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跳槽跳坑:都是大幅加薪惹的禍

跳槽跳坑:都是大幅加薪惹的禍

跳槽加薪,早已是行業默認的規則,也是很多對薪水有訴求的人,選擇跳槽的動機之一。

就小編自己的經驗,一般情況下,企業內部平均每年的漲薪幅度都低於10%,但通過跳槽,一般都在20-30%的漲幅,有些行業和個人,甚至50%或乾脆翻倍。

今天分享的跳槽跳坑的故事,就是一個關於大幅漲薪的坑。

Steven,是某國企銀行的支行行長,因為手裡有不少企業融資的資源及行業人脈關係,被某資管機構看中,通過獵頭牽線搭橋,最後入職該機構,擔任部門負責人,主要負責結構融資項目。

面試的過程中,因為Steven的堅持,加上跟資管公司的高管相談甚歡,最後拿到了一個特批的的offer,比他現在的薪水翻了一倍還多,而且很多福利待遇跟銀行不變,已經跟直接上司的薪酬相近。

負責推薦的獵頭,是我認識的一個同行,剛開始的時候,很高興,狠狠賺了一筆,但沒多久就找我來訴苦:

客戶給Steven給這樣的薪資待遇,是因為該部門的業務一塌糊塗,而且有產品違規的爛攤子需要處理,人心渙散,剛入職,下屬就陸續提交辭呈;

公司沒有秘密,沒多久,Steven的薪酬就被同級別的同事知曉,大家意見挺大,明裡暗裡的向公司表達不滿,而且Steven作為外來戶,業績尚無起色,更成了大家抨擊的依據。

另外,Steven加入不久,公司就實行了新的事業部制改革,每個部門都成了自負盈虧,包干到戶,這樣一算,自己的所有薪酬都變成團隊的成本和負債。在國資銀行待慣了的Steven,非常的不適應。

最後,令Steven決定重新跳槽的事情是,面試階段和藹可親的領導們,這個時候,不但沒有給予太多的支持,反而一直催促他把手裡的資源儘快跟公司對接。而不熟悉公司業務流程,又缺兵少將的他,為了面子或保持基本的業績,不得不把一些資源拱手讓給其他部門。

故事到此結束,相信各位看官的感受,跟我一樣,這個悲劇的起點,就是跳槽中大幅漲的薪酬:

1.收益,責任,風險,永遠對等,超常規的薪酬,通常就等於超常規的風險

不是這樣一個爛攤子,內部人員調整,完全就都可以解決,空降兵們,在加入之前,最忌諱只談收益,不去評估可能遇到的挑戰。輕則快速出局,重則丟掉業內口碑,得不償失。

談薪有風險,入職需謹慎,一切都需要量力而行。

2.超常規的薪酬,通常就意味著僱主更高的標準,更多的索取

職場本質上也是一種交易,僱主不是傻子,寧願打破現有的薪酬體制,冒著現有員工不滿的風險,僱傭一個人,期望值一定不低,肯定希望能獲取更多。

這樣的標準,做的好,也可能只是合格水平,更何況,做的不好?壓力可想而知!

3.薪酬背後的價值標杆,是滋生內耗溫床

每家公司,都有一條明確或慣例性質的薪酬體系,是大家默認的一條價值標杆。無形之間,都在左右著相關人員患得患失的心態,被高估的人,往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不滿,憤恨,嫉妒......,不論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態出現,都是躲不去的死結。

金融圈曾有一個真實的案例,同產品線不同部門的人,實名舉報當年拿到大幾百萬獎金的同僚,就是因為價值標準下,感覺不公所致。最後是兩敗俱傷,公司名譽也跟著受損。

***********

面試談薪,需要注意的幾個事項:

1.了解薪資詳細構成,激勵方案,嘗試去判斷僱主的薪酬體系。

比如固定薪水多少,福利狀況如何,獎金計算方式和評判標準,股權激勵的前提條件,額外的內容等等。這些都是薪資的構成和評估維度。

按照這些構成條件和維度,嘗試跟僱主更多的互動,看那些是可以調整和讓渡的,那些是完全沒有商量餘地,也就清楚了薪酬體系的大致風格。

2.做好行業薪酬調研,談薪,心中有數。

不論是通過同行朋友打聽,研讀行業薪酬報告,還是通過獵頭幫忙,或者乾脆多面試幾家同行公司,做到對心儀企業的所開價碼的比對,看是否跟所處的行業地位,崗位特質相匹配。

但需要有所區別,外資,國企和民營,差異比較大,不能按照一個標準去鑒別。

3.認清薪酬所對等的工作職能,許可權和績效指標。

單純的談薪沒有任何意義,一定要跟所負責任綜合考慮才有價值。權利範疇,資源分配,績效目標,獎金方案,要綜合考慮。

一方面是要清晰,醜話都說前面,別等出事了,再說模稜兩可的話,傷感情,沒必要;另一個是要合理,別不給馬吃草,還讓馬跑的快,那就太沒誠意了。

當然,有的公司會採取高薪低配,有的時候也會低薪高配,這種情況, 要區別對待,有些是限於體制的緣故(比如一些國企,一般員工,享受經理待遇,是為了留人),但有些純粹是為了應急需要,沒有為求職者的長遠未來考慮了。這種薪酬和職能許可權錯配的,也需要注意未來晉陞空間的問題,不論是薪酬,還是職位。

4.提前探討可能影響未來僱主薪酬激勵的變動因素。

比如股東變更,組織架構調整,可預期的上市計劃,產品線的重塑,收併購等等

還有同業競爭的加劇,業務重心的調整等等

在談offer階段,一定要就這些未來的動向和公司戰略,有一定的了解,這些都是評估的維度。

**********************

以上,僅做拋磚,真心希望大家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多留心眼,盡量避免那些沒必要的坑。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討論!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obroker 的精彩文章:

跳槽跳坑(五):我用情義畫地為牢

TAG:Jobro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