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5種失傳的中華民俗,你見過嗎?

25種失傳的中華民俗,你見過嗎?

舊時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千種模樣、萬般風情。攝影技術尚未發明之前,這些堪稱「中國風物的手繪照片」的外銷畫極大地滿足了西方人的好奇,如今它是珍貴的藝術圖錄,極具藝術價值、收藏價值與研究價值。小孩讀新知,青年讀文化,老人讀懷舊。

今天給大家介紹老北京的25種失傳的中華民俗,這些民俗圖向我們展示了先人們豐富的生活樣態,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中華文明最生動活潑的一面。這裡有老老老「老北京」的全部記憶:小手藝人、小商小販、衣食住行、民風民俗……那些與我們不告而別的生活就這樣不期而至了。

1.剃頭圖

其人挑擔游於街市之間,手執「喚頭」,串走衚衕,每到大街,將擔放地,等來往之人刮臉、打辮子、剃頭,方便之至。

2. 賣零綢子圖

其人在各處買來各色零綢,至集廟之中,就地鋪包袱上擺各色材料,每塊可做何使用,其價若干,隨口便講,令人好買。

3.醫道圖

京中醫士有太醫、御醫之號,乃是在太醫院應差者,如有人請看,馬錢二吊四百文、四吊八百文不等。如來到門首看病者,給錢數百,作為「門脈」。

4.賣蟈蟈圖

中國冬夏俱有蝸蟈。冬有三種:黑紫色者名為山蝸蟈,乃山中向陽處生者;青色是嫩的;綠色者難得,乃系用蝸蟈子在暖處養成,人力為之,其價甚昂也。

5.三棒鼓圖

其人陝省來京采差,手持木棍三根,下支一小鼓,其棒起落於鼓,連打帶唱,討錢作為盤費,非作藝江湖也。

6.送報圖

其人多系山東人,在京開設報房,所有外省摺奏及諭旨,皆由內閣而發,其報房刷印送至各客宅,鋪戶之家,每日一換,按月給錢,名曰送報的。

7.踢毽圖

此物用小銅錢一個,縛毛一根(或一撮),以腳蹄之,遂上遂下,有蹄千餘回而不落地者,亦天寒時消遣之一法也。

8.打蛋雀圖

有諸鳥名:灰色是「梧桐」,黃色是「蠟嘴」,又名「蠟嘴粉紅」,能教打蛋,用骨做成如往上擲二三丈高,其鳥用嘴接住,有連打三個者,甚妙也。

9.吞刀圖

按:此圖旁釋文與圖意不相吻合,疑抄釋文者有錯亂,因釋文的原圖已缺,故無法釋抄。

10.打糖鑼圖

其人小本營生,所賣者糖、棗、豆食,零星碎小玩物,以為哄幼孩之悅者也。

11.宰羊圖

京都羊肉鋪中,清晨將羊捆上,必請老師傅宰之。其師自攜尖刀,宰畢急走,另趕別處宰之,名曰下刀兒師傅也。

12.賣鞋墊氈墊圖

冬令多有四鄉人來京做此生業,沿街吆呼:「鞋墊」!「氈墊」!「耳朵帽」!可混一冬衣食也。

13.箍桶圖

其人挑擔沿街吆呼:「箍桶來!」有鋪家,住戶水屋木盆木桶散漏,必叫此人收拾,用竹蔑子箍好,價值若干也。

14.趕腳圖

每逢春秋冬令之時,多系四鄉之人來京,用驢一頭在城根於來往人騎之便宜,若騎十餘路,無非京錢數百文,名曰趕腳。

15.燒包袱圖

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各住房供包袱,內裝燒紙、銀錠,上寫上三代名字,晚輩祭之也。

16.撞鐘圖

每人用銅錢一個在牆上撞之落地,一個遠者打近者,打著贏錢,打不著為輸,取其歡樂也。

17.道士化緣圖

手插銅鈸一扇,身背木牌一塊,上畫神像,旁拴練鎖並小磁娃娃等,沿街敲鈸募化。有施主舍香錢,無子息婦女用線拴其娃娃,可得子嗣也。

18.耍猴圖

其獸人形,遍體生毛,其性甚靈,自能戴鬼臉,穿衣服,爬竿,翻跟斗,跑羊等戲。其人拉至沿街,鳴鑼為號,以此為生也。

19.販騾馬圖

其人由外販騾馬來京師,賣於騾店裡。該店主再會主投客賣。買者先看口齒,後看快慢。有俗言幾句:「遠看一張皮,近瞧四張蹄;來買先 晃眼』,回頭再 瞧屈』」也。

20.烙煎餅圖

其人用小米、黃豆加水磨成汁,放於盆內,用勺盛至鐺上,用小竹耙撥的即薄,烙法即快,名曰煎餅。

21.剟鏢刀圖

一人站立木板前,一人用鏢刀剟去,將挨肉皮,不能傷人。所演手眼之准法,二人對換,均能一律遠近,一樣數步以外剟鏢,名曰剟鏢刀也。

22.賣春聯圖

此系能寫大字之人,年底無事,用桌一張,備下紙筆墨硯,沿街擺攤,書寫對聯賣之。

23.耍耗子圖

其人用一木架,上有各樣玩物,小鼠數個順繩梏爬上,有小鼠能鑽塔、進瓜、汲水、釣魚,令人喝彩助資,言「鼠小難教」,賣藝用銅鑼為號。

24.拉冰床圖

京都城根護城河,冬天冰凍時,其人用木做成床,下安鐵條二根,在河內放,有來往人坐之,其人用繩拉之,行走一門三里之遙,每人給錢三百文。

25.拾糞圖

其人四鄉之人,俗名掏茅廁的,身背木桶一個,手拿木把鐵勺一把,夜晚持燈,其燈三麵糊紙,一面玻璃一塊,名為諸葛燈,所為暗處照明看得清也。

選自

《街頭巷尾:十九世紀中國人的市井生活》

領讀文化 整理

內容簡介

《街頭巷尾:十九世紀中國人的市井生活》整理自一組繪於19世紀的中國外銷畫,作者已不可考。書中共選擇了一百四十多幅描繪當時社會生活場景及各行業人物的圖畫,全書分為「玩物?雜耍」「民風?民俗」「行業?生計」三個部分,以鮮活生動、真實質樸的畫面和簡單易懂的文字說明再現了十九世紀中國人的日常市井生活狀態。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原本是向西方世界介紹古老中國社會風情與文化的重要媒介對於當代國人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獨特的史料和文化價值。在當下這樣一個人人對時間充滿焦慮感的時代,這些質樸鮮活的畫面,會讓我們在「慢」與「快」的交錯間,追尋深藏於民間的中華歷史文化淵源,品味古典之美,感悟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編輯 | 李唐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楚塵文化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aotexin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在那些海上的夜晚,群星墜落在海底
「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以秒計算的」
卡圖盧斯·你問我要吻你多少個吻
所有說不出口的愛,藏在我為你拍下的照片里
名家筆下的九月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