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明朝士大夫愛化妝,張居正早晚都要美容護膚修行養生

明朝士大夫愛化妝,張居正早晚都要美容護膚修行養生

古代士大夫儀錶如何?大眾一般從評書和通俗小說上獲知相關信息,書上講到男主人公時,顏值都比較高,出場便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一個個貌比潘安,才高八斗,是高顏值和高智商的結合。尤其是狀元,沒有一個不是美男子。

但那都是戲曲小說,事實上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狀元郎、士大夫也是美醜不一,各具情狀。

先說說宋朝的王安石,這位史上一流的文學家、政治家,據說生活很邋遢,經常蓬頭垢臉,臉都懶得洗,吃飯也很古怪,只知道埋頭吃眼前的那碗菜,如果抽開那碗菜,基本上就只吃白飯了。當然,傳聞居多,不可考據。

張居正早晚美容裝扮

跟王安石差不多歷史地位的張居正則不然,對穿著很講究,《萬曆野獲編》里的「士大夫華整」記錄,張居正穿的衣服一定要「鮮美耀目」。

其實,這未必是張居正的個人愛好,整個明朝萬曆年間的生活都比較講究多姿多彩,因為畢竟是繁華時代,上下都如此。稍稍有點奇葩的是,張居正喜歡化妝,尤其喜歡用護膚品,每天都要美容、裝扮,「膏澤脂香,早暮遞進」,化妝品和護膚品,早晚都要遞進張府。

這段記載估計是張府的僕人泄露出來的。當時沈德符就在京城工作和生活,閑來和張居正身邊的人閑聊飲酒,能得到海量的信息,聽到這樣的傳聞,也不奇怪,所以這段記載應該是靠譜的。

時裝控士大夫

張居正的喜好在京城蔚然成風,大部分士大夫都很注意儀錶和著裝,沈德符舉例說,工部侍郎徐泰時平時在家穿得隨便,但如果來了客人,那就不然了。

客人還在外面候著時,他就叫人打聽客人穿的是什麼衣服,什麼樣式,什麼顏色,然後精心選出一套,穿好之後才出來迎客。

主人和客人的著裝很搭配,不只是給足了客人面子,也讓自己很有神采,很有修養。主客二人坐在一塊,也很有氣場,「兩人宛然合璧,無少參差」。看來,這明朝人的美學視野既高大上,又貼近生活。當然,這徐大人家裡的時裝也挺多的,不然怎麼能根據實際需求一一搭配呢?

還有一位時裝控,名叫許宏綱,是當時比較有名的清官,「居官以清廉著聞」。這位老兄年過五十了還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很香艷,每次上朝或者出行,都穿著時髦,還塗脂抹粉,遠遠地,同事和下屬們就能聞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濃郁香味,「芳馥遙聞」,效果也蠻不錯,能在人群中熠熠生輝,「顧盼周旋,猶能照應數人」。看來,注意儀錶,化妝品少不了。

潔癖強迫症患者

《萬曆野獲編》里的「士大夫癖性」還記載了一位注意儀錶到了無可救藥地步的哥們。沈德符的莫逆之交沈思孝,也是一位官員,到老都很注意儀錶,無論何時都將自己修飾得無懈可擊,哪怕一根鬍子也要打理好,「整鬢修容,老而彌甚」。

最讓人驚嘆的是,他隨身帶著肥皂之類的洗滌用品,隨隨便便就要洗手,一天要洗幾十次,作為朋友的沈德符也忍不住諷刺說,哪怕是「煙粉輩」也沒他老人家那麼講究乾淨。

當然,沈思孝的品德和儀錶是統一的,他一直是一位很珍惜節操、品行端正的士大夫。

文章: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生說 的精彩文章:

智慧法語:信佛的人為什麼都喜歡說「隨喜讚歎」?
信佛的人為什麼都喜歡說「隨喜讚歎」?
耐得住才能夠成就大器
新鮮的葡萄外面一層白色的物質是什麼?

TAG:眾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