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界尊神——魁星

天界尊神——魁星

在湖南衡山南嶽大廟內,有一個魁星閣,裡面供奉著一位赤發藍面、怒目獠牙的神。這位神立於鰲頭之上,一隻手捧斗,另一隻手執筆,一隻腳向後翹起如大彎鉤,他就是聞名天下的魁星神。

魁星,又稱奎星。宄其源,與古代奎宿崇拜有密切的關係。奎宿為星官的名稱,又叫「天豕」、「封豕」。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奎星共有十六顆,包括星女座九顆星和雙魚座七顆星,古人認為他是主管文運的神,遂對其加以崇拜。

清代學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二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略見自奎而魁的緣由。

《玉函山房輯佚書》所輯《考經授神契》云:「奎主文章。」指的也是這位星神。東漢宋均對此注曰:「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可見,在東漢時,已有「奎主文章 的信仰,並常以「奎」稱文章、文運,如稱秘書監為「奎府」,稱皇帝寫的字為「奎書」、「奎章」。 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稱作「魁」,就是出於「魁」與「奎」的同音,並有「首」之意的緣故。如明朝時,科舉要實行「五經取士」。所謂「五經」,就是《詩》、《書》、《禮》、《易》、《春秋》,為儒家崇奉的五部經書。每經所考取的頭一名稱之為「經魁」。「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五經魁」或「五經魁首」。此外,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稱作「魁甲」;鄉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稱作「魁解」,均有「第一」之涵義。由於魁星掌主文運,所以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過去,幾乎每個城鎮都有魁星樓、魁星閣。因「魁」又有「鬼」搶「斗」之意,故魁星又被形象化——一副張牙舞爪的形象。傳說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所以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將其視若神明。唐宋時,皇宮正殿的台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鰲(大龜)的圖像。如吊考中進士,就要進入皇宮,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規定,考中頭一名進士的(狀元)才有資格站在鰲頭之上,故有「魁星點斗,獨佔鰲頭」之譽。宋代人同秘在《癸辛雜識》中就有當時考中狀元,朝廷「送鍍金魁星杯柈(盤)一副」的記載。明朝人陸深在《儼山外集》中也描述了士生們在座右貼魁星圖和考場出售魁星像的熱鬧場面。這些皆表明士生們都希望「魁星點斗,金榜題名」。

目前,現存的崇奉魁星的遺迹還比較多。在福建省象春縣西部就有座奎峰山。南宋時,鄉人顏應時、陳朴二人曾在此共守寒窗,後來共登仕途。鄉里人連馥奎峰山為「魁星山」,將山下的詹岩馥為「奎星岩」。在岩石上建築了「奎星廟」,廟中所塑的魁星像堪稱「雕形奇古,世間罕匹」。

同時,雲南昆明西山龍門的石雕魁星也很出名。踏入凌空而立的「龍門」石坊,便到了石閣石殿。殿中就供奉著一尊高三尺有餘,手執點斗硃筆,獨佔鰲頭的魁星神像。兩側是文目和關聖二帝君。這三尊神像連同像後的海水、波濤、騰龍、礁石以及像前的香案、香爐,完全是自洞內的崖石雕砌而成,巧奪天工,令人拍手叫絕。此外,龍門南側土紅色峭壁有如金榜高懸,名曰「掛榜山」。掛榜山中「魁星點斗」、「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美妙傳說,使得全山充滿神秘色彩。可以想像,曾有多少文人志士登臨此處,神思遐想,躊躇滿志。

現在四川梓潼縣七曲山大廟中,塑有一座明清時的魁星神像,形象十分生動。望著這位過去掌讀書人命運神的得意形象,似乎可以想像到封建文人學士們在其腳下俯首低眉,誠惶誠恐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城山祖師殿 的精彩文章:

TAG:青城山祖師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