洗乾淨再滾一圈回來,還是說洗墩布確實沒那麼容易。

科技類的項目有種兩難的處境,項目必須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這個科技必須是真正面對一個市場。但你說清楚市場以後,還是會有一堆投資人,像我這樣更無聊的,回來又問你科技。難上加難,大家繼續努力。

李豐:原則上我們盡量不拿著技術找應用,雖然也有著例外,因為這個比較難,在落地過程當中。

第二,要把研究成果轉化和工業化分開。有的事情雖然看起來非常好,可行性上也能夠證明。但它作為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對上下游要求的改變太大,以至於雖然它有一定的進步性和突破性,但是在一條長鏈條里,大家不願意為了你改變鏈條,除非有特定事件發生。

第三,拿技術做垂直場景和應用層面的解決方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多半開始的時候,這種形態使得項目有生存機會,甚至有收入規模。但挑戰是,大部分這樣的事情到最後不一定是長期可規模化和不斷擴張的。從這兒開始最後變成什麼樣,我們也沒有答案,我猜對很多創業者來講在不同方向上也是做著做著才找到所謂規模化和明確的產品化,擴大邊界的方法。

我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就是這三點。

王湘云:科技是我本人非常願意看的方向,特別能夠激勵人對未來的想像和願景。從投資角度來看,投科技是有幾個坑。一個坑,如果這是一個硬體的產品,一般來講它成為坑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它是一個消費市場的產品,一上來就做消費市場,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坑。所以我覺得做科技,你可以有願景,但是建議還是從一個局部入手。不要一上來就做整體解決方案,一上來就做平台,我非常同意沈總的看法。也不要追求最前沿的科技,如果你在方案當中每個環節都想做成最前沿的,往往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失敗,只有那0.01%的天才能夠掌控這樣的風險。

如果它是一個軟硬結合的產品,能不能考慮在硬體不是太大變化的基礎上做軟體的升級。或者軟體升級到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迭代式的發展。還有,我特別建議一開始從to B的市場開始。這樣的話,實際上你的合作夥伴,B端的合作夥伴能夠輸入很多市場資源,用戶的需求,等等這些。實際上它是幫你來分擔一些不確定性,不可把控的風險。

李劍威:對於做前沿科技創業者來說,有一點很關鍵,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腳踏實地。因為技術發展是有周期的,今天沈總演講分享非常好。我每張PPT都拍下來了,因為某一項技術,某一項前沿科技發展是有周期的,有時候很容易融到錢,但過了那段時間,大家發現好像還沒有普及開來。可能會形成另外一個極端,都融不到錢,這個時候對於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關鍵的考驗。

我就舉一個例子,今天有一個做VR的項目,深圳的易晨,這位CEO表現得非常好。無論是你的個人魅力,還是你們的項目,都做得非常好。這是一個典型的項目,VR,現在沒有人看了。去年很嗨,所有上市公司都在投資,這個時候怎麼辦。

我覺得易晨CEO選擇了非常清晰的策略,就是先活下來,但又不是很低質量地活著,還不斷嘗試去做新的東西。而且我觀察到一點,我覺得對於很多前沿科技創業者也是非常關鍵的,我們要去思考這個技術的突破點,下一個突破點。比如說明年它發展需要什麼樣的外部條件,我可以不斷地為外部條件做準備。這個外部條件一旦解決了,那做了很多準備的人可能就會是一個贏家。

風來了,你正好在那個風口上,而且翅膀都裝好了,你就能飛起來了。等到那時候再去創業,如果之前沒有積累的話,那這個機會已經過去了。我覺得尤其是對於前沿科技的創業者,對技術的周期要尤其敏感。對未來發生什麼要有一個預判,這個技術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普及性技術,要有一個預判,要不斷地突破。如果這個條件到了,那需要什麼樣的要素,怎麼樣具備這個要素,前沿科技創業者對這一點要非常注意。

費建江:我簡單說兩點,第一,既然是前沿科技的投資,可能科技和技術還是很重要的基礎。雖然後面有一些切入點,有一些產品應用的問題,但我覺得既然是前沿科技的創業,比較高的技術門檻,和對整個技術的前瞻性是特別重要的事。

你的技術如果足夠牛的時候,可能產品或者最終應用自然就會來。其實今天有一個做消防的項目,如果技術能達到那個程度,能把一棟樓里所有家電數據收集到,就可以做商業上其它方向的開拓。必須得有技術,如果沒有技術肯定過不了這個關。

今天有一些項目可能最終大家還是會回到技術問題上去,包括之前AR/VR為什麼沒有做下去,核心還是技術不夠牛,造成最終用戶體驗不夠好,產品不夠好。我覺得技術是很重要的基礎。第二,這個方向的創業者不能跟風,當你看到市場上什麼方向比較熱的時候,你再出來時,就真的比較晚了,就不要來了。

2017 Demo China創新中國秋季峰會幹貨回顧: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華為改選董事會,任正非去留成焦點;首位00後CEO被指抄襲:連圖片都不會換;共享硬幣現身,免費使用,1次1枚
裝修丑,營銷土,賣相樸實的鮑師傅,是怎麼成為「網紅店」的?
首位00後CEO:麾下300名員工,寫病毒黑老師電腦,被雷軍點贊,這背後…
什麼樣的工作才算一個好工作?
懂得經營人脈,到底有多賺?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