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還有比地產設計更悲催的職業的嗎?

還有比地產設計更悲催的職業的嗎?

建築師之殤

8月27日,一位建築師離我們而去。

他是我的校友,2010年畢業於同濟建築學專業,他去了設計院,我進入開發商。

讀書時,建築學是同學們仰望的專業,在很多高校它都是最有名、錄取分數最高的學科,能進建築系的,毫無疑問是全國各地的頂尖精英。

學建築非常辛苦,別的學科都是四年,建築要讀五年,期間要學會各種設計美學、各種工程力學,還要能親手畫圖、計算機輔助設計、做實體模型等。

因此,當同學們吃完宵夜在校園散步時,看到背著書包匆匆走出教學樓的,一般都是建築學生。尤其每年同濟建造節那會,透過教學樓的窗戶,看到他們通宵做模型的身影,不由的感到敬佩。

設計行業的陰影

建築學這麼難考,又這麼苦,卻受到大家的追捧,是不是因為干這行未來能輕鬆賺大錢呢?

不幸的是,現實並非如此。

一、極高的加班強度

地產行業加班是常態,但是強度最大,加班頻率最高的莫過於設計院的設計師們。

我的一位好友就在某知名設計院工作,加班到十點以後是常態,每到跟甲方投標、出方案、出圖前的一兩天,則幾乎都要通宵到天亮。

他最高的記錄是對著電腦連續高強度工作三天,這三天加起來只睡了4個小時。

如此長時間的加班,在開發商中是比較少見的,但在設計院,連續的通宵熬夜卻是每個設計師都要經歷的必修課。

二、頻繁的猝死事件

高強度的加班,毫無疑問是以透支身體,甚至透支生命為代價。

作為普通人,偶爾通宵一下,第二天就會感到頭暈目眩全身酸痛,可能要休息一整天才能緩過來。

而經常連續性通宵加班的設計行業,不斷出現猝死的噩耗也是必然的結果。

2017年7月21日,上海某知名設計院33歲的結構設計師猝死於家中,以下是他生前發的一條朋友圈。

2017年6月,常州29歲的設計師,東南大學碩士,剛買了房準備結婚,結果周六加班到早上,回家躺下後便再也沒能醒來。

2017年4月18日,無錫一位27歲的設計師加班做圖到凌晨,因勞累過度,在電腦前永遠閉上了眼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一直在工作崗位上為甲方改圖。

類似的事件每年都在發生,有個設計師朋友,每天晚上加完班都要發條朋友圈做記錄,幾乎全部是在凌晨一點多,他說如果哪天他沒發朋友圈,那一定是他猝死了。

三、性價比極低的收入

這樣辛苦的透支身體,如果能換來理想的回報,那也多少有些安慰,然而設計師們的收入卻實在與付出不成正比。

這張圖是某設計院發給甲方的催款郵件,可以看到設計師們辛苦忙碌幾個月,最後由於甲方拖款,導致每個人只能拿到微薄的獎金,收入算下來還不如農民工。

回到2010年,那時設計師的收入確實很有競爭力,當時開發商想招個老八校建築學碩士非常困難,因為大家都想去設計院。

多年過去,房價漲了兩三倍,開發商的薪酬翻了一番,而給設計院的費用卻幾乎沒漲,這使得今天設計師的收入已經遠不如甲方。越來越多的名校建築學生甚至不想再做設計,轉投甲方的投資等熱門崗位。

曾經,只有學校里成績一般的建築學生才會考慮甲方,最好的要麼出國,要麼去知名設計院實現自己的設計理想,甚至老師們都很鄙視那些去甲方的同學。

現在,他們漸漸意識到,甲方才是爸爸,不僅使喚他們改圖,工作比他們輕鬆,加班比他們少,收入還比他們高很多。

大環境的落差

是什麼導致了設計師這個曾如明珠般閃耀的職業,到今天變得黯淡無光?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感到自己像富土康的農民工,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一、同行的惡性競爭

設計是個留不住人的行業,有能力的設計師很容易出來開工作室自己干。

但工作室想打開知名度,就需要大房企的背書,因此不少中小事務所會願意降價甚至免費給甲方做設計。

另一方面,這個行業對產品和設計成果沒有保護與尊重。

很多甲方找個工作室指明說你就照著XX項目抄,優秀設計師花了很多心思做的產品很快就被複制和抄襲,創新者享受不到紅利,反而被低價的抄襲者搶了飯碗。

二、甲方的冷漠壓榨

地產本身還處在一個群雄割據,更多關注規模而非品質的階段。這種大環境下,設計師面對的甲方不少是專業性不強、喜歡瞎指揮、拚命趕進度、還不付款的。

很多甲方,給他彙報方案後提一堆要求改改改,一會讓學這個,一會讓抄那個,結果整的四不像,最後又回到初始的方案。

這樣折騰一圈,過程中無數次加班改圖,設計師們卻不會多拿到一分錢,最終好不容易方案過了,催款又成了問題。

有些甲方欠費能拖一兩年,甚至還出現過甲方說不用這個方案了不付錢,結果示範區開出來跟原方案一模一樣。

三、管理機制不完善

行業和甲方都有問題,但最大的障礙還是出在設計院本身。

在這樣一個連開發商都天天喊以人文本、瘋狂搶奪人才的時代,設計院們還固步自封,在人才管理上毫無建樹。

我見過不少優秀的設計師,年年拿最佳員工,工作沒幾年就有了做主創的實力,然而能力成熟了、乾的活多了,可工資卻沒加多少,項目都是骨幹做的,而沒幹什麼事的領導卻拿走了大部分獎金。

如今房企為了吸引和保留人才,都在搞合伙人跟投,都在談利潤分享,而設計院們還維持著死板的科層制,既得利益者穩固不動,不願被剝削的優秀員工只好跳槽。

堅守還是離開

作為HR,我真心覺得設計師是地產行業中付出與回報最不對等的職業。

很多選擇做設計的同學,在畢業時其實完全有更好的機會,他們堅持走上設計的道路,真的是因為有一顆熱愛設計,希望成就作品的心。

然而現實卻如此殘酷,同行的價格競爭與抄襲,不思進取且不關注人才的設計院,沒追求瞎指揮還不付錢的甲方,加在一起打碎了多少人曾經夢想的初心。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謀求轉型,有的開始自由職業或開工作室,有的想盡辦法跳槽去開發商,也有的乾脆轉向與設計完全無關的領域。

當然,大多數人還是繼續留在設計的道路上。人生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是希望各位設計師關注自身健康,別再讓悲劇重演。

同時,也希望各位設計院的老闆和HR們多看看外部,學習下互聯網公司和開發商們的管理實踐,只有更多公司開始真正的重視人才,這個行業才會有改變的機會。

濤哥雜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濤哥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濤哥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