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死去的李伯安vs苟且的畫者:畫筆倒底應該用來畫什麼?

死去的李伯安vs苟且的畫者:畫筆倒底應該用來畫什麼?

在今天之前,我沒有聽說過李伯安。

慚愧地說,中國的現代畫家我所知道的,也就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如雷貫耳的幾位大神。為了彌補知識面的大大不足,我近日來一直在讀書。仍然是讀《中國當代美術30年》,卻在裡面短短的兩頁不到的內容中,看到了令我極端震動的李伯安的簡介與巨作《走出巴顏喀拉》。

身前默默無名、十年磨一畫、120米的長卷、266個人物、倒下在未完成的巨作前……

這些關鍵字,讓我立即想起了我喜歡的路遙。而他畫里的力量與情感,完全顛覆了我對水墨人物的概念……

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書,花了半天的時間,在網上查相關他的各種資料,希望能對他多一些了解。

用馮驥才的文字來形容他的人與畫吧?

「初見李伯安,他可完全不像那種矮壯敦實的河南人。他拿著一疊放大的畫作照片站在那裡:清瘦,白皙,謙和,平靜,絕沒有京城一帶年輕藝術家那麼咄咄逼人和看上去莫測高深。可是他一打開畫作,忽如一陣電閃雷鳴,夾風卷雨,帶著巨大的轟響,瞬息間就把我整個身子和全部心靈佔有了。我看畫從來十分苛刻和挑剔,然而此刻卻只有被征服、被震撼、被驚呆的感覺。」

馮老師的話,說出了我的真實感受。

下午,我默默地搬出一直未完成的《埡口》,一筆筆把它畫完。用漫山的經幡和沉默的背影,送上我對李伯安遲來的敬意。

(拙作放在文末,以免辣眼睛。還需要進一步修改,如果你有修改建議請留言給我。)

(以下文字摘自《中國當代美術30年》,第59頁。圖片來自網路,均為《走出巴顏喀拉》水墨長卷的局部。)

李柏安(1944-1998),在他倒在畫架之前,美術界很少有人知道他,當他1998年5月2日倒在尚未完成的水墨人物長卷《走出巴顏喀拉》前之後,他在美術界幾乎無人不曉。

一位生前漠視功名、不求聞達、默默耕耘的畫家,死後「備極哀榮」,被人譽為中國20世紀最好的畫家之一。李伯安生前曾說:「畫畫的人要讓畫說話。」從李伯安和他的作品中,人們感受到了生命和藝術的不能承受之重。

李伯安生前耗盡10年生命創作的《走出巴顏喀拉》,高近2米,長達120多米,分為《聖山之靈》、《開光大典》、《朝聖》等10段,描繪了266個神態各異的形象,被譽為20世紀水墨人物畫的巔峰之作。

巴顏喀拉山地處青海中部偏南,是中華民族兩大母親河的發源地。李伯安創作的人物畫長卷選擇從這裡開始,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文明的源頭黃河,黃河的源頭巴顏喀拉,標誌著一個偉大文明的誕生。

《走出巴顏喀拉》最初是應一位日本書畫收藏家的邀請而進行創作的,不久收藏家病逝,事先承諾的資助落空,但李伯安已經啟動的創作卻無法停止,一發而不可收。他連續3年3次獨自赴青海藏區、甘南藏區寫生,體驗藏民的生活,個中艱辛難以用語言表達。以他名不見經傳的身份,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創作工程,其困難之大可想而知。生前,他沒有出過一本畫冊,沒有辦過一次個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入生活,潛心創作。

當他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人們才發現他、認識他,才一致認為:李伯安是我們這個時代畫壇的巨人。在畫壇普遍人心浮躁的情況下,「李伯安現象」引發人們思考的,恐怕遠遠超過了繪畫本身。

好吧!下面是我今天完成的新作(感謝畫友們給了我太多建議,明天接著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rrey 的精彩文章:

TAG:irr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