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預產期內跳樓自殺,如何避免「榆林產婦」悲劇重演?

預產期內跳樓自殺,如何避免「榆林產婦」悲劇重演?

這幾天,榆林產婦不忍疼痛跳樓自殺的新聞佔據了微博熱搜榜。院方公開了監控視頻,而家屬也就此而回應,雙方各執一詞,自證清白。

有人因此而責備醫療體制存在的漏洞:明明當事人意識清醒為何不能為自己做主?

也有人感慨:直到生孩子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

當我們把產婦自殺聚焦成醫鬧事件,並開始追究誰該承擔這個責任時,我們往往忽視了產婦/孕婦的特殊性。

孕婦懷胎十月,體內激素的變化會引起身體和心理不同程度的變化,而此時她們最需要的是丈夫的愛,以及家人的陪伴和理解。再堅強的媽媽也有難以承受的身體與心理共同遭受的痛苦。

榆林的孕婦自殺只是個案嗎?我多麼希望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當搜索這個關鍵詞時,卻是一屏又一屏讓人悲傷的新聞。

16年9月,南充的一個孕婦在預產期前一天選擇跳樓自殺。

16年6月,惠安縣懷胎9月的孕婦向丈夫視頻直播自殺。

自殺是產婦死亡最重要原因

當一個年輕的准媽媽選擇以死亡來放棄自己以及寶寶的未來時,沒有人知道她經歷的痛苦以及絕望……

即便現在醫學的技術降低了孕婦分娩時的死亡率,但加拿大的研究者卻發現:在死亡的孕婦/產婦中,約有5%的死亡是由自殺造成的。

不少「過來人」都建議准媽媽們:懷孕期間應該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情。但這是不現實的,因為孕期女性受到激素的影響,她們的心理波動較大,更容易陷入抑鬱、焦慮的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一些孕婦/產婦甚至選擇極端的自殺方式,如跳樓、吃藥、跳湖等。

但由於我們總是刻意避免死亡或是自殺的話題,以及缺少此類事件的應急方法,所以在身邊朋友、家人因此而離去時,我們才追悔莫及。

當她們表達死亡意願時,你千萬別這麼說……

人心很堅強,但有時候又無比脆弱。你永遠不知道什麼事件會成為一個觸發點,導致一個人放棄自己的生命。

就像莫泊桑在《一生》中曾說過: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人總會生老病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們無能為力。可是但凡我們伸手拉一把,能把對方從死神手上救過來,我們都願意幫一把。

如果你的朋友、家人在孕期表現出消極的狀態,甚至和你透露自己想結束生命時,你可以避免使用以下的表達:

1.「為什麼你會去想自殺?」

當對方透露自殺的意願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問為什麼:

「為什麼你這麼幸福還會想要自殺?」

「為什麼你懷孕了還想自殺?」

「為什麼你不替你的孩子想想?」

這種脫口而出的話,帶有很強的責備的語氣,不僅會增加彼此的尷尬,還會打斷對方想要表達的慾望。

2.「不要這樣想。」/「不要這麼做。」

當我們遭遇比較沉重的情緒打擊時,會避諱談論這種話題。但這不僅不能幫助她們,還會使得彼此在情感上逐漸疏遠。

「不要這麼做」的背後其實隱藏了這句話:「我們受到的教育不是這樣的」。在某種程度上,這包含了我們的拒絕和害怕。

3.「你挺過去就好了!」/「事情總會好轉的!」

當我們接受到對方消極的情緒時,我們總會下意識的勸她們「挺過去」。但這句話通常會被自殺者理解成:自己是不被理解的,自己是不被愛的,自己是被拋棄的,這反而會進一步觸發他們自殺的行為。

4.「你太不成熟了!」、「你太不懂事了!」

這種家長式的回復,會加劇自殺者的自我否定,她們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總是讓家人、朋友、愛人失望。縱然自殺不是好的選擇,但我們不能因為他們選擇自殺而責怪他們。

疼的話,忍一忍就過去了;人生艱難的話,咬牙堅持也就走下去了,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你又有什麼不同?

孕婦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人。不管是在孕期,還是分娩後,我們都應該好好愛自己,不該委屈自己。如果身邊有朋友正經歷這次磨難,不妨幫她一把。

精彩推薦

林肯公園主唱自殺,心理學家:別再騙孩子說他睡著了!

10個問題讓你更了解自己!

心理測試:你依然保持單純的性格嗎?

心潮減壓APP -分享科學減壓知識,傳授身心放鬆技巧!

寶寶半夜總哭鬧,放任不管的後果竟是……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真的有鬼魂出沒嗎?
滿心期待到學校就後悔?大學生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
高空墜落?鬼壓床?心理學家:一招讓你擺脫噩夢困擾!
心理測試:一圖揭秘你心理疲勞度有多高!

TAG:心潮減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