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悶」什麼不能悶心情,習慣忍讓的人更易患胃癌

「悶」什麼不能悶心情,習慣忍讓的人更易患胃癌

明確地說:部分癌症還和自我壓抑有關。那麼為什麼習慣忍讓的人易患胃癌?

有個經典的認識:癌症患者往往比較自我壓抑,或者說比較「悶」。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而且在胃癌患者身上體現尤其充分。大家知道,東亞民族,特別是日本人,性格比較自我壓抑。之所以日本人的胃潰瘍發病率和胃癌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奇高的,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日本人習慣自我壓抑。日本第一代移民夏威夷的人群中,胃癌發病率還是很高的。直到第三代、第四代移民逐漸融入當地生活之後,胃癌的發病率才與當地有所接近,更說明了這一點。

在中國類似情況同樣存在。我觀察到一個重要現象:一絲不苟者更易患胃癌。這主要集中在45~65歲患者中,一般多見於50歲以上。看看這一年齡段的胃癌患者,無論男性、女性都有一個特徵——特別認真、拘謹、做事一絲不苟;而且善於壓抑自我,人緣特別好,非常謙和,很少見到他在單位發火。但他不是沒有「火」,不是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鬱悶、憤怒時善於控制,或者說只能向內壓抑。這類人有較強的自我控制情感的能力,情感不輕易外顯,喜怒不隨意外露表達。這是一種自我壓抑型的個性特徵。

已有不少研究揭示:這種個性容易導致胃的保護性因素被削弱(處於強烈自我向內壓抑狀態時,主要導致胃黏膜下的血管收縮,黏膜缺血保護性黏液分泌減少);與此同時,破壞性因素增強(主要是胃酸分泌增加,並可伴有胃痙攣),短期內可導致胃的不適(這類個性者不少人平時就常有胃病或胃痛,但也有人平時毫無察覺),表現為消化道炎症之類。在反覆創傷基礎上不斷修復,久而久之,就導致胃的癌變,讓人受不了。

為什麼45歲以上才出現癌變呢?是因為這類反覆創傷、反覆修復的過程常常需持續20年左右,才會最終促成組織的癌變。因此,傳統文化津津樂道的「萬事忍為先」,從社會學角度或從人際關係角度而言,也許是一種優良品行;但從健康、防治癌症角度而言,卻有害而無益。日本人的胃潰瘍和胃癌發病率居全球第一,也許就和大和民族凡事「哈依」、亦即「是」),點頭彎腰先於認可有密切關係。

總之,從心身健康角度而言,也從保護胃的角度出發,心身醫學非常強調人們要善於及時表達和宣洩情感。當然,要注意方式、方法。千萬別只知道「一忍再忍」,否則,胃會受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依不舍 的精彩文章:

早發現早治療——胰腺癌,注意四種主要徵兆
睡眠養生——睡前平和情緒,先睡心,後睡眠
感冒、咳嗽、打噴嚏?這些食療、葯療的小方法簡便又好用
小兒厭食怎麼辦?消食健胃食療理療方

TAG:醫依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