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hank Kitty 1:來自爸爸的省悟和引領

Thank Kitty 1:來自爸爸的省悟和引領

《稀里嘩啦噼里啪啦!》封面頁,凱蒂.克勞澤 著/繪,劉春燕 /譯,奇想國童書,浙江少兒出版社。

[

故事

]

以下斜體字為書中原文,其餘為介紹點評文字。

每天夜晚,小青蛙吉約姆都有點害怕,因為他要一個人睡覺。

各種粘媽媽之後,吉約姆來到床邊,接下來爸爸登場。

爸爸來了!

吉約姆靠在爸爸的懷裡。

他多麼希望這一刻永遠持續下去啊!

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就是安全感的代名詞。

「晚安,吉約姆。

別害怕,爸爸在,就在你的身邊。

現在,我去叫媽媽過來,

給你一個晚安吻。」

爸爸抱了抱吉約姆,走了出去。

等等。這個套路怎麼這麼熟悉,一邊安慰孩子說「爸爸就在你身邊」,一邊開溜,把孩子甩給了媽媽。爸爸可能覺得,小孩子能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

然而孩子的直覺總是很准,有大事發生了。吉約姆聽到床下發出「稀里嘩啦噼里啪啦」的恐怖聲音。

孩子心裡害怕,不由自主的把這個場景妖魔化了,於是他跑去向爸爸求救。

「但是,我的小青蛙,那就是夜晚的聲音啊。

快回去睡覺吧!」

「別害怕,當你再次睜開眼睛,天就亮了。」

爸爸明顯是應付的節奏,孩子卻也得到片刻安寧。

可是,依然不行,於是他第二次求助爸爸。

「夠了,吉約姆,已經很晚了!

『稀里嘩啦噼里啪啦』不在你的房間里。

這個時候,他也睡了!」

爸爸呱呱叫道。

我時常對孩子執著的「無理取鬧」感到厭煩,但反省一下,真正無理取鬧的,反而是我自己,尤其是當我試圖以自己的局限經驗和慣性懶惰去推翻孩子真切感知的時候。

「稀里嘩啦噼里啪啦」還在吉約姆的房間里,這次他決定求助媽媽。

在媽媽的懷抱里,吉約姆終於安穩的睡著了,被踹臉的爸爸卻難已入睡,於是他起身轉移去孩子的房間。

他剛睡著,

就被一陣「稀里嘩啦噼里啪啦」的聲音吵醒了——

「那是什麼?」

雖然是被動的,爸爸終於發現了孩子憂慮的根源所在。「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壇經》般若品第二)。一念省悟,爸爸沒有繼續把孩子的事兒不當回事兒,他迅速由一個被動的參與者化身為主動的引領者。

爸爸叫醒吉約姆,帶著他到漆黑的夜裡去看「稀里嘩啦噼里啪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稀里嘩啦!」一隻鼴鼠在挖他的畫廊。

「叮咚叮咚!」一隻夜鶯在快樂地歌唱。

「噼里啪啦!」一條銀魚躍出水面,又沉入水底。

吉約姆看著夜色,笑了。。。

在爸爸地引領下,孩子打消了對夜晚的恐懼。

溫馨尾頁,父子倆在蓮葉上並肩而眠。

[

啟示]

以上是繪本《稀里嘩啦噼里啪啦》的故事梗概,作者是林格倫紀念獎獲得者凱蒂.克勞澤(Kitty Crowther)。今年8月25日,我有幸參加了凱蒂在上海的繪本創作工作坊。

這是工作坊中的一項活動,兩個人面對面額頭相碰,當一人移動步伐時,另一人須感知對方的運動方向,隨之移動,並保持兩人的額頭持續接觸。我覺得這跟故事中的父子關係有些相似:雙方互為引領者,只有身心投入體會對方的想法和行動,才能保持一致的步調;遇到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書中的青蛙爸爸不可謂不稱職:雖然他一度對孩子的感受不以為意,但當他發現自己一直在忽視持續對孩子造成困擾的問題時,他不再迴避,並且積極認真的引領孩子,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爸爸這個角色大概就是這樣,他很樂意帶孩子做一些參與體驗的事,一些有反常規但也會有點難忘的事,一些不輕易表露但也會有點溫情和浪漫的事。比如書中的青蛙爸爸大半夜帶著孩子去看鼴鼠打洞黃鶯歌唱銀魚跳高,在星空下共眠。同時,他也多少會有些粗枝大葉,自以為是,比如書中開頭青蛙爸爸並未認真對待孩子說的「稀里嘩啦噼里啪啦」,便一味想當然的推辭開脫。最美好的時刻,是爸爸省悟的時刻。由此,他得以立足孩子的視角和心理思考問題,隨後他果敢探究的雄性魅力也得到極大的發揮。

[

後記

]

無論是Kitty創作的圖畫書,或是她主持的工作坊,都有滿滿的情感和智慧,此番計劃寫作Thank Kitty系列3篇文章,每篇含一本圖畫書簡介,讀解及一項工作坊活動內容,下一篇文章擬題《Thank Kitty 2: 來自媽媽的放手和新生》,歡迎關注。

《美杜莎媽媽》內頁。

進入孩子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兒 的精彩文章:

TAG:微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