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挨欺負,比教他反擊更有效的是讓他知道這6點

孩子挨欺負,比教他反擊更有效的是讓他知道這6點

這幾天,一直被韓國多起「校園霸凌」事件刷屏。尤其是近日,一名少女遭人暴打全身是血,癱軟跪在地上低頭求饒的照片,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警方介入調查後證實,該名少女是遭女生小團體霸凌,持鋼條和椅子痛毆導致頭部、手部、胸口多處受傷。

「校園霸凌」可謂歷史產物吧,其實就是霸凌的分支,發生在學校關係中。

「霸凌」:是指人與人之間權力不平等的霸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於社會中,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

一般要到非常嚴重,甚至已經觸犯刑法的程度,才會受到社會披露。

幾年前,邯鄲26中女學生吳華被同校七八個女生多次暴打、折磨,被送進醫院;廣東開平的一位初二女生因為得罪了校園裡拜把子的七姐妹,被擄到一家賓館。七姐妹找來四個未成年少男輪姦了這個女生,對她肆意毆打、凌辱,並將施虐過程錄像,上傳網路取樂。

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提醒我們,更多地關注孩子。

記得上學時,我們也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譬如嘲笑同學胖、難看、成績不好、家庭條件不好,因嫉妒帶來的一些針鋒相對、排斥行為,因早戀引起的打架,還有索取財物,我都依稀記得。

中學一女同學,當年她16歲,爸爸64歲,是家裡的老六,據她說也是爸爸最疼愛的,說希望她漂亮,名字帶個「俊」。當然,她不漂亮,甚至比較不好看。但她認為自己漂亮、優秀。男生們開始開玩笑,晚自習沒事就會搞選丑大賽,一個宿舍的男生做評委,提名幾個女生,從形象、氣質、人品等打分,這個女同學被封為衛冕冠軍。她上了一學期,後來退學了,說心臟病複發。若干年後的同學聚會,我們還偶爾會憶起,也為當年的不羈行為懊悔。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在校的人際交往,擔心「校園霸凌」跟孩子扯上關係。我們除了擔心孩子惹事或受欺,是否知道還有一些其他角色呢?

霸凌者:發動霸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受害者:受到霸凌

協助者:跟隨霸凌者,直接參与霸凌行動

附和者:支持霸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保護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製止霸凌行為

局外人:置身事外

怎麼教育孩子呢?遠離惡勢力,不惹事?保護好自己,不怕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們要不要鼓勵孩子路見不平一聲吼?

家長很多擔憂,孩子在學校的社交狀態怎麼樣,我們無從獲悉啊!

其實,孩子的狀態,我們一定是可以知道的——

如果我們過於溺愛孩子,孩子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他很有可能是霸凌者;

如果我們經常以暴力的語言或行為對待孩子,孩子自然而然會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成為霸凌者;

如果孩子是在缺失愛的家庭中成長,經常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孩子會變得很敏感、較自卑、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極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如果我們經常以結果為導向去要求孩子,孩子為取悅父母而去做什麼,我們時不時讓孩子去做選擇,更愛誰,爸爸媽媽誰更好,孩子較早掌握敏感的察言觀色的能力,很容易成為協助者或附和者;

如果我們經常對孩子過於嚴苛,孩子過於膽小、馴服,就造就了凡事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又或者孩子開始叛逆,挑戰父母的權威,那這時候我們就是在培養一個霸凌者,因為他需要樹立權威;

如果我們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給予他清晰的界線,孩子思想獨立,有自己的責任感,那他一定是個正義使者,面對「校園霸凌」,會成為那個挺身而出的保護者。

所以,我們家長不如重新審視下自己的教養方式和孩子的成長狀態,正面看待「校園霸凌」,不妨聽聽孩子的聲音,他現在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他的感受和需要是什麼?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喵愛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喵喵愛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