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同類型師範生的職業取向

不同類型師範生的職業取向

不同類型師範生具有不同的專業規劃、職業發展期望,具有不同的從教動機、教師職業認知、教師職業選擇滿意度,這些不同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其職業發展軌跡的差異。對此,教師教育及教師招聘機構需要重新審視教師教育計劃、職業指導模式和教師招聘流程,從而有針對性地教育、招聘、挽留不同類型的未來教師。

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日本等許多經合組織(OCED)成員國新教師流失嚴重,如何留住新教師,支撐新教師繼續從事這一壓力較大、困難較多的職業,成為這些國家的關注焦點。在師範生及其培養一側尋找原因及解決辦法,以完善職前教師教育,維持教師隊伍穩定成為新的研究視角。本文採用類型學方法,將師範生劃分為不同類型並分析各類師範生的從教動機、專業認知、職業選擇滿意度差異,對於完善師範生教育、留住新教師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背景及方法

針對新教師從教最初五年流失嚴重的問題,本研究採用「教師專業規劃及職業發展期望」(PECDA)量表及「教師職業選擇影響因素」(FIT-Choice)量表,調查分析師範生專業學習規劃及職業發展期望的差異,從而揭示不同的師範生類型及其職業發展軌跡。教師專業規劃及職業發展期望量表提供了一個多維度的工具,可以測量教師的專業付出規劃、專業堅守規劃、專業發展規劃和晉陞領導職位的期望。不同類型師範生選擇教師職業的影響因素各不相同,教師職業選擇影響因素量表提供了一個系統精確的教師職業選擇影響因素操作性定義和框架,可以測量教師的從教動機、職業認知、職業選擇滿意度三種因素,並論述動機因素與職業發展之間的因果邏輯。

師範生組成了一個數量龐大、個體差異明顯的群體,這提供了一個理論視角:未來教師或許存在不同類型。本研究以美國中西部兩所大學師範生為測試對象,在教師教育開始和即將結束這兩個時間節點進行重複調研。依據教師專業規劃及職業發展期望量表各變數,對師範生進行初始分類,將變數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通過離差平方和依次合併融合係數最小的類別,基於聚類譜系圖,採用歐氏平方距離,將散點圖中距離相近的合併類融合係數聚為一類,最終將師範生劃分為三種類型。通過多元方差分析和圖基事後檢驗(Tukey post hoc tests),確定三類師範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師範生的三種類型及特徵

採用類型學方法,依據師範生專業付出規劃、專業堅守規劃、專業發展規劃和晉陞領導職位期望的差異以及細緻深入的訪談資料,可以將被測試的師範生劃分為積極投入的「堅守者」,積極投入的「事業家」和消極參與的「謀生者」。

積極投入的「堅守者」

積極投入的「堅守者」專業堅守意願最強烈,晉陞領導職位的期望值最低,對專業付出、專業發展的投入程度要求稍低於積極投入的「事業家」,遠高於消極參與的「謀生者」。95.8%的「堅守者」計劃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從事教師職業,只有4.2%有興趣從事其他職業,但是並沒有考慮過想要從事的具體工作。

積極投入的「堅守者」喜歡教師職業,認為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念有助於自己做好教師工作;認為教師工作充實、有意義,從事這一職業能夠得到心理、道德和情感上的滿足;絕大多數人喜歡和青年或兒童一起工作,想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

積極投入的「事業家」

積極投入的「事業家」晉陞領導職位的職業期望遠遠高於其他兩類,對專業付出、專業發展的投入程度要求最高,職業堅守意願低於積極投入的「堅守者」,遠高於消極參與的「謀生者」。77.4%的「事業家」計劃整個職業生涯一直從事教師職業,22.6%的「事業家」計劃在實現教師職業願望後,挑戰新的與教育相關或者有助於他人的職業,從而發揮更廣泛的教育作用。

積極投入的「事業家」認為教師是他們的「夢想」職業;從事教師職業能夠實現自身內在價值,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喜歡與青年或兒童一起工作,希望能夠對他們產生積極的影響,試圖讓學生樂於學習;想要通過教師職業為社會作貢獻。

消極參與的「謀生者」

消極參與的「謀生者」對專業付出、專業發展投入程度的要求低於前兩類,專業堅守意願也明顯低於前兩類,晉陞領導職位的期望稍微高於積極投入的「堅守者」,顯著低於積極投入的「事業家」。59%的成員計劃整個職業生涯從事教師職業,高達37.2%的「謀生者」計劃在短暫從事教師職業之後離職,另外還有3名成員決定不從事教師職業。消極參與的「謀生者」中,計劃在從教5年之內再從事其他職業的人數比例最高。

消極參與的「謀生者」認為,教師職業是能夠實現自身價值和受尊敬的職業;想與青少年或兒童一起工作,讓學生的生活更有意義;認為教師職業擁有很長假期,屬於家庭生活友好型的職業。此外,這類師範生認為,自己投入時間和金錢獲得的教學資格是選擇教師職業的重要動力。

三類師範生從教動機、職業認知、職業選擇滿意度的差異

不同影響因素的組合、相互作用,決定了每一位師範生的職業選擇,導致不同師範生類型的形成。分析其具體差異,有利於更加深入地認識不同類型的師範生。

從教動機差異

三類師範生均認為影響教師職業選擇的重要動機因素是,能夠與青少年或兒童一起工作、塑造青少年或兒童的未來、為社會作貢獻,自身能力、教學和學習經歷適合從事教師職業以及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但是,積極投入的「堅守者」認為自我效能感、教育與學習經歷、塑造青少年未來、促進社會公平、為社會作貢獻等動機因素最能推動教師職業選擇,有陪伴家人的時間、工作的社會保障因素的推動作用最為微弱。積極投入的「事業家」認為,教師職業的社會保障、職業流轉性、與青少年或兒童一起工作等動機因素最能影響自己的職業選擇,把教師「作為備選職業(fallback career)」這一動機因素則影響較低。有陪伴家人時間及把教師作為備選職業兩個動機因素,對於消極參與的「謀生者」職業選擇的推動作用高於積極投入的「堅守者」和積极參与的「事業家」;但是,其他動機因素對消極參與的「謀生者」的推動作用明顯低於其他兩類。

教師職業認知差異

三類師範生均認為教師職業工作任務繁重、工資較低、專業化程度較高。但是,各類型間存在差異。積極投入的「堅守者」遇到的社會勸阻最少,對教師職業社會地位、工資水平的滿意度高於另外兩類。積極投入的「事業家」最認同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水平,對教師工資水平最為不滿。消極參與的「謀生者」認為教師職業任務繁重,對專業化水平、社會地位認同度最低。

職業選擇滿意度差異

積極投入的「堅守者」與積極投入的「事業家」職業選擇滿意度水平較高,且較為穩定,經歷師範生教育後還有所提升;消極參與的「謀生者」職業選擇滿意度水平相對較低,並且在經歷師範生教育後進一步下降。

分類研究的教育意義

不同類型師範生具有不同的專業規劃、職業發展期望,具有不同的從教動機、教師職業認知、教師職業選擇滿意度,這些不同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其職業發展軌跡的差異。對此,教師教育及教師招聘機構需要重新審視教師教育計劃、職業指導模式和教師招聘流程,從而有針對性地教育、招聘和挽留不同類型的未來教師。首先,應深入認識了解師範生的從教動機、教師職業認知、教師職業選擇滿意度,對不同類型師範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職業指導,完善師範生教育。其次,預防、解決新教師從教初期遇到的問題,幫助師範生實現從職前教師到正式教師的平穩過渡,從教師教育向學校世界的平穩過渡。再其次,支持、保障新教師的職業需求,維持教師隊伍穩定。

調研結果表明,選擇師範專業的未來教師可能並不打算整個職業生涯都從事教師職業;成為教師,實現職業目標後,也有可能選擇從事其他職業。這一研究結果使得「一旦人們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他們一定會堅持從事某一職業」「選擇教師職業,就應該終生從事教師職業」等思維定式被打破,這對於教師教育工作者澄清認識,制訂吸引、留住新教師的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赫倫·瓦特、保羅·理查德森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原文發表於《國際教育探索》2014年總第65期;郭方濤系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07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贊可夫給今天的教師什麼啟發
城市變遷的深層邏輯和重要方向
確保大學新生入學「三不愁」
我國學生資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家校漂流日記 紙上「三方會談」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