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原話揭示的是生活哲學問題和對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標準衡量,一個人貌似可憐之人現實的不如意,定是由於之前的過錯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錯了還屢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類人的可恨之處。

路邊的老乞丐伸著一雙裂滿口子的手,你忍心拒絕?小姐妹情場屢屢失意,你不給她的「梨花帶雨」貢獻個肩膀?親戚在股市上把家底都搭進去了,你不伸把援手?中國人講究「人情味」,以「鐵石心腸」為恥。可是,偏偏這句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讓人們去批判這些可憐人。這是落井下石,還是理智行事呢?

這句話在剛說出的時候很多人不在意,流傳也不廣,這幾年突然大為流行,很多電視節目或個人都有借用,就我個人而言是以下幾點造成的:

第一,網路媒體發達,網路沒有流行之前我們的眼界很小,知道外界的事情也不多,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看到了很多之前自己身邊沒有發生過的奇葩事。

第二,思想更為理智,我們總是說中國人都很重視「人情味」,見到看似可憐的人必伸出援手,但是我們逐漸的了解,並不是所有看似可憐的人都是真正的可憐人。

第三,語言與現實的相符,之前這樣的一句話不被重視,就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原來這句話說的是如此之對,正好對應了社會的某一類人,讓大家看出了哪一類人才是假可憐與真可恨之人。

總結了一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我們眼界開闊了,思想更理智了,但是是不是可憐的人我們就不去幫助他了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可憐」一詞的真正意思。

真的可憐=不幸(比如天災:地震,旱澇。或者人禍:車禍,先天性疾病),這一類可憐與不幸之人,我們一定要去幫助,因為這些天災人禍都是不可控的。

而假可憐=可恨,只是因為自己之前的造成的錯誤已成定局還不吸取教訓,得到大家同情之後還屢教不改的這一類人,這是不值得我們去同情與幫助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片面的去理解這句話真實的含義。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具體做法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本是兩方都受益的行為

假乞丐換衣服,但有時也讓人十分矛盾。一方面,通過助人我們能體會到力量感和道德高尚感。但另一方面,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痛著別人的痛」並不讓人好受。而且,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也說明了濫用同情心的壞處。

可憐分「真可憐」和「假可憐」。前者是自己經過儘可能的努力但境況仍然不佳或災難降臨在自己身上,這種「可憐」相當於「不幸」和「可敬」,求助與施助雙方在心理上是平等的,比如地震後依然樂觀的四川同胞。後者則是有些人有意無意地放低姿態或偽裝,用來獲取某種好處的手段或博取別人的同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街頭的「假乞丐」。痴情女遇到狼心狗肺的男人對其施暴和出軌,經過大家勸解或警察的幫助,仍然執迷不悟沉浸其中,最後造成嚴重後果。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假可憐之人心理

1、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強烈依賴心

強烈的依賴心是「假可憐者」的「第一宗罪」。他們總是被動地等待別人的扶助,別人熱情的援手越多,他們自力更生的意願就越少,到最後,「可憐人」越來越「可憐」,讓援助者「恨鐵不成鋼」。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喝過「墨水」、四肢健全,卻因偷竊被人毒打致殘,最後的尊嚴也難以保全,實在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2、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自私自利之心

自私自利是「可憐人」的第二大可恨之處。在所謂「幫人幫到底」的掩護下,有些「可憐人」不僅不顧援助者的處境不斷盤剝,還用「可憐相」來抱怨別人不夠在乎他,這讓援助者感受到「高尚道德感」的失落,併產生強烈的自我責備和自我貶低。許多「老好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朋友借錢越來越「獅子大開口」,可拒絕後自己卻像欠了人家似的。

3、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消極心理

逆水游高遠,順水慢且近, 所謂鯉魚躍龍門,老鱉沙窩圍.欲境,非行耶,性善或性惡?內至外,口頗多,外及內,點之,性耶.故本性是也,反之亦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雲霆書法作品鑒賞
白露 I 我們應該吃什麼
白露 習這一導引術的最佳時節
綠珠墜樓金谷園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