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校漂流日記 紙上「三方會談」

家校漂流日記 紙上「三方會談」

剛開始給學生布置「家校漂流日記」時,我的心態是完成學校交代的任務。可慢慢地,這本不斷「漂」著的日記本越來越得到大家的熱愛,牽動著孩子們、家長們和我的心思。漂流日記這小小的方寸之地,吸引家、校、生進行「三方會談」,以文字所特有的力量,促進彼此的成長。

嘗試:「太麻煩了!」

剛開始,我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讓這本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撰寫的日記在每個家長手裡停留一天,家長寫寫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感悟、在家與孩子相處的趣事等,班主任收到日記本後相應點評,再借學生的手「漂流」到下一位家長手中。大部分學生也覺得這是給爸爸媽媽布置的「家庭作業」。

萬事開頭難。我先來拋磚引玉,寫了李佳寧主動擦黑板的表現,然後大略指出了幾個不遵守紀律的現象。第二天早讀前,收到了第一份家長的日記:「我昨晚下班回家很晚了,李浩一直等著我寫這篇日記。他把碗筷收拾到了洗碗池裡,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我很心疼孩子,也很感激班主任讓我們寫些孩子的事情。我們平時都不拿筆了,都不會寫字了。多原諒。希望班主任對李浩嚴加管教。」

讀著這簡短的幾句話,我自行腦補著李浩媽媽疲勞的身影、無奈又有些惱怒的表情。看來,家長似乎讀懂了我藏在紙背後的潛意識,以同樣的態度敷衍著這個「負擔」。

「可是大家都累啊!」我在這篇日記下面回復了幾句話,讓李浩續寫點自己想說的話。整個早讀課,李浩坐立難安,咬著筆桿皺眉沉思,放學前終於完成了:「今天讀了媽媽的日記,感到媽媽很辛苦,很愛我。我很感動,一定好好學習。」

就這樣,這本日記傳遞著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漫不經心。「這也太麻煩了!」不止一次,我聽到家長在電話中的抱怨和學生小聲的嘟囔。漂流日記中的文字,發出了彼此抱怨的氣息。我有些焦頭爛額,對這本日記越來越敷衍。

變化:「真讓人驚喜!」

局面的改變源自我寫張曉宇的一篇日記。他由不識字的爺爺奶奶照看,一次工整的作業得到了我的表揚:「張曉宇有時一個字寫好幾遍還不像個樣子,我只好一筆一畫地寫在剛才他寫的地方,讓他照著寫。他很樂意模仿我的字跡,照著一筆一畫認真地寫起來,現在他越練越起勁,作業中總會有幾個字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我送他的『禮物』。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慢慢長大的天使,我們就是天使的守護神。」

續寫的家長洋洋洒洒寫了很多,激動、感激、自我反省等,全是真情流露。孩子也寫了很多,同樣真情流露。很快,張曉宇也得知了這件事情,眼睛發亮地看著我,主動交給我一份書寫工整的作業。

心意相通的文字彰顯著巨大的力量。我在感動和陶醉之餘,開始思考如何讓日記成為持久而積極的「三方會談」,讓這個無聲的交流成為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於是,我對家長說:「您整日辛苦工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諸多的『不領情』讓您非常痛苦。不要著急!有位家長通過日記分享了自己的快樂和感動,對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公開向孩子道歉,慢慢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收穫了來自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感動。」

我對同事說:「家長在日記中展現自己教育孩子的真實經歷,『我始終信奉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無論孩子做什麼,做得怎麼樣,我都以鼓勵為主。』『各位家長几乎都提到了誇獎、表揚,這就是賞識教育的做法,但要及時、適度、恰當。』那些鮮活真實的教子案例,可以為任課教師所借用,助自己一臂之力。」

我對學生說:「孩子溫暖的話語讓很多家長激動得熱淚盈眶,發覺自己的孩子開始長大了。在日記漂流過程中,孩子們除了看到了父母眼中的自己,也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辛苦,不少同學慢慢開始懂得感恩,有些則從中獲取了激勵。」

逐漸地,家長開始表示對我工作的理解和認可,了解到孩子心裡的真實想法和各種煩惱,從而檢討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誤。孩子們也體會到了家長的良苦用心,親子間拉近了心理距離,交流不再僅僅停留在學習上。而我,沉浸在和諧的家校氛圍里,看著孩子們成績優秀、活潑健康,也樂在其中。

期待:「下次我來吧!」

網路時代的家長几乎都有智能手機,為家校溝通方式的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次我回收孩子們帶給家長簽字的單元試卷,很多試卷皺皺巴巴不像樣子,有一張特別乾淨平整的試卷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李菁的,卷面整潔,書寫美觀,滿分A級。試卷上方是三行工整娟秀的評語:「李菁,你是怎麼做到的?媽媽好佩服你哦!如果你需要,媽媽隨時會給予你百分百的支持,也嘉許自己吧。感謝李菁有個這麼優秀的老師!」

很少有家長這麼盡心儘力地書寫試卷評語,字裡行間蘊含著對孩子飽滿而熱情的讚許,哪個孩子不為之自豪呢?字裡行間傳達出對孩子的全力支持,孩子怎能不以更好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呢?字裡行間表現出對老師的肯定,讓我感覺美美的同時更加自我鞭策:我要好好教啊,否則怎麼對得起家長的期待!

我馬上拿起手機,拍照、列印出一張尺寸合適的黑白圖片,粘貼在漂流日記上,並附上一篇飽含深情的日記。結果,很多家長在下面留言,並通過班級微信群給我發來記錄孩子在家各種優秀表現的照片,我樂滋滋地列印並粘貼。配有圖片的日記中,家長的文字越來越有感情,學生的語言也越來越積極向上。每天到校後,翻讀漂流日記就成了大家的「必修課」。

「下次讓我來提供照片吧!」家長和學生都這樣和我預約,眼神中是滿滿的期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育人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一本小小的漂流日記,承載著這種一致性,讓家、校、生攜起手來,以文字的方式進行心與心的「三方會談」,充滿力量,蓬勃向上。

(作者:王緒珍,單位:山東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實驗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7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網貸機構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
「雙引擎」:高校管理育人的法寶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展望
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將在廣東舉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生資助取得重大成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