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大夢想才有大回報

有大夢想才有大回報

機會篇

《夢想生意》作者:貝克哈吉斯

高科技 高接觸

無論哪一種生意,都是人的生意。也就是說,無論你提供的是鞋或浴帽這類產品,還是長途電話或長期貸款這類服務,你都是在和人做生意。

無論你是一個舊經濟體制下的獨立生意人還是一個新網路經濟時代的商務精英,你也都是在和人做生意!

無論做任何生意,你的成功都與以下這些能力息息相關:善於溝通、善於傾聽、有吸引力、樂於助人、銷售、教育和培訓能力、激勵他人的能力、樂於分享並熱愛他人。

沒人使用,電話只是一個大擺設,電腦也是一樣。沒錯,互聯網是一種工具,也許是人類所發明的最棒的工具,但我們無法忽略這個事實:它也只是一種豐富人們生活的工具而已。

收入差距演變為夢想鴻溝

如今,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漸擴大,有錢人把錢投入到暴漲的股市,金錢滾滾而來;技術天才們「製造電腦,開發軟體,經營著蓬勃發展的網路公司」。

當陽光照耀著少數的幸運兒時,剩下的大部分人卻還站在傾盆大雨里!由芸芸眾生脫胎而出的中產階級,依然無法獲得成功。他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財富與自己擦肩而過,或者陷入更多的債務中而無法自拔。

這就導致了另外一個差距:逐步擴大的夢想鴻溝。夢想鴻溝是指個人及家庭的理想狀態與現實中所能達到的狀態之間的差距。

要知道,夢想並不只是貴族階層的特權,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夢想。

人們希望能經濟自立,可很多人只是花更多時間工作卻只賺到很少的錢;人們希望自己的職業有保障,但事實上大量的裁員仍在繼續;人們希望安度晚年讓子女接受大學教育,但事實上現在的儲蓄水平卻是空前的低;人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每年可以和他們去度假,但事實上媽媽要工作,爸爸也要做兼職,因此,他們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家人。

你如何才能縮小夢想鴻溝。在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時期,那些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是如何創造財富的。

進入 21 世紀以來,網路營銷已經飛速發展,你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這個重要的經濟繁榮時期給自己重新定位,就像那些巨富和天才所做的一樣。機遇稍縱即逝,在機遇來臨時緊緊抓住它,然後讓它帶你躍上頂峰!在網路時代規劃未來,點燃夢想!

孕育偉大的夢想

大多數人,正像一個喜劇演員曾說過的:「拿到錢以後還有好幾個月要過。」有些比較幸運的人認為,賺一到兩筆外快來支付信用卡,遠比投資一個前途未卜的網路營銷公司要明智得多。這就是說,我們多數人只是在付賬,而不是別人用網路支付給我們。就像人們對別人夢想的興奮程度遠勝於自己的一樣。難道我們只能像在過去的幾個經濟的繁榮時期一樣,站在網路營銷的邊緣觀望嗎?

有大夢想才有大回報

所有的成就和財富最初都源於一個創意或者夢想。

——拿破崙·希爾

《思考致富》的作者拿破崙·希爾用了一個極佳的比喻來形容我們生命中的理想。他說: 「夢想是你最終成就的藍圖。」這難道不是對夢想的一個絕佳的描述嗎?當孕育夢想時,我們不都是自己生活的建築師嗎?我們用夢想規劃藍圖,然後開始構築夢想。但很明顯,你不能用活動房屋來建造大廈,就像我曾說過的,小小的夢想只能帶來微不足道的回報。

什麼是你的夢想

你的夢想是偉大還是渺小?是像年輕的史蒂文·喬布斯一樣志向高遠,還是像年輕的史蒂夫·沃茲尼克一樣僅僅停留在小夢想上?

你渴望孕育偉大的夢想,還是只滿足於小夢想,讓它限制了你本來可以取得的成就?

你希望擁有自己的別墅還是只想租一間只有一個卧室的公寓?

你希望把自己的子女送入頂尖的大學還是離家不遠的社區走讀學校?

你希望創建自己的生意,利潤豐厚,還是做個僱員,付出辛苦而最後名利卻歸老闆所有?

或許你對自己的人生也懷有偉大的夢想。如果是這樣,那你確實是一個例外。據我的經驗,大多數人滿足於低預算,描繪普普通通的人生藍圖。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是因為多數人都在放慢他們的人生腳步,他們讓自己的收入來決定夢想的大小,而不是由夢想的大小來決定自己的收入!

如果越來越多的人都懷有大夢想,那麼他們必定會尋求更多的機會來創造人生的財富。

而不是落入金錢、才能、雄心和自身潛力的匱乏之中。

埃莉諾·羅斯福說過:「未來屬於那些對理想堅定不移的人。」

我建議你們心懷高遠,敞開心扉去迎接即將來臨的一切。我建議你們跳出自我去思考,對網路營銷充滿夢想,並且相信那些夢想的美麗。

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未來將屬於你!

讓變革成為你創富的良機

無論何時,哪裡有改變,哪裡就有機遇。所以對一個組織來說,從改變中取得活力遠比陷於麻痹更為重要。

——傑克·韋爾

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改變。只要看看你近幾年的變化,就會發現的確是這樣。

你還穿著和 16 歲時同樣款式的衣服嗎?

你的髮型變了嗎?

你還和父母住在一起嗎?

你還在聽同樣的音樂,開同一輛車,和同一群朋友出去,在同一所學校上學嗎?

當然不會!

你長大了,不是嗎?你已經在開始做別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你已經變了。

我要提醒你們的就是:改變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它並不糟糕。改變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

你應該張開雙臂迎接它,因為重大的變革也常常會帶來重大的機遇。

發明改變人生

現在,我們常常會聽到「生活方式變革」這個詞,它是用來描述人們改變了信仰體系後,生活中所發生的戲劇性的變化。Paradingm 這個詞的意思是「一種模式或觀點」。生活方式是一種思想模式。其中也包括我們的信仰,它代表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整個 20 世紀,發生了諸多變革。通常它們都隨著突破性的發明突如其來,迫使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像電燈、電話、電影、廣播和電視以及商務飛行等等。

這些思維變革引導了整個時代的巨大變革……同時也伴隨著重大的機遇。今天,像通用電氣和貝爾電話這些世界上最大的、盈利最多的公司,都是在一百多年前用了重大的發明成果而完成了原始積累的。

我來問你一個問題:在薩姆·沃爾頓的公司成立之初,你願意成為沃爾瑪的一名投資者嗎?在最初的投資成本是幾千美元而不是幾百萬美元時,你願意成為麥當勞或假日酒店最初的代理商之一嗎?如果你目前的處境還算不錯的話,完全是因為在變革到來時你張開雙臂迎接它而不是對它置之不理。

誰動了我的乳酪

總而言之,改變是生命中的一個事實。問自己「這樣的改變何時才能結束」是不對的;應該問「我要如何應對改變」,我應該順應這種改變還是對它置之不理呢?

斯賓塞·約翰遜博士寫了一本很不錯的小冊子,叫《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書就改變本身和如何應對改變的問題,給我們上了很有價值的一課。你不到一小時就可以讀完它,但是,請相信,它會對你的人生道路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誰動了我的乳酪》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兩個小精靈唧唧和哼哼與兩隻老鼠嗅嗅和匆匆共同生活在一個迷宮裡。每天早晨,他們穿過迷宮來到一個放乳酪的房間,在那裡吃完,然後回家。生活很美好,每個人都覺得幸福而滿足。

但是有一天,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的乳酪被拿走了!接下來的故事敘述了他們尋找新的乳酪的過程,以及被拿走的乳酪對他們的情緒所產生的影響。

適應改變

從《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極為有益的東西,乳酪對不同的人來說象徵著不同的意義。

對我來說,這本書傳遞給我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今天,無論我們願意與否,我們的「乳酪」,也就是我們的賺錢的方式和支撐我們夢想的方式,正在被不斷的改變著。當供應給我們的乳酪開始變小……或者某天清晨,我們醒來時發現乳酪不見了,因為我們被解僱或者被裁員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在迷宮裡尋找另外一個儲存乳酪的房間。

我覺得,這個寓言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乳酪被拿走以後兩位夥伴的不同反應。

兩隻老鼠發現乳酪不見了,他們的做法很自然,就是立刻動身尋找新的乳酪。

但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用了一段更艱難的時間來適應這種改變。首先,他們拒絕承認乳酪已經不見了。即使原來的房間里已經沒有乳酪了,他們也會一次次的返回那裡。接著,哼哼決定更加努力地把乳酪找出來。所以他早出晚歸,甚至在牆上鑿出洞來,期待能找到被藏起來的乳酪。

還是沒有找到,所以他極度憤怒,開始責備那些拿走他乳酪的人!他指責政府,責怪他的父母。但這樣做,也還是沒有把乳酪重新拿回來。最後,由於絕望,哼哼和唧唧決定冒險進入迷宮去尋找乳酪,但他們確實在最後關頭才想到要這樣做!

你在這個寓言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嗎

這個寓言對你有什麼啟發呢?當我講到哼哼和唧唧拒絕接受生活中顯而易見的改變,或者為他們擁有乳酪的權力被剝奪而憤怒,還有在原來的房間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找到更多乳酪時,你看到自己與他們的相似之處了嗎?

不論你是否願意,如今的我們被扔在風大浪急的海面上漂流的時候越來越多。

我們面對的是這樣的選擇:不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迎戰無情的風浪,然後努力回到熟悉的港口,就是順風航行直到找到新的港灣。

著名經濟學家萊斯·G·梭羅這樣總結道:「一個競爭的社會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失敗,如果你不想失敗的話就必須改變。」

無論對你的乳酪、工作的穩定性還是薪水來說,我想你都不願意「失敗」,我也是這樣。但適應改變並不意味著你要失敗。你能贏,而且能贏得漂亮,能從改變中受益。

這個簡單的真理就是:一個時代的變革帶來了屬於這個時代的機遇及巨大的財富。認識到這種變化的重要性的人,會重新確立自己的位置,以便能在這種變化中創造巨大的財富。

網路時代:更多的改變更快的改變更大的改變

如今我們進入了網路時代,它把信息時代推向了極致!人們在互聯網上為上百萬人及上億人(很快就會達到幾十億人)提供信息或產品。相信我,互聯網時代的財富積累將遠遠超過前三個時代的總和。

我是怎麼知道的?因為它已經發生了。

在網路時代,改變在每月,甚至每天都在發生。信息以光速迅速傳遞遍世界。在網路時代,我們的乳酪不僅僅是被移走了,而且它就像我們的公司年度野餐會上玩的壘球一樣,被遠遠的拋出去了。頭腦靈活的人們把改變作為一種生活的方式擁抱它,以極快的速度找准自己的位置並從中受益。

財富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我富過,也窮過。富比窮好。

——索菲·塔克(摺疊收音機的發明者Trevor Baylors)

著名的重量級拳擊冠軍喬·路易斯,用這樣一句簡單而深刻的話來概況財富的益處: 「其實我不愛錢,但它能讓我不再緊張。」

他說得真好,對嗎?這句話包含了很多的真理。金錢能讓我們從「拿到錢之後還有好幾個月要過」的壓力和緊張中解脫出來,使我們心情平靜。

路易斯明白,金錢並不是終極目標,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我們真正追求的並不是金錢,錢只是一些紙而已。我們真正追求的是金錢帶來的收益,也就是說,錢能買來什麼。更進一步地說,錢能買到自由,從經濟困擾中解脫出來的自由。

下面是一份錢可以買到更多自由的清單

1. 來去自如的自由。

2. 把子女送入名校的自由。

3. 可以選擇鄰居(而不是盡量忍受鄰居)的自由。

4. 可以去渡長假而不必擔心回家後要付多少信用卡賬單的自由。

5. 最重要的是,縮小夢想差距,點燃偉大理想的自由。

是的,我說過,金錢使人心靈平靜,確實是這樣。

當然,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對我來說,生命中還有很多東西遠比金錢更重要,比如我的家庭。我並不是說金錢就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你擁有的錢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幸福。

僱員心態

如果錢真有這麼重要,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去賺更多的錢呢?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們沒有完全明白如何創造財富。他們認為找份工作是唯一可行的創造財富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是他們從小就耳濡目染的。

多年來,我們一直生活中這種接受僱員心態的環境里。我們的父母都有一份全職工作;朋友們在做兼職、學校輔導員鼓勵我們去人才市場,告訴我們如何投遞簡歷,指導我們在面試時應該說些什麼……在這種環境下,我們理所應當的認為,找份工作才是唯一的創造財富的方法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工作的確是一種創造財富的途徑,但決不是唯一的途徑。事實上,它永遠也不會成為最有利的途徑。在今天,它甚至算不上一種可靠的創造財富的手段!

工作已經不再有保障

幾年前你對工作的穩定性可能還有些期待:也許你賺的錢不多,但你至少還能指望它度日。

接著,在20 世紀80 年代,情況發生了變化:工作已經不再有保障。企業宣稱,經濟的不景氣使得他們被迫「縮小規模」,也就是裁員。可是,20 世紀90 年代經濟開始逐漸復甦,裁員卻沒有停止,而是依然在繼續。

1998 年,儘管記錄在冊的結果是盈利,美國的企業還是削減了60 萬個工作崗位,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歐洲、澳洲和亞洲。他們這樣做是正確的,把60 萬名工人掃地出門,通過減少員工名冊上的人數來增加利潤。

攀登企業的金字塔

對企業員工來說,攀登企業的金字塔其實是十分困難的。但數百萬聰明、有抱負的人們依然在作者這種被我稱之為「攀登金字塔」的遊戲。遊戲是這樣的:你從最基層開始起,努力工作。職位因此可以升高一點,然後你會更加賣力的工作。當你真正成功的時候會怎麼樣?當你做得比你的老闆還出色的時候,他一定會認為你是個威脅,然後就會壓制你,免得你搶了他的位置。不論你在哪個職位,你的收入總是有限的。因為無論你的個人價值是多少,你的收入和你付出的勞動永遠不成正比。

距離金字塔的塔尖越近的地方,剩餘的空間就會越小。不要覺得高處不勝寒,那裡本來就沒有太多空間。當你進入事業穩定期,這種情況就會出現,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因為,不論你多出色,距離塔尖有多近,那裡的位置都是有限的。這個簡單的圖標使我想起了兒童遊戲「山頂上的國王」:一個孩子爬到山頂上,把企圖搶走他位置的其他孩子推到下面去。我想,有些孩子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爬到山頂上來。,

越來越糟

攀登企業的金字塔曾經有過它的黃金時代:也許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國王,但你至少還住在國王的院子里。你有經理人休息室的鑰匙,有一間位於角落的辦公室,你的高收入和高職位是有保障的。然而,此一時,彼一時。「職業生涯在40 歲時終止!」《財富》雜誌的封面頭條叫囂著。文章逼真的敘述了企業金字塔的黑暗情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糟。員工年齡越大,他(她)被年輕人取代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這些年輕人的薪水卻只有他們的一半。」

《財富》雜誌這樣說: 「中層經理很難升到高層(因為位置有限),如果幾年後還沒有升職的話,這個位置的經理人就會達到他職業生涯的穩定期,至少他們會暫時處於一個穩定、安全的處境。但是現在,這個穩定期已經變成了一座狹窄的獨木橋。」美國政府統計:越來越多的工人離開了這座「獨木橋」。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統計:美國的中等熟練工人一生要換10~12 份工作,而且橫跨不同的工作領域。也就是說,他們每4、5 年就要換一份工作。這樣的話,哪裡還有什麼穩定性可言呢?

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如果這些人每隔幾年就重新開始做一份工作,那他們如何創造大量的財富呢?去年,美國有200 萬人申請破產,這個數字並不令人訝異,就在他們不停更換工作的時候,已經不得不這樣做了。剛剛我們說到的收入差距是有錢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商業作家吉恩·馬洛說,20 年前,一個首席執行官的周薪相當於普通員工的月薪,但今天已經遠遠不止這個數字了。「首席執行官的日薪,」馬洛寫道,「工人們得賺一年。」

美國的企業不僅僅動了我們的乳酪,還把它偷走,存在他們那裡。「給你更少,給我更多」就是他們的座右銘。

已經夠了!現在是把屬於我們的東西拿回來的時候了,我們要支配自己的生活,要擁有自己製造乳酪的方法,所以,我們再也不能只滿足於別人的救濟了。

財富的秘訣

如果找份工作都不是創造財富的最好方法,那什麼才是呢?那些有錢人是如何創造了比普通人更多的財富呢?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先說一個有史以來就有的創造財富的秘訣。創造財富的秘訣是不變的,也就是說,不論世界的變化多快多大,它永遠不會過時或失寵。創造財富的秘訣刻在石頭上,它是創造每筆財富的關鍵。

那麼,創造財富的秘訣到底是什麼?我可以用里兩個詞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擁有

他們擁有自己的生意,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擁有自己的房子,擁有自己的生活,擁有自己的夢想。你看,富人們明白,當你是一個獨立生意人時,你構築的就是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他人的。

小資金,大夢想

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生意人?最荒誕的說法就是這句被重複過無數次的話:「用錢來賺錢。」我常常從那些不想擁有自創企業的人們口中聽到這樣的借口。

缺少資金並不是開創成功企業的正當借口,特別是在高科技便於使用和並不昂貴的今天。我們來看看,在信息時代用少量資金創辦的那些企業的成名史。順便說一句,現在,它們都成為了擁有幾十億美元的大企業。

五家公司最初開創時的原始投資:

惠普:538 美元;

蘋果電腦:1600 美元(史蒂文·喬布斯賣掉了他的大眾車);

橡樹嶺自動計算機:300 美元;

康柏:3000 美元;

網關:10000 美元(從一個創始人的媽媽那裡借來的)。

這五家企業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要創建和構築一家大型的贏利的企業,並不需要大量的投資。當你想創辦一家公司時,你銀行帳戶的存款應該放在你的夢想以及企業家精神的後面來考慮。

這五家公司的創立證明,世界正經歷著巨大的生活方式改變,這種改變也帶來了重大的機遇。一方面,他們在正確的時機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有幾百萬人也是這樣,不同的是大為·派卡德、比爾·荷蘭特和其他人在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機會的時候承認了這一點。他們睿智的認識到,只有擁有自己的公司才能飛的更高。

看,這些人都是才華橫溢的,他們完全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可是他們明白,獨立生意人這個身份的重要性,這個身份意味著自由。意味著能構築自己的夢想,能自如的掌控夢想,也意味著無限的機遇。

信息時代的新商業

當然,我還沒有天真的認為,你能用幾千美元去創建下一個蘋果電腦公司。我們來看看實際情況,上面幾家公司的每一個創建者們都是天才,在智力上我遠不及他們,而且,我想你們可能也是這樣。

但這也是信息時代的優勢之一:你並不需要很有錢或是很聰明就可以構築你理想中的事業。

你要做的只是給自己重新定位,然後在這個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變革中創造巨額財富。

這 里旨 在 提 高 你 的 生 命 能 量 創 造 你 的 全 新 未 來

GIF/25K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圈子家人 的精彩文章: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填滿夢想鴻溝
你是誰?你想成為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一次風波之後,必是冬去春來,生機盎然
成功是人際關係

TAG:圈子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