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高祖:「非劉氏而王 天下共擊之」!

漢高祖:「非劉氏而王 天下共擊之」!

根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晚年與群臣殺白馬為盟,相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表面上看,劉邦此舉只是為了防範狼子野心的呂氏篡權,而實際的真相遠非如此!為何這般說?早在劉邦訂立盟誓前,他就已經著手剪除異姓王了。那麼,劉邦究竟在謀劃什麼,以致臨死之際還要如此大費周章地矯正過往?

漢高祖當皇帝以後,逐漸封劉姓子弟為王來代替異姓王。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加總在一起來看,總趨勢是很清楚的。最明顯的一件事是,他依靠韓信等人的兵力消滅項羽後,便立即奪取韓信的兵權,而後在一當皇帝後,就借口齊王韓信熟悉楚地風俗,改封他為楚王,而立自己的庶長子劉肥為齊王,王七十三縣,凡百姓能說齊語的地區都屬齊國。

一、亂之根源,人心不安,秦朝之所以滅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秦法嚴苛,徭役繁雜,百姓不能承其重;二是六國遺民不甘亡國,暗中陰謀復辟。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群雄,得益於他看清了其中的厲害關係,一方面安撫九州百姓,另一方面照顧六國貴族。

百姓所圖者,不過衣食;貴族所圖者,不過富貴。對百姓,劉邦約法三章;對貴族,存其國號。於是,天下無有怨言。但是,保留諸侯國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隱患,秦人清楚,劉邦也心知肚明。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些諸侯早晚會起來鬧事。要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劉邦沒有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只能將其託付給後繼之君。為此,他能事先替後人做的,只有背負誅殺功臣的罵名。

自嬴政稱帝後,天下重新變為一家之天下。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一家」和後世意義上的一家有著本質的區別。從血脈的角度上講,嬴政追求的傳至萬世應當是在歷任帝王的直系血親中進行,即嚴格意義上的「子即父位」。但是,在見證歷經三世而亡的秦朝後,劉邦已經深刻意識到這種理想的不現實,轉而奉行「非劉氏不王」的國策,似在暗示後世子孫「有德者居之」。如此一來,皇位的繼承權變得寬泛起來,弟可即兄位,侄可即叔位。乍看之下,這種國策確實具有一定的妥協性,但與此同時又悄然把皇權角逐的範圍圈定在宗族之間,保證了江山不會輕易落入旁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看一眼就不願再看第二眼的蘇北斷橋
楚漢爭霸之蕭何篇。
劉邦最討厭的臣子雍齒,為何不殺反而還讓他加官進爵呢?
開國之君誰最年輕,劉邦54歲、劉秀30歲,最年輕的是他
呂后如此霸道,劉邦為何不殺掉呂后,維護劉家江山?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