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一病一特效穴,共325種疾病,國醫大師賀普仁從醫70年秘籍傳世

一病一特效穴,共325種疾病,國醫大師賀普仁從醫70年秘籍傳世

名字,你懂我嗎?



養生調理 專業技術 學習交流 的最佳平台



有對病人的病情洞察清楚,有的放矢地精挑一兩個關鍵穴位下針,方可手到擒來,馬上緩解病人的痛苦。怎麼才能精、准,這是大學問。《一針一得》就是在尋找精、准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來的。它的宗旨是選穴由繁到簡,再由簡到精,賀普仁為此花了70年!




本文將呈現賀普仁的《一針一得》,以饗讀者。







第一秘


1. 搖頭:(即賓努之症)針取屏迫,手法補,穴在長強穴


2. 失音:針孔最。腕上七寸


3. 腰痛:合谷


4. 肢腫:溫溜

5. 月水不調:曲池


6. 目視昏昏:灸五里。(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


7. 胸中瘀血:巨骨。(在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手陽明經與陽蹺脈交會穴)


8. 氣碩(頹):天鼎。(天鼎穴位於人體的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後緣,當結喉旁,扶突穴與缺盆穴連線中點。)


9.目痛不閉:大迎(大迎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10. 噎病:乳根


11. 心煩:太乙(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或針強間(屬督脈。在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4寸(腦戶上1.5寸))


12.舌強:滑肉門(足陽明胃經穴。在上腹部,當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 或針中沖(手厥陰心包經穴。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手厥陰心包經的井穴);或針風府(督脈穴。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13.心懸:外陵(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14. 吐血不愈:取氣沖。(三棱針去血,立愈)位於人體的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15. 喉閉:足上、下廉。即上、下巨虛。(上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大腸的下合穴。)(下巨虛在足陽明胃經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小腸的下合穴。)


16. 腹堅大:沖陽(乃是足陽明胃經的原穴。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17. 面目浮腫水病:陷谷(即董氏門金穴)別名陷骨。輸(木)穴。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18. 唇裂:厲兌(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陽明胃經的井穴)


19. 慢驚風:針隱白(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陰脾經的井穴)

20. 黃疸:商丘


21. 癓瘕:地機


22. 四肢強硬:大橫


23. 喉中作聲:(中風痰厥之症)針天溪


24. 項難回顧:少海

25. 遺尿:少府


26. 陰痛:少府


27. 偏墜:少府


28. 手足麻木:肩貞


29. 半身麻木:列缺、太溪

30. 痔漏:天窗


31. 眼動:顴髎。或承泣


32. 翻胃:胃俞或針上脘


33. 津液少:小腸俞


34. 赤白痢:中旅俞


35. 身熱怠惰:陽綱


36. 惡血泄註:殷門


37. 大便堅:浮郄


38. 身戰不耐久立:金門


39. 身後側痛:京骨


40. 陰癢:然谷或蠡溝


41. 手足冷:太溪


42. 經閉:水泉


43. 近視:水泉


44. 腹脹如鼓:復溜


45. 五種水病(心、肝、脾、肺、腎)復溜


46. 吐舌:築賓


47. 舌縱涎下:陰谷


48. 陰縮:大赫


49. 心恍:通谷


50. 唾多:彧(yù)中


51. 神氣不足:郄門


52. 掌中熱:中沖


53. 身如火:中沖


54. 口乾:關沖


55. 產後血暈:支溝


56. 嗜卧:三陽絡,或針腿五里


57. 四肢不欲搖動:三陽絡,或針腿五里


58. 肩臂痛不能舉:清冷淵


59. 癭瘤:臑會


60. 風寒吐沫:絲竹空


61. 唇強:耳門


62. 喘息:   承靈


63. 吞酸:   輒筋


64. 語言不正:   日月


65. 四肢不收:   日月


66. 百節(肢)酸痛:   陽輔


67. 毒犬傷:   外丘


68. 各處氣傷:   足臨泣


69. 諸瘡毒:   竅陰


70. 不孕:   灸陰廉


71. 腹腫如鼓:   章門,或針水分


72. 難產:   關元


73. 一切出血:   陰交.或針刺長強


74. 舌縮:   廉泉


75. 噎水漿不下:   璇璣


76. 房勞:   長強


77. 小兒驚悸:   身柱


78. 身瘦:   至陽


79. 水谷不化:   懸樞


80. 舌急不語:   啞門


81.恍惚不樂:陶道




第二秘


1.感冒發燒:大椎放血,嚴重的,1-7節逐節放血,效更佳


2.寒戰:針後溪


3.飲食無味:灸食關三壯(穴在建里旁1.5寸處)


4.雷諾氏病:灸腎俞各一寸處


5.手顫病:灸關元300壯


6.口腔潰瘍:地倉.慢性的針照海


7.水臌:偏歷


8.喘息:肺經壓痛點


9.血淋:三陰交


10.斷奶:光明


11.子宮肌瘤:灸痞根


12.小兒疳積:針四縫


13.小兒腹泄:針曲池


14.串腰龍:龍眼放血


15.各種疔瘡:針身柱或天宗放血


16.髮際瘡:大椎或委中放血


17.唇風(捲瘡):針合谷,用燒山火手法


18.鵝掌風:針勞宮,癢甚加刺大陵


19.雀斑:針合谷,用燒山為手法


20.白癜風:灸俠白


21.肛門搔癢:針公孫


22.痔瘡:灸十四椎下旁開一寸處,或刺齦交出血


23.蘭(闌)尾炎:針闌尾點(急性),或灸肘尖(慢性)


24.痢疾:針曲池


25.濕疹:針曲池


26.瘰癧:針曲池透臂臑.或針肘尖


27.乳腺炎:針足臨泣


28.乳脹:溫灸魚際


29.鼻衄:針上星,或少商放血


30.崩漏:針或灸隱白


31.癔病:雙內關同時進針


32.癲癇:長強周圍放血


33.陽痿:大赫或環跳


34.瘧疾:針大椎,可放血,並可合併撥火罐


35.痔漏:針陽溪


36.肛裂:針孔最


37.癜風:灸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


38.身體反折:肝俞


39.目戴上:絲竹空


40.過經不解:期門


41.咳嗽飲水:太淵


42.引兩脅痛:肝俞


43.引尻痛:魚際


44.嘔膿:膻中


45.嘔逆:大陵


46.嘔噦:太淵


47.喘嘔欠伸:經渠


48.數欠而喘:太淵


49.脅下積氣:期門


50.小腹脹痛:氣海


51.脹而胃痛:膈俞


52.腹寒不食:灸陰陵泉


53.心痛食不化:中脘


54.煩渴心熱:曲澤


55.心煩怔忡:魚際


56.煩悶:腕骨


57.虛煩口乾:肺俞


58.懈惰:照海


59.嗜卧不言:膈俞


60.支滿不食:肺俞


61.振寒不食:沖陽


62.胃熱不食:下廉


63.胃熱:懸鐘


64.胃寒有痰:膈俞


65.脾病溏泄:三陰交


66.膽虛呃逆熱上氣:氣海


67.狂言不樂:大陵


68.多言:百會


69.目忘視:風府


70.暴驚:下廉


71.見鬼:陽溪


72.魘夢:商丘


73.痎瘧:腰俞


74.頭痛:腕骨


75.心煩:神門


76.痿厥:丘墟


77.暴泄:隱白


78.洞泄:腎俞


79.泄不止:神闕


80腸風:灸尾閭骨盡處百壯.


81.脫肛:灸百會,或尾閭七壯




第三秘


1. 轉胞不溺淋澀:關元


2. 風動如蟲行:迎香


3. 眉棱痛:肝俞


4. 毛髮焦脫:下廉


5. 鼓頷:少商


6. 咽外腫:液門


7. 咽食不下:液門


8. 喉痛:風府


9. 目風赤爛:陽谷


10. 倒睫:絲竹空


11. 目眥急痛:三間


12. 鼻有息肉:迎香或火針點刺息肉處長效佳


13. 唇乾有涎:下廉


14. 舌干涎出:復溜


15. 唇動如蟲行:水溝


16. 唇腫:迎香


17. 舌黃:魚際


18. 齒寒:少海


19. 齒痛:商陽


20. 不能嚼物:角孫


21. 腰背佝僂:風池、肺俞


22. 背拘急:經渠


23. 脊強渾身痛不能轉側:啞門


24. 臂腕骨痛:陽谷


25. 手腕動搖:曲澤


26. 手腕無力:列缺


27. 兩腿如冰:陰市


28. 鶴膝歷節風腫:風市


29. 腰痛不能久立:附陽


30. 腿膝經酸重:附陽


31. 四肢不舉:附陽


32. 腰痛不能舉:灸仆參三壯


33. 腰重痛:灸陰谷、委中、陽交三壯,吹火泄法


34. 腳轉筋:灸踝上一壯,外灸內,內灸外。或灸承山二七壯


35. 月經過時不止:隱白


36. 產後諸病:期門


37. 乳腫痛:足臨泣


38. 橫生手先出:灸右至陰三壯,火炷如小麥粒,直接灸


39. 欲斷產:灸足右內踝上一寸處及合谷


40. 不時漏下:三陰交


41. 月水不調,周結成塊:針間使


42. 小兒卒疝:太沖


43. 小兒角弓反張:百會


44. 小兒泄痢:灸神闕


45. 小兒秋深冷痢:灸臍下三寸


46. 小兒吐乳:灸中庭


47. 小兒口臭:灸勞宮


48. 小兒夜啼:灸百會三壯


49. 溺水死者:灸臍中


50. 狂犬咬傷:灸咬處瘡上


51. 蛇咬傷人:灸傷處三壯(隔蒜灸)


52. 瘍腫振寒:少海


53. 風疹:環跳(補法)


54. 暴癢:蠡溝(補法)


55. 身瘦不能食:灸大腸俞27壯


56. 不嗜食:刺然谷,多見血,使人飢


57. 身癮疹:伏兔


58. 乏氣:灸第五椎下隨手壯


59. 少年房多短氣:灸鳩尾頭50壯


60. 腹皮痛:鳩尾


61. 搔癢:鳩尾


62. 鵝掌風:勞宮


63. 足外皮痛:足臨泣


64. 偏枯:大巨


65. 瘡毒久不合:灸合谷七壯。七次為一療程


66. 頭痛如破:命門


67. 身熱如火,汗不出:命門


68. 目不得閉:大迎


69. 肩背頸項痛:湧泉


70. 身腫身重:關門


71. 大便血不止:勞宮,灸三壯


72. 皮膚乾燥:灸曲池三壯


73. 痂疥:灸大陵二壯


74. 不知味:針氣戶


75. 噎食反胃:灸乳下一寸處,以差為度


76. 臍風:然谷


77. 鼻痛:腦空


78. 惡犬傷毒不出:外丘


79. 寒慄重衣不得溫:陽白


80. 吐舌:築賓


81. 舌縱:陰谷


82. 口乾:陽池




第四秘


1. 口乾:針陽池。(針章門亦可)(重)


2. 鼻竇頭痛(即鼻竇炎):(實證)針飛揚


3. 心痛如刺:針然谷


4. 白虎歷節風(痛風):針金門


5. 大眥痛:針至陰


6. 腰痛不可屈伸,痛如折:針束骨


7. 身後側痛:針京骨


8. 心下痛氣攻腰脅:針肓門


9. 渾身骨節痛:針魂門。灸之效更佳


10. 臑內廉痛:針譩譆


11. 關節不利,渾身疼痛:針膈關


12. 腰髖痛不得久卧:針白環俞


13. 經行腰腿痛:針合陽


14. 婦人陰內濕癢疼痛:針膀胱俞


15. 腰痛疲漏:針氣海俞


16. 脊間心後痛:針中渚


17. 兩耳珠痛:頷厭


18. 足下熱:針中都


19. 善搖頭:針京骨


20. 頭痛如破:命門


21. 肩髃痛:針二間


22. 眼痛:針下廉


23. 腰髖堅痛:針石門


24. 腰胯痛:針伏兔


25. 俠脊膂而痛:針尺澤


26. 膝痛不可屈伸:針大杼


27. 膝脛腫痛:穴巨髎


28. 肩背強急酸痛:穴水道


29. 膝臏腫痛:穴歷兌


30. 小便熱痛:列缺


31. 肩背痛:聽宮


32. 肘中痛:沖陽


33. 肩背痛:中渚


34. 正頭痛:中脘


35. 偏頭痛:肓俞


36. 足心痛:針崑崙


37. 腳氣症:針肩井


38. 肩背酸痛:中渚


39. 肘攣症:尺澤


40. 手臂痛:針肩髃


41. 手腕無力:針列缺


42. 手腕搖動:針曲澤


43. 眉棱骨痛:肝俞(重)


44. 頭痛項強重不能舉:承漿、風府


脊背反折不能回顧:承漿、風府


45. 足寒如冰症:腎俞


46. 膝痛:風府


47. 轉筋:灸承山七壯


48. 面腫:水分(灸禁針)


49. 唇腫症:迎香


50. 唇乾:三間


51. 口腔潰瘍:針勞宮、照海


52. 鼻流清涕:灸百會


53. 口臭:人中、大陵;咽寒:膻中


54. 秋寒冷痢:灸石門、關元


55. 卒腹痛:青皮灸臍上下左右各開一寸半處三壯


56. 戰慄:針魚際二分深


57. 月經不調,固結成塊:間使


58. 月經時漏下:三陰交


59. 墮胎後手如冰厥逆:肩井。針後如覺悶亂急補足三里


60. 產後惡露不止:氣海、關元


61. 白虎歷節風:針肩井、足三里、曲池、委中、行間


62. 哭笑:百會、人中


63. 目妄視:風府(重)


64. 見鬼:陽溪


65. 小兒夜啼:灸百會三壯


66. 小兒吐乳:灸中庭


67. 小兒囟門不合:灸臍上下五分處,直接灸三壯


68. 小兒牙口蝕爛:針承漿


69. 小兒口舌瘡臭氣沖人:灸勞宮一壯即可。


70. 小兒偏墜單側睾丸腫大:灸關元、大敦三壯


71. 吐食反胃:先針下脘,後針足三里


72. 哮吼灸法:用線一根套頸上,至鳩尾尖上截斷,轉向後脊骨上線頭盡處是穴,灸七壯


73. 中風失語:針魚際


74. 偏頭風:鳩尾。


75. 中風:灸神闕百壯


76. 水谷不化、下利:針懸樞


77. 氣喘難卧:灸靈台


78. 張口不合:灸神道七十七壯


79. 墮胎:關元,如不落,再補崑崙,立下。


80. 口乾:章門。陽池亦可。(重)


81. 婦人不孕:灸陰廉五壯即有子。


瀉血療法、經筋療法、X型療法、倪海廈視頻、JT叔叔中醫、原始點、艾灸療法、張秀勤刮痧、腹針療法、拉筋拍打、神手絕技...

上萬視頻資料不斷更新中











針灸刮痧拔罐刺血...


微信號:mmyixue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

:養生館,美容院專業人員的最佳學習平台,學習資料、養生視頻、美容視頻等


穴位查詢、穴位大全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