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溯源遠古 驚天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太極圖

溯源遠古 驚天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太極圖

文/李遠國 李黎鶴

遠古時代的「圓」文物

陰陽與太極的思想始於遠古,即新石器時代。中國新石器時代大約從13000年前開始,結束時間距今約5000~4000年。中國是世界上陶器出現最早的地區。對湖南玉蟾岩遺址出土的早期陶器進行的年代測定中,就確定了其出現的時間約為距今一萬八千年,這要比學術界之前普遍認定的一萬年要早上八千年,而隨著江西仙人洞遺址出土早期陶器的年代的成功確定,我國南方陶器的出現年代又被提前至兩萬年前。

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罐,其上繪製了大量的圖案紋飾,題材相當豐富。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罐,除了蛙紋、鳥紋外,還有大量的漩渦紋和波形紋。雁兒灣的彩陶罐經常使用旋轉和中心對稱的紋樣。到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大量地採用漩渦紋、大圓圈紋等,其形象豐富,構圖新穎,構成了一個「圓」符的世界。

玉璧 良渚文化類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資料圖)

從現有的考古發現看,史前時代的幾乎所有創造,都莫不與圓形緊密結合在一起。仰韶文化的各種玉器,除了一些動物的造型外,其中絕大多數如環、佩、玦、琮、璜、璧等皆為圓形。

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所有的陶器,或整體器形為圓形,或剖面為圓形,或紋飾為圓形,表現了先民們力圖追求圓的意識,其造型在總體上呈現出圓形及其變體。因為圓所產生的圓滿感和穩定感等因素,最易為人類所接受,這一點具有世界性。正如古希臘哲學派別畢德哥拉斯派就指出:圓和球型是人類最早發現的美的形體。

圓形符 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程金城認為,以圓形為始點,開始了陶器造型的演變。從老官台裴李崗文化的出土陶器,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中的彩陶,甚至延續至今的瓷器器皿,雖然多樣多樣,千姿百態,但是,圓形是一種最為基本的、主要器型原型。甚至可以說,一切器皿都是在圓形基點上的變體。「對圓的喜好是人類的天性。圓是器物形的基本的原型。」(《遠古神韻:中國彩陶藝術論綱》)

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按照榮格原型心理學理論來分析,圓是人類普遍的、共通的、世代相承的原型之一,也是人類原型中最重要的原型之一。圓形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它所造成的潛意識心理和集體無是深遠的。鍾鍾書先生曾說:「吾國先哲,言道體道妙,亦以圓為像。《易》曰:蓍之德,圓而神。」(《談藝錄》)

圓形符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尤其讓人驚嘆的是,黑白比例是如此完美,它不是展現在平面上,而是載附於立體的器物上,古人是怎樣做到的?為什麼他們要繪製如此標準的圓符?《易·繫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作為中國哲學中的「道」、「器」範疇的起源,首先產生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用器物,由其最基本的實用功能逐漸升華,從而引導出形而上的超現實的意義。彩陶的圓形紋飾,正是形象的展示了虛與實、陰與陽、道與器的內在聯繫。

圓形符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原始先民們是怎樣發現圓形的和合之美

那麼原始先民們是怎樣發現圓形的和合之美呢?它是否取象於何種物類?顯然他們所師法的對象就是葫蘆。葫蘆屬爬藤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國考古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7000年前的葫蘆及種子,是目前世界上關於葫蘆的最早發現。中國最早將葫蘆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論語》中均有葫蘆被提到。《詩經·豳風·七月》中說「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在7000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已開始種植葫蘆,而用葫蘆作為盛水的用具則要早於陶器和青銅器。

葫蘆(資料圖)

「葫蘆」名稱眾說紛紜:一是因為葫蘆有很多品種,這是古人的一種分類方法。如陸佃《碑雅》認為:「長而唐上日瓠,短頸大腹曰匏」、「似匏而圓曰壺」。他的意思是瓠、匏、壺是三種葫蘆的名稱,其區別主要表現在外形上。瓠即用來當菜吃的瓠子,細而長,猶如絲瓜;匏即農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蘆;壺即扁圓葫蘆。據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統計,提到葫蘆的古書有近百部(篇)。在這些書里,有的寫葫蘆的種植方法,有的寫葫蘆的食用、藥用及日常器用的價值,有的是歌詠葫蘆的詩文,還有大批有關葫蘆的神話傳說故事,不少道教的仙人或是腰掛葫蘆,或是手持葫蘆,行走於江湖。

葫蘆(資料圖)

葫蘆正是陶器的原型,古人正是仿照葫蘆的形態製作了陶器,並留下大量的實物。從距今7000多年的老官台文化遺址,到仰韶文化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大溪文化遺址、馬家窯文化遺址、屈家嶺文化遺址等出土的陶器,絕大多數都是圓形。可見「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老子說:道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周行不殆」就是圍繞圓圈無休無止、無始無終地運動,這形象地說明了道的本質:其運行既沒有起點,又沒有終點,它不斷地向前運行,又不斷地返回自身,這種終而復始、無始無終的特性,正好就是圓的特性。

圓形符 彩陶紡輪 屈家嶺文化 湖北省博物館藏(資料圖)

圓以動為性,動是天道的永恆特性。《淮南子·原道訓》曰:「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水流而不止,鈞旋轂轉,周而復匝。」揚雄《太玄經·玄首都序》曰:「馴乎!玄,渾行無窮,正象天。」馴,意為順,玄是《太玄經》的最高範疇,揚雄認為,玄就像圓天一樣,周行無窮而不殆。天圓則動,地方則靜,動靜相宜,成一生命整體。在上述言論中,整個宇宙被形容為一輪轉不息的圓環,來往穿流,萬世如斯。正如孔子所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興焉。」(《論語·陽貨》)將天地比喻為一運轉之環。中國人關於天道圓環之喻,不在於強調人生無常、世事屢遷的漂泊感,而在於天道中所蘊含的生生不已的精神。從時間上說,宇宙是一生命流程;從空間上說,天地一輪轉,萬物自在圓。

圓是相對於缺而言的,圓就是不缺,不缺謂之圓滿,故圓有「滿」意。人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生命的一份用心。對圓的生命意義的發現,是與中國人對宇宙的認識分不開的,它的根子就是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意識。

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道」是如何與圓結合的

中國人認為,天圓而地方。《莊子·說劍》曰:「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揚雄《太玄經·太玄瑩》曰:「天圜地方,極植中央。」天莽莽蒼蒼,籠蓋四野,如一圓盤罩住漫漫塵寰。中國哲學用圓代表無形,方代表有形;圓代表渾沌,方代表渾沌的落實。老子的「道」、「一」,在易學中又叫做「太極」。《易·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是萬物化生之源,人們將太極視為一個圓,以圓包裹陰陽。

太極圖 彩陶紡輪 屈家嶺文化 河南淅川出土(資料圖)

陶紡輪,新石器時代常見的紡織器具。河南淅川出土的陶紡輪,屈家嶺文化遺存(公元前3300~前2600年)。陶紡輪上的圓形紋飾,這是最古老的太極圖。圖中由黑白二色構成的圖案,陰陽互依,猶如兩條活潑的魚,頭尾互動,正是陰陽契合、太極思想的完美演繹。

太極圖(資料圖)

太極圖,道士黃冠頂上的鑽石。《心易發微》:其外一圈者太極也,中外黑白者陰陽也,黑中含一點白者,陰中陽也;白中含一點黑者,陽中陰也。陰陽交互,動靜相倚,周詳活潑,妙趣自然。陳摶曰:此圖不立文字,靜觀以悟其神妙。

易學史上常常把太極當作渾沌之別名,雷思奇《易筮通變》卷下說:「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故曰易也。易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是說也,重見於《易緯》之《乾鑿度》,亦固謂然也。由是而觀,則《易》之有太極,而太極也者,特渾淪之寄稱爾。渾淪而上,既有謂易,謂初,謂始,謂素,凡四其稱,而至於渾淪而五,故以渾淪為太極,是之謂五太也。是則太極也者,既先含其五於中矣,」

入靜狀態中的腦電圖(資料圖)

1985年10月,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用空間腦功能掃描技術,對氣功師夏雙全入靜狀態後的大腦進行掃描後,攝下的腦電波圖,猶如太極圖。就是人腦本身存在著二股能量流、信息流、物質流的動態平衡結構圖。

物質、反物質對峙圖(資料圖)

1976年美國太空船在探測火星途中測得。美國宇航科學家認為:假如物質與反物質如此圖中所示的情況相遇的話,它們相接觸之處會爆發陣陣的輻射線,把質量轉化為光子。正物質和反物質遵循著同樣的對峙規律,在蛻變著宇宙的質地。太極圖不僅是一個完美的鏡象對稱模式,亦是質量與能量轉化過程中理想的對峙勢陣典型。

太極圖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易學以太極之圓為天地之大本、萬物之宗府。《周易》以「圓」作為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有如下基本特點:一是運轉不息的,萬物彼此蟬聯,組成一交交互網的世界.二是變化莫測,它蘊「幾」蓄「微」,包含著生命世界的全部秘密。三是周遍萬物,旁行不流,圓神不倚。使得萬物一體,天人合契,從而圓成一生命世界。類似的圖案還有一些,它或由對鳥組成,或由雙魚構成,即為不同形態的古太極圖。

陰陽圖 彩陶罐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資料圖)

由方入圓,因圓識方。天圓地方是人們感性直觀的結果,由此生髮出許多玄奧的哲理。大而言之,物物有形,亦是方,方是具象,是可感可觸的物體。人們觀物僅僅停留於此,就會滯於形跡,必須由方入圓。圓如天,天道虛廓飄渺,生生不息,故天的精神是超越具象的,是萬物深層所蘊含的流轉不息的生命之流。故由方入圓,即由具象到超越,由外表入深層,從而去領略其生命之旨。《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註:「法自然者,在方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得圓者即得自然之妙韻。《莊子·齊物論》曰:「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園而幾向方矣。」宣穎云:「五者本渾然圓通,今滯於跡而向方,不可行也。」可見,滯於方則惑於形跡,入於圓則得其本性,披方入圓,即由表象而入圓融無礙的生命之流中。

圓形符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圓有空意。圓形物體中間有空的,如圓環,有實的,如圓盤。然而在中國哲學中,由於受到表現獨特的哲學觀念的需要,則偏重於它的空虛的特點,這是和中國哲學重視生命的基本思想分不開的。圓在中國哲學中,可以用來表現色相全無、恍惚幽渺、不可言說的境界。道家以「環中」來描繪圓空之狀。道家認為,方有形跡可循,圓無具象可蹤,因方入圓,即由實轉虛,從而進入道的天地,也就是進入「環中」,這環是宇宙之環,環中乃是虛空寥廓,唯有生氣鼓吹,心靈於環中可與真實生命隨意舒捲,優遊徘徊。

圓形符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莊子·齊物論》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有此是乎哉?彼數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郭嵩燾云:「是非兩化,是道存焉,故曰道樞,握道之樞,以游乎環中。中,空也,是非反覆,相尋無窮,若循環然,游乎環中,不為是非所拘,而後可以應無窮。」所謂環中之喻,也是為了說明道體的空虛特徵,如圓環流動而空虛,道之空正是動的根基,空者,不待他動而自成,環中如有樞軸,故能應無窮之變。

圓形符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道家將得道的境界稱為臻於大圓的境界。《莊子·盜跖》曰:「無為君子,從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極。面觀四方,與時消息,若是若非,執而圓機,獨成而意,與道徘徊。」道如圓機,是永恆的生命之環。君子與道徘徊,就如同執「圓機」,同於大道。

圓形符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周易》不僅以圓為化生萬物之根源,而且將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歸之於圓。《易·繫辭》曰:「是故聖人以通天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周易》以「圓」來描繪道的神秘特性,在此基礎上又把「圓」作為一種終極境界。

圓形符 彩陶罐俯視圖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資料圖)

《呂氏春秋·圓道》中,「圓」的境界義就與「道」結合在了一起,而稱之為「圓道」。曰:

「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說天道之圓也?精氣一上一下,圓周複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圓。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殊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為,故曰地道方。主執圓,臣處方,方圜不易,其國乃昌。日夜一周,圓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軫與角屬,圜道也。精行四時,一上一下,各與遇,圓道也。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圓道也。雲氣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輟;水泉東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滿,小為大,重為輕,圓道也。黃帝曰: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以言不刑蹇,圓道也。」

「圓道」概念的形成,說明老子道家哲學所構建的形而上的「道」範疇之內涵,在後期道家那裡得到進一步地發揮,而使「道」之「圓境」義得以完整地呈現。

(編輯:玄朴)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哪位高人琢磨出來,僅4句,終生受用!
人生就是一個大舞台,要當自己的主宰
投胎奪捨出陰神,跟丹道修真不是一回事兒
精釀啤酒也是一種亞文化,一本啤酒雜誌為它辦了展
貪財毀廟,種下無邊苦果;金黃銀白,最終禍患亡身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