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陵行(五)——中國科舉博物館

金陵行(五)——中國科舉博物館

中國科舉博物館

中國科舉博物館位於南京秦淮風景區,毗鄰夫子廟,主體展區由江南貢院和科舉博物館構成,二者被夫子廟步行街隔開。其中江南貢院迴廊即是秦淮河畔。

江南貢院是我國古代時期最大的科舉考場,始建於南宋時期,直至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廢除科舉,江南貢院方結束其功能。明清時期,幾乎全國半數官員出自江南貢院。

由夫子廟旁的江南貢院展區購票進入展區,左側為祈願用祠堂,香火極盛,密密麻麻的紅綢帶上寄託了各類學子的願望。願望留給祠堂,自己去努力就好啦~

貢院右手側迴廊緊鄰秦淮河,迴廊內陳列舊時學子讀書時所用多類器物及慶賀高中的各類匾額,廊下掛有大紅色燈籠,入夜後參觀別有一番意境(燈籠掛得比較低,很容易撞到頭)。

「恩賜登仕郎」匾

登仕郎為文官官職,明清時期官居正九品

廊下所陳列多為匾、燈具、文房用品,由於展櫃直接暴露於室外空氣中,加之南京地區環境悶熱潮濕,玻璃老化狀況比較嚴重,個別已經霧化到難以用肉眼看清展品細節的地步。不過,先別失望,咱們繼續參觀~

迴廊外沿河畔有多件舉子趕考及著名文人的雕像,雕像旁照壁書有「江南貢院」四字。

繞過照壁,是一處小廣場,再往前行即是江南貢院展區出口。一路之隔即為中國科舉博物館主館區。

科舉博物館由江南貢院擴建而來,進入此展區需要二次驗票。

博物館入口正對即是明遠樓。明遠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至今保存仍較為完好。明遠樓前池水如鏡,據館方說明,此池剛好1300㎡,喻指在我國延續了整整1300年的科舉歷史。

明遠樓四周圍牆上書有《千字文》,其主展館位於地下,可通過池水旁坡道進入,展館較深,坡道相對較長,但這一路走來,並不乏味。

坡道繞池水而建,池側以不計其數的竹簡布景,但不知道為啥,我總有種這是放大版黃腸題湊的感覺……

下到館區底層,迎面為「科第世家」的牌坊,這是明朝廷獎勵給明朝第一位狀元吳伯宗以示恩榮的牌坊。

經由牌坊右轉為展廳中庭魁星堂,中庭下部書櫃中陳列有大量線裝舊時科舉應試所用書目,四角處設有免費求籤台,手放到感應處,機器便吐出一張簽,不過哪裡解簽我沒有找到;中層以LED屏循環播放應試、高中等題材場景;上層布景為群星閃爍的暗藍色夜幕,其中北斗七星熠熠生輝,取「魁星點斗」的吉祥寓意。

臨閉館空無一人的魁星堂

魁星堂左手側為第一展館,以展板為主講述中國自漢以來選官制度的變化。

漢代選官制主要為察舉制,其中孝廉、尤異、秀才、賢良方正、明法、治劇、曉陰陽災異以及通過童子科、明經科、兵法科的人才均有可能被授官,但其對於人才的任用有著較強的限制性且不夠客觀全面。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吏部尚書陳群擬定《九品官人法》,對人進行綜合評級,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品中正製得以確立,各州郡設立「中正官」以選鑒人才,為當時朝廷選拔了一批優秀人才。東晉末年,中正官職被世家大族壟斷,品評標準失當,不論賢愚,只看重世家門第,掐斷了百姓求取官職的希望。

隋文帝在位期間提出了科舉選官的設想,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三年後開科取士。

隋文帝

繡像

科舉博物館藏

唐太宗

繡像

科舉博物館藏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唐高祖繼承隋制,繼續以科舉取士。唐太宗時期,科舉及第者要通過縣考、州考,才能參加朝廷組織的考試,當時吏部組織的考試包含了「身、言、書、判」四個方面,俱佳者方能通過。而科舉及第並不能直接獲得官職,僅僅是獲得了為官的資格而已。唐文宗時期詩人胡嘏(gǔ)曾在詩中感嘆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盛唐時期,科舉逐漸加入了詩賦等內容,直接促進了唐代文化發展。

宋太祖趙匡胤起,科舉完全禁止公薦,並實施糊名法、謄錄法等制度,為考生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惟有讀書高」瓷俑

科舉博物館藏

元朝時,科舉選官制度中斷30餘年,元仁宗皇慶二年(公元1313年)恢復科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錄取名額相同,但漢人、南人基數大、文化水平高,因而其試卷難度最高,錄取率極低,當時大量文人一面對朝廷制度極度不滿,一面又嚮往能夠通過科舉入仕,這種無奈又矛盾的情感通過當時文學作品有著大量體現。

清代時期,朝廷為籠絡人才、緩解民族矛盾,大力發展科舉。進一步改革考試內容、完善科舉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了科舉的公平公正。但由於規定書目、科目等原因,沒有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直至清代中晚期,科舉桎梏了當時文人思想的發展。

少數民族「魚躍龍門」大銀鎖 清 科舉博物館藏

相比於科舉,武舉一路走來更加坎坷。唐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設立武舉;宋仁宗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重開武舉;終元一代,未曾開設武舉;明英宗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恢復武舉;清承明制,將武舉制度進一步完善,直至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光緒帝下詔廢除武舉。

唐代武舉科目主要有長垛、騎射、馬槍、步射、負重、翹關等;

宋代武舉科目主要有步射、馬射、弩踏、刀槍、程文等;

明代武舉鄉試、會試均有三場,為馬射、步射和策論;殿試為弓馬武義和策論;

清代武舉鄉試會試亦分三場,分別為試箭、弓刀石、策論;殿試為馬箭、步箭、弓刀石、默寫《武經》。

從古至今,科場舞弊都是屢禁不止的現象,朝廷及用人單位為保障考試的公平性,對於舞弊都有著極為嚴厲的懲處措施(我至今見過最大膽的舞弊是當年我高考,同考場女生文綜科目抄提前預備好的紙條被抓卷)。

古人舞弊的方法相對簡單,多是夾帶縮寫的參考書目。參觀時我比了一下,本冊僅相當於我手掌大小,其字跡之小更是幾乎用肉眼難以辨識,不得不感嘆,當時作弊的考生真是好眼力!

作弊用本冊小抄 清 科舉博物館藏

清乾隆年起為杜絕考生作弊的現象,規定考生帽子用單層氈,大小衫、袍、褂均用單層布,襪用單氈,鞋用薄底,坐具用氈片,卷袋不許裝筆,硯台不得過厚,筆管鏤空,水注用瓷,木炭只得兩寸,蠟台用錫,糕餅餑餑都要切開,考籃依照南方式樣編成玲瓏格眼,考生進入考場要經過頭門、二門兩次搜撿,開襟解褂以露褻衣,如發現懷夾片紙隻字者,依律治罪。

——中國科舉博物館關於科舉搜撿的視頻內容

在館內看搜撿示意視頻時,我一直覺得這背景音樂好耳熟,經我梨提示,我發現其所用音樂是金山旗下西山居製作遊戲《劍網三》揚州城的背景音樂。雖然是非商用,不過也感覺不太好啊……

展館內設有兩組洋片,分別向參觀者敘述了試卷處理·外簾(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和試卷處理·內簾(閱卷、搜落卷、錄取、發榜)等環節,其嚴謹程度不亞於如今的高考。

大清乾隆年制款彩墨 清 科舉博物館藏

鄉試考官根據自身的不同職能使用不同顏色的墨塊,以確保權責分明。監臨官、監事、提調、受卷、彌封、外簾收掌官等官員用紫筆;同考官與內簾收掌官用藍筆;謄錄官用硃筆;對讀官用黃筆;正、副主考官用墨筆,因而合稱「五色筆」。

鄉試放榜次日,新科舉人與60歲以上老舉人要至順天府衙門、各省巡撫衙門赴宴。新科舉人在拜謁考官後齊唱《詩經·小雅·鹿鳴》,因而此宴也被稱為鹿鳴宴。

「奉旨赴試」公車 清 科舉博物館藏

通過地方鄉試的舉子可乘坐「公車」進京赴會試,同時各地方衙門還會下發一定的公車盤費。雍正時期還給落第舉子下發盤費,保障舉子可以順利返鄉,體現了朝廷對於科舉和應試舉人的重視。

通過會試後即是殿試,館內以蠟像復原了殿試的部分場景,個別蠟像做成了「無臉男」,用投影模擬五官和表情,但是側面看還是非常驚悚的。

此外,我發現了個被抓卷但強裝鎮定的「考生」

卷子都沒了,就不要握著筆裝作再寫了……

科舉博物館陳列

但是館方針對上圖這種不文明行為還是應該加強管理的,這不僅不利於館內展品的維護,更不利於青少年兒童遵守博物館參觀秩序和文明參觀理念的教育。

汪學金殿試試卷刊本 清·乾隆

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藏

展館兩側陳列有若干晚清時期三甲舉子的試卷,其中,清乾隆辛丑科探花汪學金的試卷刊本被獨立陳列。此試卷字跡秀美雋永,觀之相當賞心悅目~

末科狀元劉春霖於蓮池書院課卷 清 科舉博物館藏

課卷左下角有筆記稚拙的塗鴉,課卷本身污損較為嚴重,但污痕恰好形似雙重蓮瓣,也算是應了蓮池書院之名了~

「第一人中最後人」——末科狀元劉春霖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狀元蔡以台殿試卷刊本

清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藏

總體來說,我個人認為科舉博物館的參觀感受還是非常不錯的,館內參觀者密度適中、有交互類展品、展櫃燈光舒適、展線清晰、整體不單調不落俗套,是個非常值得日落後細細參觀的博物館~

此外,科舉博物館的文創周邊產品也非常值得一提。科舉博物館周邊店與秦淮禮品店一體,文創產品是我所去過的博物館中最萌的沒有之一,且兼具實用性,此外價格也相當良心,推薦留出半個小時左右逛一逛~

往期關鍵詞:

古代中國|西安博物院|青銅|陝歷博

并州行|約會博物館|金陵行|鴻古餘音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行漫行 的精彩文章:

TAG:慢行漫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