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世說新語:一部「懟人寶典」

世說新語:一部「懟人寶典」

來源 子聿說

中學時候,我們大概都學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七歲的孩子,這個孩子,不是吟詠出「鵝鵝鵝」的駱賓王,也不是搬起石頭砸缸救小夥伴的司馬光,雖然他們那年也都七歲,但真的不是他們。

這個孩子,叫陳元方。

陳元方的父親叫陳寔,這個名字大多數人並不熟悉,因為他做太丘縣的縣令,所以人們都叫他陳太丘。陳太丘與朋友相約中午出遊,可朋友中午過了還沒到,於是陳太丘就一個人走了。走了之後,朋友才到,見陳太丘沒等他氣得不行,竟然說陳太丘放他鴿子,簡直不是人。七歲的陳元方正在門口玩耍,聽到爸爸的朋友說出這樣的話質問道:「你跟我爸爸約中午出行,可你現在才來,這叫無信;當著我的面罵我爸爸,這叫無禮。」

想想自己剛才說過的話,朋友的臉上出現一個隱形的紅手印。打臉打得啪啪的。

元方,懟得漂亮!

還記得這個故事出自哪裡嗎?對,就是那部《世說新語》。《世說新語》里有一千多個小故事,記錄了魏晉時期士大夫名流的言行軼事。通讀之後我才發現,這簡直就是一部懟人寶典。

第一招:關你屁事

簡文崩,孝武年十餘歲立,至暝不臨。

左右啟「依常應臨」。

帝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

簡文帝去世了,他的兒子孝武帝直到晚上也沒有去靈前哀哭。旁邊的吃瓜群眾捉急了,對孝武帝說:「按照規矩,您得去您父親的靈位前哭一哭,表示哀悼。」孝武帝翻了一下白眼,淡淡地說:「悲傷來的時候,我自然會去哭,這還有什麼規矩可言嗎?」

看來,道德綁架一事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總有一些喜歡當「太監」的人愛替人著急。面對這些人,孝武帝的回答棒呆了。第一,哭與不哭,什麼時候哭,是我的事,不是你的;第二:在感情面前,沒有規矩可言;第三,反問句加強了語氣,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多餘。

在面對別人質疑的時候,有時候越解釋越心虛,不如大膽地對他說一句:「 This is my business. 」

第二招:反客為主

謝靈運好戴曲柄笠,孔隱士謂曰:「卿欲希心高遠,何不能遺曲蓋之貌?」

謝答曰:「將不畏影者,未能忘懷。」

謝靈運喜歡戴一種曲柄斗笠。這種斗笠看上去跟儀仗的用的曲蓋很像。於是一個姓孔的隱士就說:「你是個心存高遠的人,既然追求淡泊為何還不能遺忘那代表富貴的曲蓋呢?」謝靈運撣了撣斗笠上的灰,說道:「恐怕是害怕影子的人才忘不掉影子吧。」

謝靈運是什麼人?他創造了一個成語——才高八斗。他說天下才華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公分一斗。一個如此傲嬌的人,你想鄙視他?真是不自量力。

影子的故事出自《莊子》。說是有一個害怕自己影子、討厭自己腳印的人,為了擺脫這些而拚命奔跑。可是步子越多,腳印也就越多;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雖然很拚命,但總覺得自己很慢,最後累死了。他竟不知道樹蔭里沒有影子,不走就沒有腳印的道理。

孔隱士說謝靈運忘不掉富貴才總戴一個形似曲蓋的斗笠,可謝靈運說我根本沒把我的斗笠和曲蓋聯繫到一起,你把它看成曲蓋,是你忘不掉富貴才對。

這一招反客為主,謝靈運用得漂亮。

第三招:扯虎皮拉大旗

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

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鄧艾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最後蜀國就是他滅掉的。但有一個小缺點,就是說話口吃。在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他總是「艾……艾……」。有一次他參加晉文帝司馬昭舉辦的宴會,宴會上他又「艾……艾……」的,於是司馬昭就開他的玩笑說:「你總說『艾艾』,你的名字里到底幾個艾?」鄧艾被人揭了短,但並沒有生氣,而是很淡定地說:「《論語》里說『鳳兮鳳兮』,不也就一個鳳凰嘛!」

他有口吃這個毛病,說起話來「艾……艾……」也是不爭的事實。司馬昭問他名字里有個艾,他無論回答幾個,都會自取其辱,成為笑柄。鄧艾的機智在於他給自己的小缺點找了個高大上的說辭。許多詩人都喜用「反覆」的修辭,重章疊詠,達到強烈的藝術效果。鄧艾的口吃正好與「反覆」有著相同的表現形式,於是他就找來了這個理由。你可以嘲笑我,但你不嘲笑《論語》啊。機智如鄧艾。

要說「扯虎皮拉大旗」這一招,還有一個案例。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陳元方十一歲時,去拜會袁紹。袁公問:「你父親在太丘做官,遠近稱讚,他到底做了些什麼?」元方說:「我父親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安撫,讓人們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更加敬重。」袁公說:「我曾經也當過鄴縣縣令,正是做這樣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親學我,還是我學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時間相隔遙遠,但他們的行為卻是那麼一致。周公沒有學孔子,孔子也沒有學周公。」

又是陳元方,在整部《世說新語》里,提到他的有八九條之多,可見元方是大咖,或者說,他是這部書里有名的毒舌。

這回不知深淺的人叫袁紹。這個人大家都熟,就是最終輸給曹操那個。在這個故事裡,元方跟鄧艾一樣,說誰學誰對方都有一萬句話等著呢,所以我不正面回答問題。引經據典,抬出孔子和周公,讓對方感覺到問了這個問題就證明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怎麼樣,學會怎麼懟回去了嗎?反正論「懟」,我只服《世說新語》。

--徵文&招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出現了哪些黑科技?
中文裡有哪些日語詞?
高僧看了要吐血,「奶奶廟」到底有多離經叛道?
2元紙幣取消的真正原因,你不知道吧!
小康每日說:依託考昔片用於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怎麼樣?

TAG:歷史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