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雨雯:永遠的老師

雨雯:永遠的老師

歡迎您薦稿並賜稿!

【作者簡介嚴純,教師,熱愛藍天白雲高山大海,永遠對世界充滿興趣。喜歡閱讀遊走,喜歡用文字表達喜怒哀樂記錄百態人生。

GIF/1K

永遠的老師

文/雨雯

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成長學習的過程,每個人都會在不同階段不同場所遇見自己的老師,受益於老師。很難想像,沒有老師的人生會是一種怎樣的混蒙狀態。老師,是學校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教師,是父母家人朋友,也可能是幾本書,一段經歷……

我六十年代初期就讀的小學是一所鐵路職工子弟學校,大概有學生一千多人,每個年級每個班裡都有很多鐵路沿線職工的孩子,他們大多小小年紀就離開家住宿在學校,周末才回家。學校的老師既要對他們進行知識啟蒙,又要關照他們的起居生活,並教會他們自理生活,和同學相處,住校學生的吃喝拉撒,頭疼腦熱,樣樣都得操心。學校沒有專職生活老師,所有的老師都身兼數職。班主任更是大小事都管,整天忙的不可開交。我的母親——一位端裝秀麗的女子,便是這樣一位老師。

上小學三年級那年我九歲,我的母親做了我的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在我的記憶里,母親經常不在家,除了吃飯睡覺,家裡其他時間很難看到母親,她不是在上課、批改作業,就是在學校值班,在飯堂、宿舍和學生在一起。她經常為學生清洗弄髒的衣服,冬天把學生不小心弄濕的衣褲拿回家在火爐邊翻烤,那時候不知為什麼總是有學生尿床、尿褲子。我家的火爐邊常常掛著很多衣褲,屋子裡飄著奇怪的味道。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母親又去學校看望周末留宿的學生,返來時帶回家一個小女孩。她是我的同班同學住宿生李小華,她爸爸是附近小鎮火車站的養路工,三班倒的工作,周末不是上班,就是剛下夜班在睡覺,她媽媽在農村務農常住鄉下老家,所以小華平時不經常回家。小華個子小小的,無論天氣冷熱頭上常包著一方紅頭巾,因為她的頭髮里長滿了虱子,她不願意讓同學們看到。我在班裡很少聽到她說話,下課了她也總是靜靜坐在課桌旁。母親一進門就摘下女孩的頭巾,然後倒水給她洗頭,洗完頭拿出姥姥用的篦子一遍又一遍給她篦頭髮,母親一邊梳理一邊說:「忍著點啊,一會兒就好了,把虱子蟣子清乾淨,你的頭髮就不癢了。以後自己要常洗頭啊。」女孩兒聽話的坐著,任由我母親給她清理。洗好頭髮,母親又給她清洗紅頭巾,然後用開水燙了晾乾。中午媽媽留她吃飯,她吃的很香。後來母親又給她清理了好幾次,春天來了,小華摘掉了頭巾。班裡能聽到她開心的笑聲了,在小女孩的笑臉上,我看到了快樂。

我家離學校五分鐘路程,從一年級開始,我都是自己上學自己回家,自己記住課表提前準備上課的文具書本。母親不會為我做本該自己做的事,她認為做了學生如果還不會做自己的事就不是合格的學生,做了學生就要準時到學校上課,要知道第二天上課需要什麼東西,要記住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一天下午,第一節課是數學,中午午休後母親叫我起床,我睡得正香被叫醒很不高興,故意在床上裝睡不起來,母親沒有再叫我,只是對著我大聲說了一句「再不起來時間來不及了」,就自己先走了。母親一走,我趕緊從床上爬起來,洗臉梳頭,然後抓起書包,出門往學校跑,跑得氣喘吁吁。跑到教室門口,數學課已經上了一兩分鐘,母親正在板書一道數學題,我喊「報告」,她目不斜視專心書寫裝作沒聽見,我只好尷尬地在空無一人的教室外站著聽她講課。看不到黑板心裡著急,偶爾經過的老師望著我的眼神更讓我萬分羞愧,站了十幾分鐘,我又喊了一聲「報告」,我母親才對我說:「進來!以後上課不要遲到,影響自己也影響大家。」我低著頭快步走進教室,三步並作兩步走到自己的座位趕快坐下聽課。回到家裡,母親沒有再提我遲到受罰的事,但是我知道我錯了,做錯了事就得接受懲罰。這件事之後,我上課再也沒有遲到過。

不記得母親在課堂上給我們講課的內容了,也沒有留下她講課很生動精彩的印象,只是記得她總是提醒我們要學會思考,總是表揚愛讀書愛動腦筋的同學。母親做我數學老師的那兩年,我對閱讀和趣味數學著了迷。還記得那年我閱讀了我的第一本童話集《小蜥蜴找尾巴》。蜥蜴在遇到危險時就自己斷尾保全生命;一種魚成年產卵時會從大海游到內陸河,一路上不吃東西逆流而上歷盡艱難險阻回到出生地,產下卵之後死去。這本書中有趣的故事現在還記得許多。我得到母親給我買的一套新書《十萬個為什麼》,書里解釋了當時我這個三年級小學生的許多疑問,其中的數學分冊裡面關於大罐子往小瓶子分油的方法,我和幾個鄰家小夥伴一起琢磨了好幾天。從那時開始,我逐漸養成了閱讀思考的習慣,遇到我認為精彩的內容,我會記下來講給我的同學玩伴們聽,小夥伴們聚精會神聽我講故事,誇我故事講得精彩,我便十分滿足十分得意。現在想來,那時我母親我的王老師,在我幼小的心裡播下了熱愛書籍獨立思考的種子,這顆種子在時間的滋養下慢慢長成一棵大樹。

我母親十八歲在河北保定的一所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做了小學老師。她從河北隻身一人來到西北小城一所小學任教,工作了一年就把農村老家寡居的母親和四個年幼的弟妹接出來,安排弟妹在附近的學校讀書,她擔起了原本該是她的父親承擔的家庭重擔。母親結婚不久就有了我,然後陸續有了我的弟弟妹妹。家裡人口多,雖然做工程師的爸爸和媽媽兩個人勤奮工作,生活依然是捉襟見肘。母親非常節儉,在我的記憶中她一年四季總是穿著藍色的制服,下班回家已經晚了,她還要搓麻繩或納鞋底,和姥姥一起為全家人製作腳上穿的鞋子。我們幾個孩子和姨姨舅舅都正是是費鞋的年齡,一雙布鞋在腳上穿不了多久便穿洞漏趾,做鞋成了那個年代姥姥媽媽晚上永遠的勞作,我幾乎每天都是在麻線穿過布鞋底子的「呲啦、呲啦」聲中入夢。飯桌上吃飯,母親吃得最多的永遠是大家不愛吃的東西,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母親經常邊吃邊說姥姥做的粗茶淡飯有家鄉的味道,好吃。為一大家人洗衣做飯,整天忙碌家務的姥姥聽到媽媽誇獎她的廚藝,兩隻細長的眼睛就會彎成一條縫,心裡的高興全浮現在臉上。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誰有事回來晚了沒趕上吃飯,母親總是給他留下最多的飯菜放在爐火旁溫著。那個晚回家的人,一邊高興地吃著熱呼呼份量特足的飯菜,一邊得意地看著望著他大快朵頤吃飯咽口水的我們,像個得勝歸來的英雄。母親的行為,潤物無聲地給我教育,比起她在課堂上語重心長對我們的教誨,王老師一一我母親的言行,讓我更清楚地明白應該如何做人行事並銘記終生。

我的小姨小舅只比我大七八歲、十歲,我母親對弟妹未曾有重言,但他們很聽我母親的話,在小姨小舅的眼裡,我母親是大姐也是以身作則的家長、老師。小姨小舅是我在家裡的老師,他們教給我很多學校之外極其重要的知識。那時我們家很貧窮,但是很少聽到他們對命運的嘆息對貧窮的抱怨,姨姨舅舅們很珍惜在城市學習、吃住有保障的生活。我的姨姨舅舅在學校自覺努力學習,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就手腳麻利地幫姥姥做家務。小姨小舅放學回家,我就被姥姥交給他們看護,我是在他們的臂彎和肩背上長大的。小學二三年級時,我依然是小姨小舅的小尾巴,他們走到哪裡我跟到哪裡。小舅是一所重點中學的學生會主席,學習非常棒,和同學們的關係相處得很好,有時同學來家裡找小舅,我就跟在旁邊聽他們說話,小舅總是滔滔不絕,說話的時候眼睛很亮。學校放寒暑假,小舅便跟著班裡的農村同學一起到他們農村的家裡住十天半月,和同學吃住勞動在一起。回來時,小舅進門便會大聲說他從農村考察回來了,臉曬得黑黑的,還帶回來許多同學父母送給他的苞米土豆水果等農產品。這時,家裡便如過節一般熱鬧。他有時會給我講一些道理,告訴我人不能懶惰要有理想,要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還鄭重地叮嚀我要博覽群書。當時我未有深入的領悟,只是點頭一一記下。我小姨性情開朗,說話慢聲細語,閑時總愛哼幾句當時流行的歌曲,「過得硬的軍隊,過得硬的兵」這首歌曲就是那時小姨一句一句教給我的。小姨經常帶我爬樹上山下田,摘洋槐花榆錢挖野菜捉螞蚱,教我認識了許多農作物、樹木、野菜野花。小姨很善於和別人溝通交流,常常聽到她真誠地讚美別人,所以小姨和左鄰右舍同學親朋的關係都很好。我從小姨那裡學會了與人交往,學會了謙讓克制,學會了手腳麻利地做事。

我和小姨小舅的親密關係,從那時起到現在,整整保持了半個多世紀。我長大後,明白了小舅假期去農村同學家吃住勞動的真正原因,他是為了給姥姥和母親分擔生活的擔子,也是為了活得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我也明白了小姨開朗溫和的性情,是度過艱苦生活最積極最智慧的態度。我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源自和我朝夕相處的小姨小舅。他們引領我走進學校之外更廣闊的世界,開拓視野,以開闊的胸懷面對生活,以積極的態度直視人生。記得我上高二時,中日建交,從軍事院校大學畢業後在部隊任職的小舅,給我郵寄了一本當時市面上絕對看不到的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自傳《我的履曆書》,給我三天時間讓我抓緊時間看。我用兩天時間在課餘看完這本書,然後又到郵局寄還給他。田中角榮的奮鬥經歷,尤其是他在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石上坐三年,能將石坐暖」,給予當時處在人生迷惘時期的我以極大的啟示與鼓勵,後來,我也常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堅持下去,努力去做有意義的事。比起其他同齡人,我是幸運的,我有小姨小舅這樣年輕有智慧的長輩做我的朋友和老師,一起生活一道成長。

我小學畢業那年是一九六八年,姨姨舅舅們先後離開家,考上大學,參加工作,成家立業。那一年父親在文革中去世。母親又一次承擔起家庭重擔,這次是她獨自撫養我們四個年幼的孩子。生活的困頓自不必言說,單是精神的壓力就足以將母親擊垮,但母親熬過了那些年月,把我們養大。不身處當時的困境,很難想像那些年母親是如何攜帶著內心的巨大痛苦在求訴無門的無助中度過的。記得母親在家裡話說的越來越少,很難見她展眉露笑容,但是上班下班還是和以前一樣挺直腰板穿得整整齊齊。爸爸走後,母親對我們說得最多的,是「無畏」 「堅忍」 「自立」「少言多做」這幾個詞。母親用這幾個詞語勉勵自己咬牙默默渡過人生的難關,也用這幾個詞告訴我們幾個孩子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在人生途中磕磕絆絆的行進中,我逐漸懂得那幾個詞對於希望有尊嚴地活著的人是多麼重要。這幾個詞,從那時起陪著我走過以後長長的人生之路,並將一直陪伴我走到盡頭。

後來,文革結束,我考上大學,弟弟妹妹陸續也考上大學,先後離開了家。母親老了,退休賦閑。一個人獨居在家,出門一人回到家還是一個人的生活是寂寞的,但要強的母親從不給兒女增添任何負累,我們打電話回家,母親一律報喜不報憂,絕對不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工作,總是說:「我好著呢,你們好好工作,不要操我的心。」母親越老越自律,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說話輕聲細語不干擾其他人,能自己做的事絕不麻煩別人,請鄰居幫忙處理一點自己無力解決的生活難題一定要贈送禮物表示感謝,到老同事家裡打牌時間再長也堅持不用她家的廁所怕觸犯別人的生活禁忌??一次母親過馬路不小心被一輛小麵包車尾部掛倒,平展展摔到了地上,開車的年輕司機嚇壞了,母親從地上爬起來走了幾步,覺得無大礙,便讓那小夥子走了,沒有和他理論誰對誰錯沒要求他帶去醫院檢查,也沒有讓司機留下電話。回到家,腿越來越痛走不了路,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左邊小腿部位骨裂,在床上躺了三個多月才慢慢恢復。我們當時埋怨母親太粗心忘記留下司機電話,母親回答:「是我讓他走的,我自己過馬路不小心,不關司機的事。」

母親的人生大半都在吃苦受累,歷盡坎坷,晚年又長期獨居,七十五六歲逐漸出現阿爾茨海默氏症癥狀,記憶如流逝的時光一點一點丟失,做事丟三落四,忘記剛剛說過的話,記不得剛才做過的事,甚至自己是否吃過飯吃了什麼也常常不記得,但母親內心一些可貴的東西被保護的完好如初。她忘記了與人深入交往的方法途徑,卻沒有忘記為人處世的基本禮數,依然會很啰嗦然而十分有禮貌地與同事鄰居寒暄打招呼。她忘記了簡單的家常飯菜該如何烹飪加工,忘記了應該隨季節變化增減衣褲,但家裡的書報依然會拿起來讀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她不記得自己每月到底有多少退休金,但節約水電節約糧食的習慣從未改變。我們告訴母親她每月的退休金有幾千塊,她會驚訝的張大嘴巴,反覆說怎麼會有這麼多,為此會高興很長時間。拍照留影時母親依然端莊大方很有氣質,臉上沒有一絲痴愚之氣。我們姐妹常笑說母親是選擇性失憶,但我知道其實是母親性情中知足良善堅強自尊的基色襯托出她的「正常」,那其實都是母親性格最真實最自然的展現,也是她少索取多奉獻的人生觀在行動上的必然映照。

父母給了他們的後代生命,並將自己的生物屬性複製在自己孩子身上。不少人認為自己除了容貌身體,其他方面則與父母完全不一樣,但是當他們在生命狀態十分成熟的時候,才驚覺父母的性格愛好、生活習慣甚至對某些食物味道的偏愛,已然在自己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母親在我的心裡其實一直未曾改變過老師的形象,她處世自立自尊的態度,面對困難堅忍剛強的精神,富貴不可盡用好處不可全占知足常樂的觀點,一直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

長長的人生過程中,我得到過很多老師的教導,老師們的教誨,無不產生極大極深遠的影響,沒有老師的教導指點,我恐怕要走很多彎路。在我的老師中,朝夕相處至親至近的人,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老師,因為沒有哪一位老師能如此長期如此近距離而且用自己的言行給予你最直接最形象生動的示範。

感謝您,我的老師。感謝您,我的母親,我的親人,你們是我永遠的老師。

完稿於2017年5月6日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聯繫主編秒刪!

請加註您所讚賞的作者姓名 便於發放作者本人!

投稿敬請您關注下面藍色字體小木屋約稿函:

夏瑜斐的小木屋原創文學自媒體約稿文學·人生·雜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瑜斐的小木屋 的精彩文章:

愛心如玉組詩:清晨的約會……
唐錦祿/朝花夕拾:重返故鄉
凝鑫:享受孤獨
凝鑫-入圍作品:長相思
高維恩-入圍作品:七夕夜話

TAG:夏瑜斐的小木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