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世紀盾牌風格形制解析:根據被保護的對象而演變

中世紀盾牌風格形制解析:根據被保護的對象而演變

歐洲中世紀時期有許多不同的盾形,形狀和風格主要隨著需要保護的對象體型而發生變化,其中一些最著名的盾牌形狀如下圖所示:

可以說盾牌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戰時材料和製作技術都會影響和限制盾牌的外形、大小,另外的影響因素在於士兵進行最快的移動速度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以及敵方武器所在水準需要怎樣的對抗。最早的盾牌的形狀是圓形或長方形,後來羅馬人慢慢發明出矩形或圓柱形等多樣的盾牌。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幾種:

風箏盾(Kite shields) – 在Bayeux的掛毯上有亮相,頂部圓形,底部呈錐形,是中世紀初,騎士除了盔甲唯一的保護;

器形盾牌(Heater Shields) - 由箏型發展而來,與騎士息息相關。其尺寸一般偏小,因為騎士需要馬上作戰,過大會影響格鬥效果。

小圓盾(Buckler) - 可以輕易的掛在腰間,或者近身肉搏時使用。

全身盾(Pavise) - 是保護弩兵之用。

全身盾(Pavise)被稱作「戰場上的牆盾」,因為它們足夠長,可以直立在地上為武裝人員,特別是弩手提供全面的掩護。這是一種大的凸盾,尺寸在4至5英尺左右,寬度足以覆蓋整個身體。全身盾也是弩手專用盾牌的名稱,「pavise」這個詞源於義大利的帕維亞。下圖說明了弩手在射弩之前的準備動作,由此可見其確實需要一些掩護。

戰時士兵們會將大盾被扛在後面並緊跟弩兵。開戰前,盾牌會被安置在固定位置當作防禦性屏障,然後再連成一排,這樣就形成了「盾牆」,如同當年的羅馬軍團。

塔吉圓盾(Targe) - 是傳統的蘇格蘭圓盾。

孔盾(Bouche shield)- 旨在與長矛一起使用,從盾上的缺口處突襲。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翻譯顧之,顧問西門吹牛,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能扔出上百公斤石彈、歐亞廣泛使用的配重式槓桿拋石機起源哪裡?
16世紀步兵和騎兵都離不開的防禦裝備:輕型頭盔
都說中國戰馬矮如驢,難道中國古代真的沒有高頭大馬嗎?
时势造英雄!三十年战争中德国天才军事家华伦斯坦的崛起之路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