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熟知的這些個「小童星」,現在知道了他們後面的發展,扎心了

我們熟知的這些個「小童星」,現在知道了他們後面的發展,扎心了

當我們在語文課文的里有著很多的勵志的小童星,比如說讓梨的孔融,還有砸缸救人的司馬光,還有貧寒但依舊渴望學習鑿壁偷光的匡衡,這些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小童星在我們 小的時候給了我們的正能量,讓我們知道到了教育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讓我們了解了在危急時刻要有著非常人一般的魄力,讓我們牢記了最為中國人的孝悌知道是貫穿一我們血脈之中的!

於是乎,他們的光輝形象也就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了,現如今作為教育孩子的榜樣編成課本內容供後人瞻仰!

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他們這些勵志的「小童星」在歷史上的發展是不是真的盡如人意呢?

我們先來看看講孝悌之道的孔融是如何踐行自己的理論的?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孔融小時候讓梨,大的給哥哥,甜的的給弟弟,好一幅兄友弟恭的畫面,真的讓人羨慕,但是孔融後期的言論就有些讓人不知所措,甚至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當時的文學家所說的話。羅列如下

「父與子,有什麼恩義?不過當時情慾發作而已」。

「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里,倒出來後就什麼關係都沒有了」。

「鬧饑荒時,有點吃的,如果父親不好,便寧肯拿給別人去吃」。

這樣的話是從文學家口中所說,即便是孔融和曹操兩人之間矛盾激化,孔融為譏諷曹操,但孔融說出這樣的話,卻也是不遵禮法教義的。

然後,我們來看看鑿壁偷光的匡衡,

估計也是小時候認定了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匡衡勵志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匡衡後來成長為學問家,他勵志求學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廣泛傳揚,甚至連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奭都拜他為師。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為光祿大夫,相當於高級顧問,匡衡出入在元帝左右,甚是風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擔任丞相,為百官之首,並封樂安侯,食邑六百戶。

在漢朝,食邑600戶,這個是要有封地的,在後面的畫量土地的時候,規定的是3100頃,可是到最後多出了400頃,這個測量也不知是失誤還是其他的原因,反正匡衡就想著糊裡糊塗的昧下這多出來的土地,可惜到最後,紙包不住火,最終還是被人檢舉揭發出來,元帝無奈,只得將匡衡的食邑收回,將丞相職位給剝奪了,最後匡衡落得一個人財兩空的境地!

最後,我們說說宋朝的司馬光,司馬光呢,作為編纂《資治通鑒》的人,為我們提供了詳實的史學知識,但是作為當時的保守派的代表,與王安石為代表的改革派,兩派在朝廷之上相互攻訐,我們暫且不說神宗皇帝支持的變法到底是否能改除當時北宋的弊病,但是,作為一名大臣,將神宗朝時軍兵用生命奪取的土地,無償送還給西夏。新舊黨爭淪為意氣及權位之爭、不再著重於國政運轉,

最後北宋的結局大家也知道,王安石當時的變法肯定會有歷史的局限性,但是作為一名歷史學家,自己應該知道更迭換代是歷史的主旋律,一味的固守陳舊是阻擋歷史的進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