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長力:想做好文化節目,不「發燒」是不可能的

高長力:想做好文化節目,不「發燒」是不可能的

傳媒內參導讀:要做好一件事,不「發燒」是不可能的。「發燒」是什麼?是情懷,是你的激情、你的感情,得有這個才能做好。如果僅僅是給你一個任務,為了完成任務而應付,做出來的東西絕對不是出彩的。

——高長力

9月6日,上海廣播電視台「中華系列」文化節目研討會在京舉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發表講話指出,文化類節目有三個關鍵詞:責任、情懷和引領,不僅需要電視工作者承擔起神聖使命和責任,還需要有情懷、「發燒」地參與制作,讓節目引領社會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此外,高司長也指出文化節目發展的兩個瓶頸和「四化」方向。

整理:傳媒內參(轉載請標明出處)

發言:高長力

我們一直在思考和研究電視文化類節目,下一步到底怎麼辦。首先回顧一下文化類節目怎麼樣興起的,怎麼熱起來的,然後思考下一步我們的方向和道路。我想到三個關鍵詞:

傳統文化缺失的遺憾,

由電視彌補、承擔責任

第一個詞是責任。

從去年開始,文化類節目突然集中爆發,《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這三個節目大家耳熟能詳,第四個就是《詩書中華》。

這一系列節目的爆發已經成為中國的一種文化現象,引起大家的關注和研究。但它的出來並不突然,從習總書記開始,就在很多個場合的講話里反覆地講,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文化建設方面,一個非常響亮的主旋律。

在這個方針指導下,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開始努力,產生的五年變化,我是親歷者。從2011年開始我們研究要出台「限娛令」,2012年開始實施,這一年也是十八大召開的時間。此後五年周期我們恰好看到中國電視發生巨大的變化,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文化類節目的繁榮興起。

現在電視的形勢,一冷一熱,一熱就是文化節目熱起來了,冷是指引進節目模式冷下去了。大家看到這幾年引進的模式越來越少,原創的模式越來越多,直至今年我們下發了一個通知,「衛視黃金時間原則上不再播出引進節目模式」,等於是關門了,大家已經不再盲目依賴引進節目模式了。

一冷一熱有沒有必要?

非常有必要,這是我們電視工作者的一個神聖使命和責任,我們要承擔著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電視是一種大眾傳媒,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工具,只不過教人的東西不一樣而已。所以,電視的教育功能千萬不要忘記。我們不僅要教育年輕人,還要給耽誤了的年輕人彌補傳統文化課。

傳統文化裡面那麼多美好的東西,那樣一個美妙的世界,如果不能傳達給年輕人,是一個極大的遺憾。所以電視要來彌補、承擔起這個責任。

要做好一件事,

不「發燒」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關健詞是情懷。

《詩書中華》策劃會的時候,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發高燒,團隊也發燒,那麼多戲曲的人士,在那兒都非常激動,後來節目出來我們看到很多人流淚,很多人激動。所以要做好一件事,不「發燒」是不可能的。

「發燒」是什麼?是情懷,是你的激情、你的感情,得有這個才能做好。如果僅僅是給你一個任務,為了完成任務而應付,做出來的東西絕對不是出彩的。

後來我們看到《廣電時評》文字紀錄片,詳細記錄了節目團隊是怎麼樣策劃和做出這個節目的,基本上都是在不斷的「發燒」。所以要做好電視文化節目,大家都得「發燒」,都得有情懷。

文化節目引領社會,

還需媒體、廣告商支持

第三個關健詞是引領。

黨中央是指方向的,是引領全社會的。政府部門引領電視機構,電視機構的領導引領團隊,團隊做齣節目,節目引領廣大的受眾,引領全社會,在全社會形成文化熱。

詩詞熱對我有很大影響。這麼多詩詞節目一出來,我馬上產生一種知識焦慮,那麼小的小孩都倒背如流,我怎麼忽然想不起來了,於是有時間趕緊補。其實不光我,全社會都有知識焦慮,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大家有焦慮才去補,所以我們的節目引領全社會學習傳統文化。

寄語媒體:

我今天更想強調的是在座的媒體非常多,尤其新媒體,希望你們能夠引領社會關注文化。

說實話,文化類節目口碑很好、很熱,但是收視率並不是最高,廣告也不是最好,所以這兩個方面需要大家來引領。

媒體要多講這樣的節目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對公民有什麼好處,我們每個人無論是人格還是文化素養,想要豐富起來、健全起來,是要多看這樣的東西。媒體要號召鼓勵大家多看。

寄語廣告商:

其實文化節目是很有價值的,雖然收視率沒有某些簡單腦殘節目、低俗庸俗媚俗節目高,但是它所影響的人群是社會精英人群,有文化的人群,是青少年群體。這些群體才是社會上最有消費力的人群。

但是廣告商沒有看到。現在基本情況是,文化類節目,上海稍微好一點,可能第一季基本上持平,第二季廣告進入,略有盈餘,第三季再增加。還有很多節目第一季裸奔,賠本賺吆喝,第二季持平,第三季才有所好轉。

所以廣告商們,能不能看到文化類節目的價值,實際上折射了他們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養。廣告商往這個領域投入,我們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文化節目的兩大發展瓶頸

電視文化節目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瓶頸:

一個是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除了政府的引導,社會各界的喝彩,一個節目生存發展還需要在市場大潮中,能夠進入良性循環、自我造血。所以營銷推廣如果做不好,將來也很難持續。下一步一定是大家共同努力,給這類節目創造好的市場環境,使它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另一個瓶頸是我們還要做一些突破。文化類節目大規模興起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題材需要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絕不僅僅是詩詞,也不僅僅是戲曲,還有音樂、美術等很多領域;

表現手法上還要創新。現在很多節目的創新,都是植根在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之上。為什麼我們終於放棄了引進節目模式呢?因為我們發現一旦注入了中華文化,西方的模式無法體現。我們要用自己的魅力文化的元素,來創新我們的表達方式。

「四化」支招文化節目發展

電視文化節目要想持久的生存發展,我總結有「四化」:通俗化、大眾化、電視化、現代化。

通俗化那些高雅的東西,賦予解釋,使其淺顯易懂。

大眾化是指怎麼樣能讓更多的人帶進來,不僅僅是文化人感興趣,而是把這個門檻再降,讓文化水平低的觀眾也能夠從中找到享受的美感。

電視化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都得用電視語言表達出來,而且不能像講課一樣,那種傳播是不行的。

現代化首先區別傳統文化的精華糟粕,將精華的東西跟時代、價值觀、生活方式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現代化找到它的市場價值。

最後感謝大家也懇請大家,繼續支持電視文化節目,我們一起努力把它越做越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內參 的精彩文章:

王心凌:整容?渣男體質?不,她還是那個勇敢說愛的甜心教主
還記得《甄嬛傳》裡面的溫宜公主嗎?她現在越長越美啦!
廣電總局三個月連發三通知!電視劇迎來史上最嚴整頓!
我比較看不起的,是電視台的人!
《就匠變新家》收官:它不是傳統意義的「爆款」網綜,卻反哺了衛視黃金檔

TAG:傳媒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