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療人工智慧必須直面的三個問題

醫療人工智慧必須直面的三個問題

編者按

前幾天,一位朋友調侃,醫學人工智慧在中國已經被玩兒壞,要麼語不驚人死不休、稱醫生要被AI替代了;要麼就是紛紛大躍進放大炮,連AI中醫把脈這樣的項目也在尋求市場支持。哀嘆,醫學人工智慧在中國竟然「出師未捷身先死」。本文的作者任職於IBM Waston Health,在他看來,醫學AI是醫生的輔助工具,對「規範性、重複性、標準化」的診斷內容,AI可以取代之,並極大提高效率,醫生定位於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但AI絕不能取代充滿人性光芒的醫學從業人員。

全文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如果本文對您有任何啟發,歡迎點擊文末評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儘管AI不是什麼新辭彙,當大數據、計算技術能力增強、模型演算法提升和行業深入介入,時隔多年AI重新進入公眾的視野。人們對AI充滿了極大的關注。

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規範的發布,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從科技的概念提升到了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

然而,公眾和媒體對待AI認識上當前似乎偏向兩種極端,一種對AI充滿了過高的期待,認為將來AI無所不能,將會取代人類的很多工作,甚至擔心AI給人類社會帶來一些負面的衝擊,就像美國科幻大片那樣,具有意識的機器人對人類社會產生威脅和災害。

另一方面,不少人士認為,當前AI無論從AI公司方面還是投資熱捧角度而言都存在虛火和炒作的成分,甚至認為是噱頭,甚至嘲諷當期的AI產品為「笑話」。可見當前公眾對AI的認識上還存在著不少偏差,AI的發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醫療AI在大健康的主要領域已有涉足,但現實落地已經實現商品化的應用的方案並不多,除了個別行業巨頭的解決方案,很多AI應用還局限於項目研究試驗階段,更多的是在探索之中。我們應對醫療AI建立起準確的定位和認識是尤為必要的。

AI只是醫生的助手和工具

今年年初《Nature 》、《Science 》 相繼發布論文,在腦瘤病理切片診斷,兒童認知障礙診斷上,AI準確率上已經超過醫生的水平。還有國內報道,AI對甲狀腺腫物超聲診斷上而已超過主治醫師的水平。這些報道,不免讓醫生們有些想法,難道AI真的會取代醫生嗎?

首先,讓我們從AI的輸入基礎來看,AI機器學習的內容都是人類的確定的數據和知識。這些數據機器學習的輸入則是人類定義好的規範和認為「正確」的知識。也就是說醫療AI是基於標準化的大量臨床數據、病例以及各種期刊文獻、專著進行學習的,在加需要通過成千上萬的實際案例(臨床數據)訓練與測試,不斷調整優化演算法,方能得出符合預期的結果。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機器學習更多的是舉三反一的方法。可以說AI學習的內容沒有超過人類的知識。

其次,AI的優勢,恰是人類的不足,比如不會存在疲勞,專註力下降的問題,可以長時間持續性工作與學習,而這些卻是影響醫療質量的因素。尤其在客觀數據指標的判斷上,AI具有極強的優勢。在於精準性、客觀性、超強的學習能力。

最後,人類的優勢具有不可替代性。人類具有直覺、情感、經驗等精神層面的特點。在醫學上,尤其在治療上對於醫生尚存在爭議的內容,本身就就沒有定論,AI更不可能給出肯定的結論。具體表現在治療推薦上,醫學本身的特質,不可能有「金標準」的治療,只是指南規範類的。即便是基於循證的治療方案,也存在缺陷,方案都是基於大量臨床試驗數據,本身選擇的病例就是相對規範的,不合格的患者不能入組。這樣,也就意味著指南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方案。

所以說,對於規範性、重複性、標準化的診斷內容AI可以取代,極大的提高效率,醫生更定位於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

正如有些專家指出,AI讓醫學從冷兵器時代進入到熱兵器時代,對現有的醫療優質資源最大發揮效益。同時,也對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種程度上回歸醫生精英的本質。AI只不過是醫生的得力助手。

IBM 創始人Thomas Watson說過,所有的機器和技術都是延伸人的技能的工具而已。

合理的商業模式在哪兒?

AI當前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行業專家普通共識,高質量、規範化的數據是AI實現的前提基礎。但就現實而言,當前產生臨床數據質量欠佳、不夠規範,範圍上遠不夠所謂的「大數據」。距離理想狀態中的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還比較遙遠,同時缺乏數據整合,只是在點狀、局部環節上滿足臨床的需求。

目前,中國從事醫療AI的創業型公司約有130多家,單純影像AI公司就超過50家,具有較高的同質性。雖然一些公司與一些醫療機構進行合作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其中不少過於沉醉於演算法、炫耀技術,在醫學領域結合上缺乏深度,在應用上局限,所以必須有醫生的積极參与,以建立起適宜的應用場景,保持應用的粘附性與持續性。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有良好的商業模式,建立真正意願支付行為。只有這樣AI才能有效的推廣和應用。

AI不能取代充滿人性光芒的醫學從業人員

人機大賽上,當柯潔完敗淚灑賽場的時候,冰冷的Alpha Go卻毫無反應,它只是單純從技術上地完成了一項任務,毫無贏得比賽勝利的快感,也無法體驗人類比賽的各種樂趣。這就是AI無法體驗人類的情感的地方,此外,在直覺、經驗、默契上根本達不到人類的水平。

可以預見,在所謂的智力上AI可以超越人類,AI可以替代醫生的許多工作,人們對醫療AI發展上充滿了期望。然而,在歷史上、現在、還是未來,醫學一定是充滿人性的關懷,無論是治癒、是幫助,更是安慰的人性光澤永不會逝去。這AI無法替代的。

在對待醫療AI認識上,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北京307醫院)乳癌科主任江澤飛教授曾說要有以「懷疑的態度在探索,批判的精神在學習」來看待AI。這才是睿智的明鑒。

我們也要必須承認, AI帶來的變革,類似幾個世紀前蒸汽機工業革命對社會各個方面帶來的巨大的影響。不僅僅一個行業,對全社會的體系,都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也應做出相應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識上的調整。

這個時代已經逐漸來臨,廣大醫務工作者們,大家做好迎接的心理準備了嗎?

作者簡介:

IBM Waston Health 大中華區首席醫療顧問。

文中觀點不代表健康點。

本文首發於財新健康點 caixin-life;

王建秀|責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點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醫療平台辦診所:如何開五家「沒有醫生」的診所
這個地方試圖讓醫療服務價格透明:然而醫院和醫生不幹了
開疆拓界,地產 醫療能殺出一批「戰狼」嗎?
WebMD前半生「休止」,這份報告告訴你在線問診的後半生
被關進精神病院,怎樣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TAG:健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