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視頻裁判能阻止「蘭帕德冤案」發生,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

視頻裁判能阻止「蘭帕德冤案」發生,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

作為近兩年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主推的高科技手段,VAR(視頻助理裁判技術)在2016年3月的第130屆年度會員大會上得到試用批准,旋即開展了緊鑼密鼓的推進工作,並於2016年底在日本世俱杯上首次亮相(於高水平世界級賽事),今年又分別在韓國U20世界盃和俄羅斯聯合會杯上全面推廣,德甲方面也宣布繼續使用視頻輔助技術。

如下圖所示,在聯合會杯上,每場比賽的7人裁判組中,視頻助理裁判達到3人之多,接近半數,主要「產地」來自巴西、美國、法國、羅馬尼亞、烏茲別克等國。

隨著VAR的大範圍落地實踐,IFAB推行此項政策的初衷

「minimum interference – maximum benefit」 ——最小的干擾,最大的益處

在不久前世預賽波蘭主場3-0擊敗哈薩克的比賽中,萊萬曾有一記精彩的直接自由球越過門線,由於沒有VAR技術,這粒進球最終被當值主裁判判為無效。球迷們紛紛調侃,萊萬這一刻無比懷念德甲的錄像裁判。

作為近兩年來足壇引入的新技術,VAR可以輔助裁判做出正確判罰,可以避免像萊萬這種「蘭帕德門線冤案」發生。但是關於它打亂比賽節奏、消耗比賽的質疑也從未停止過。接受了賽事和受眾的檢驗,從目前反饋效果來看,「差強人意」應該算是個比較中肯的評價。通過VAR的確能有效的甄別場上的關鍵判罰,從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體現「最大的益處」,但是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對比賽的interference(干擾)在目前來看絕不僅僅是minimum(最小的),甚至有時候還要超過益處。

下面通過近期的幾個判例來看下:

(一)6月22日,聯合會杯,墨西哥VS紐西蘭

第91分鐘,紐西蘭球員帶球突破,失位的墨西哥後腰拉扯對方戰術犯規(很典型的黃牌),就在主裁判鳴哨時,被拉倒的紐西蘭隊員順勢飛鏟上來補位的墨西哥後衛,雙方隊員互不相讓扭成一團,共有17名球員捲入了這次衝突。

在平息事態之後,主裁判用雙手畫出了方框動作,跑向場邊觀看回放,隨後僅僅向一名墨西哥隊員(如前所述)出示了黃牌,卻對捲入肢體衝突的雙方其他隊員毫無反應,這引發了球迷的噓聲。

令人詫異的是,在自由球發出比賽恢復後,主裁判又鳴哨了,在視頻助理裁判的再次提醒之下,他又向兩名涉事球員出示了黃牌,作為對群體衝突的補充懲戒。

但是這樣一來,本就支離破碎的比賽就更加難以把控,好在尾聲階段雙方都已無心戀戰,主裁不久就鳴哨結束草草收場,其在隨後的賽事中並未執哨,僅擔任了一場比賽的第四官員。

就本場比賽而言,主裁是非洲的(尚比亞),第四官員是大洋洲的(塔希提),兩位視頻助理裁判是歐洲的(法國和斯洛維尼亞);三個洲際聯合會聯合組成的裁判組在對規則的理解和溝通上可能存在著天然的隔閡。

在主裁判鳴哨恢複比賽、自由球已經開出之後,即表明他已對剛才的事件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即使顯得風格偏軟有漏判可能);但此時視頻助理裁判仍然提醒他要如何如何,在前文所提的VAR處理流程中,已經有違規越權之嫌,或者降低點說,至少違反了程序正義。

但主裁判還是聽從了視頻助理裁判的建議,給予了補發黃牌。

這個判例的問題不在於量刑是否合適,而是在溝通和處理流程上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瑕疵,讓觀眾對理解VAR的處理流程產生了不小的困擾。

(二)8月6日,荷蘭杯,費耶諾德VS維特斯

下半場54'04'',維特斯隊員突入禁區,被費耶諾德放倒,裁判示意比賽繼續,費耶諾德在20秒內反擊進球,但被判越位在先。

就在雙方都圍繞裁判討個說法(越位了嗎?/犯規了嗎?)的時候,裁判接到場邊Vars提示吹停比賽,在觀看了視頻回放後,主裁將點球重新判給維特斯,並對犯規隊員出示黃牌。

從54分04秒的犯規開始到54分24秒的快速反擊進球再到56分30秒主裁判改判補罰點球的兩分半鐘的時間裡,兩隊球迷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巨大反轉,150秒的時間對場上隊員不啻為一種煎熬……視頻中,當裁判吹掉費耶諾德進球時,球場上響起了陣陣噓聲,而在裁判觀看回放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球迷握緊雙手在祈禱(或者是詛咒也說不定……)。

單就判罰而言,主裁判和視頻助理裁判並不存在太多的銜接問題,只是這樣的巨大反轉對場上隊員的心態和比賽局勢無疑會產生巨大的擾動(interference)。

(三)8月25日,意甲,斯帕爾VS烏迪內斯

第52分鐘,斯帕爾隊門前進攻,烏迪內斯後衛解圍時不慎觸球給到斯帕爾隊處于越位位置的隊員腳下,對方順勢破門得分,隨即後衛舉手、助理舉旗示意越位犯規,主裁和助理和進球隊員都對此球毫無異議,前鋒順從地返回自己半場。

然而此時,53'00'',主裁判在耳機裡面顯然是得到了視頻助理裁判員的提醒,這個球應該是進球有效(屬於後衛蓄意觸球),但根據視頻助理裁判系統流程,主裁判得到其提示後,是可以選擇否決權的,而且最初他也是這麼做的

但顯然他遇到了一個(或者兩個)更加有耐心的視頻助理裁判員,雙方通過耳機交流了整整兩分多鐘,期間比賽暫停,主裁判一人獨自佇立在場中央,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最終主裁還是被說服了,在第55分鐘走向場邊,在美女技術官員的協助下仔細觀看回放

經過觀看視頻回放後,主裁判手指中圈,做出了進球有效的終審判決,然而,此時的時鐘已經指向55'50''。整整3分鐘的時間在「漫長」的等待中過去了,腳已經有些發涼的球員們恐怕還需要再來一個3分鐘熱熱身吶……

如果說聯合會杯上的尚比亞主裁有些優柔寡斷的話,那本例中的義大利裁判則略顯獨斷,當然從結果上來看,不管主裁判的風格如何,藉助於VAR的指引,判罰都實現了客觀公正這一初衷。

綜合上述三個(不良)判例,不難看出VAR技術目前的最大問題是——在保證判罰客觀有效的前提下,如何儘可能小的干擾比賽,尤其是盡量保障比賽的流暢進行,這個恐怕是IFAB在新賽季的推廣試用中需要下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當然了,精明之斯如IFAB者也不會看不到這樣大的問題所在,他們對此又有何對策呢?且聽下回分解……

---想要了解很多裁判專業知識,下載裁判學習資料請關注「一起學裁判」微信公眾號

文章首發於搜達足球APP,最專業的裁判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肆客足球 的精彩文章:

他簽約詹皇等16位球星 5年時間成NBA最牛經紀人
巴薩小哈維成網紅!有著普約爾的髮型,小白的球風
官方:西甲主席言論不實,曼城將採取法律措施
西甲主席斥巴黎曼城:服財政禁藥,往泳池撒尿

TAG:肆客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