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瓷器里的那些款兒(續一)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瓷器里的那些款兒(續一)


大家好,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我們不定期為粉絲贈送觀復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我們每天發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文章及馬未都錄製的視頻,同時發送館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

上期我們以邢窯「盈」字款瓷器為例,介紹了唐代時期瓷器流行的刻款內容及方式。

進入五代,尤其是兩宋時期,迎來了瓷器刻款的黃金時代。在這段時間大江南北各個窯口,都有很多帶有不同內容刻款的瓷器生產。比如北方的定窯、耀州窯,南方的越窯、建窯等等。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瓷器里的那些款兒(續一)

五代 定窯白釉「官」字款碗(底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瓷器里的那些款兒(續一)

北宋 定窯 「官」字款缽(底款)

觀復博物館藏

定窯在五代、北宋初年就開始為宮廷皇室生產高等級的瓷器。我們今天在各大博物館裡,都能夠看到很多那一時期,供奉給皇室、官方的帶有特殊刻款要求的瓷器。最多的就是帶有「官」字刻款的。「官」字款顯然就是為了說明瓷器的所屬性質,是為官方生產的。以此與市場流通的普通商品瓷器區分開來。同一時期除了定窯以外,耀州窯也有刻「官」字款的瓷器出現,更加說明「官」字款是皇家當時的統一要求,不是任何窯口,任何工匠可以隨意而為的。定窯瓷器了還有一類帶有「新官」款的瓷器。同樣也是採用刻款的方法,不過「新官」款的字體則稍顯拘謹。從兩種款識的內容上分析,「新官」款瓷器應當晚於「官」字款的瓷器。但是從近些年的考古發現來看,兩種款識晚唐五代時期就已的出現,「官」字在先,「新官」款在後,前後相差的時間很短。兩種款識在五代、北宋早期共同存在,並沒有因為「新官」款的出現而取代了「官」字款。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瓷器里的那些款兒(續一)

北宋 定窯「新官」款碗(底款)

觀復博物館藏

北宋中期以後,帶有這兩種款識的瓷器迅速減少消亡。有可能是社會穩定後,燒造瓷器不像五代宋初時那樣混亂,皇家官方貢瓷管理變得規範,「官」字類款過於籠統,或是社會流行因素的改變。取而代之的則是「尚食局」「尚藥局」「五王府」「東宮」等帶有更加具體使用地點刻款的瓷器。

除了定窯的刻款比較代表以外,當時像建窯、磁州窯也有不少獨特的帶有刻劃款的瓷器。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瓷器里的那些款兒(續一)

宋代 建窯「供御」款兔毫盞

觀復博物館藏

建窯在宋代主要以生產黑釉茶盞為主。北宋徽宗皇帝在其所著的《大觀茶論》里,對建窯茶盞推崇備至,被奉為天下第一盞,認為其它地方生產的茶盞都不及它。所以建窯當年一定為宮廷貴族生產了不少的貢瓷。給皇帝製作茶盞,除了質量要高以外,為了表明特殊性,自然少不了要落上款識。通過近些年的研究,果然發現了有一部分底足帶有「供御」和「進盞」刻劃款的瓷器。如果說之前講的帶有「官」字款的瓷器性質不夠清楚,建窯裡帶有這兩種款識的瓷器則是供奉宮廷給皇帝御用的無疑了。

「供御」和「進盞」兩種款識,除了刻劃的,更多的則是燒制時模印的。兩種方式相比較,刻劃款有可能稍早一些。開始可能只是皇帝的偶然行為,對一隻盞格外喜愛,便叫工匠加刻上款識。後來隨著建盞越來越流行,宮廷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開始嚴格。為了避免刻款的隨意性,建窯則為皇家專門生產,這類貢盞則開始統一要求,採用模印的方法落上「供御」「進盞」的款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復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收藏馬未都:建盞中的千年茶事
觀復博物館:細說奩具(下)
觀復昊師:瓷器里的那些款兒(下)
觀復博物館:細說奩「lián」具(上)
《與藝術沾邊》第93篇 頹廢的頭顱

TAG:觀復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