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用「匠人精神」推動三代試管嬰兒,這家生殖領域的「蘋果」公司完成1億融資

用「匠人精神」推動三代試管嬰兒,這家生殖領域的「蘋果」公司完成1億融資

用「匠人精神」推動三代試管嬰兒,這家生殖領域的「蘋果」公司完成1億融資

1978年,全球首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在過去的30年中,試管嬰兒技術不斷創新,歷經了一代試管嬰兒、二代試管嬰兒,目前試管嬰兒技術正邁向三代。一代試管嬰兒技術針對女性不孕,解決了卵子問題;二代試管嬰兒技術針對男性不育,解決了精子問題;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在一代、二代基礎上真正實現了胚胎的擇優選擇,可以篩選出一個沒有染色體疾病和遺傳病的胚胎進行植入。

目前,我國還沒有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三代試管嬰兒檢測產品,臨床只能通過「眼睛」來判定胚胎形態,然後進行植入,所以無法確定胚胎是否有染色體疾病和遺傳病。根據衛計委2015年統計,我國試管嬰兒植入成功率不足50%,大部分不孕不育患者要經過2次以上失敗才能真正生下一個寶寶。

用「匠人精神」推動三代試管嬰兒,這家生殖領域的「蘋果」公司完成1億融資

貝康醫療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誕生的一家專註在生殖領域的生物科技創新公司,坐落在美麗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完成了1億B輪融資。作為試管嬰兒技術臨床應用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它經歷了一條披荊斬棘、從無到有的創新之路。很多人說這家公司是生殖領域像「蘋果」一樣具有「匠人精神」的公司,追求服務的極致細節,敢於產品顛覆創新,重新定義行業標準。

填補臨床空白,申請界定分類

蘋果公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喬布斯推出了iPod、iPad、iPhone等風靡全球的產品,深刻地改變了或者說重新定義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正是因為他的創新精神,影響了整個世界。

用「匠人精神」推動三代試管嬰兒,這家生殖領域的「蘋果」公司完成1億融資

貝康醫療開始三代試管嬰兒檢測技術的時候,面對的是臨床醫療機構認知的匱乏,醫療器械分類界定的空白,甚至是美國FDA都沒有批准過相關的醫療器械產品。貝康醫療從零開始,申報國家CFDA標管中心界定三代試管嬰兒檢測技術。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和臨床驗證,終於在2015年,三代試管嬰兒檢測技術被CFDA界定為「三類醫療器械」進入臨床。這意味著,在我國試管嬰兒領域將很快進入「三代試管嬰兒時代」,按每年80萬個周期計算,該三代試管嬰兒檢測技術市場高達160億。貝康醫療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推動和重新定義了試管嬰兒檢測標準。

突破自我,首個獲得「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的PGS產品

「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喬布斯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所以蘋果公司不斷的突破自我,他們總是能抓住下一個改變整個行業的突破口。

用「匠人精神」推動三代試管嬰兒,這家生殖領域的「蘋果」公司完成1億融資

首個獲得「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的PGS產品

貝康醫療團隊從2010年開始,推出第一個NGS科研服務產品;2013年,與賽默飛世爾合作,全面從NGS科研服務轉向了基於小型測序儀Ion Proton的臨床應用產品,成功研發了NIPT產品;2014年,授權上市公司達安基因對其NIPT進行註冊報證,並獲得了CFDA註冊證(國械注准20143401960)。2016年,貝康醫療又一次突破自我,轉向三代試管嬰兒領域的臨床應用PGS產品,成為第一個被CFDA評定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三代試管嬰兒PGS產品,這代表了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最高評定標準。

從NGS到NIPT,再到PGS,貝康醫療像「蘋果」公司一樣緊緊抓住了每個改變整個行業的突破口。

匠人精神,打造三代試管嬰兒生態圈

蘋果的創新和成功得益於打造了從硬體到軟體,從APP應用到iCloud服務的完整生態圈,正因為這樣完整的生態圈,才能給用戶帶來了極致的體驗。

「三代試管嬰兒」應用服務生態圈

貝康醫療學習蘋果的「匠人精神」,打造了一個以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為核心的應用服務生態圈。圍繞三代試管技術的臨床需求,貝康醫療推出了各種臨床「APP服務」,其中包括實驗室建設、人員培訓、質量控制、操作流程、胚胎活檢、遺傳諮詢等等,為醫療機構建立一個基於孕期檢測、產前檢測和新生兒檢測的三級預防的完整臨床解決方案。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推進,女性受孕年齡顯著提升,我國出生缺陷問題和生育問題越來越嚴重,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能夠篩選正常的胚胎進行植入,將有效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大幅降低流產率和出生缺陷,真正實現了優生優育。

結語

在喬布斯領導下的蘋果敢於創新,樹立行業標準,成就了它的偉大。貝康醫療能否成為生殖領域的一個「蘋果」,我們拭目以待,同時也期待貝康醫療的三代試管嬰兒檢測產品早日上市,可以讓更多的家庭享受更好的醫療科技服務,讓每個家庭都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寶寶。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為啥我們一到下午就想偷懶|Journal of Neuroscience 論文推薦
當科學狂人遇上機器學習:基因組測序竟能準確預測長相!
「Nature」癌症治療新曙光:癌症建模
馮新華組揭示Smad7非依賴TGF-通路調控幹細胞多能性的新機制
又一家上市公司加入競爭!華海葯業3000萬美元投資韓國Eutilex,布局免疫療法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