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粗心馬虎終結者之一:你想不到的毛病其實出在分類思考上

粗心馬虎終結者之一:你想不到的毛病其實出在分類思考上

父母老師最常嘮叨的一句話就是:你看你,這麼粗心大意,仔細一點做題啊!尤其在數學問題上,孩子的這種「粗心馬虎」的毛病似乎是每一代的通病,但是除了不斷做題,從來就沒有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粗心馬虎丟掉的分數,似乎總是佔了很大的比重,然而這個問題從老師家長到孩子,都未曾真正重視,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很無力地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實際內心卻並未真正重視這一問題,我們可能更為懼怕的是,孩子不會做某道題目,聽不懂老師講的方法等等,心裏面總覺得粗心馬虎是個小毛病,寄希望於下一次,孩子狀態良好,突然細心起來,那些丟失的分數可以神奇地自動回來。而孩子呢,自動會將這些粗心馬虎的錯題看成是默認正確的,於是,你會發現,大部分粗心馬虎的孩子都容易高估成績。

父母一直覺得粗心馬虎只不過是不夠細心而已,老師則一直認為學生上課不夠認真做題不夠認真。如果細心和認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得多多少學霸出來啊!實際上,我認為孩子們可能已經在盡「最大努力」去認真,去細心了,只是,根本問題在於,他們並不知道力氣可以花在哪裡?所以,一次次錯過,一次次受挫,直至對自己也喪失信心。

人類思維最大的雙刃劍是「慣性思考」,正是因為這種慣性,使得我們既可以輕鬆面對一切大腦認為相似的事,但也容易讓我們一遍遍在同一個地方出錯。大腦傾向於模式化,毫無疑問,這是一種生存本能下的進化,我更喜歡從積極的方面去肯定模式化,然而如果你在最初獲得了一種錯誤模式,那麼這種模式就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困擾,好比「粗心馬虎」。

經常性把數字6看成9;

小數點總是看錯位置;

忘記寫單位了;

草稿本上的數字挪過來時寫錯了;

心裡想著退位減實際做反了;

我知道這個餘數應該加上但是忘記了。。。

好吧,諸如此類的毛病,可以寫上幾十條吧,都是父母老師孩子熟悉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因為孩子不認真和不仔細嗎?不,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已經足夠認真甚至到了緊張的地步,但是仍然會犯這樣的毛病,「粗心馬虎」的大腦,似乎已經記住了這種犯錯的模式,每次都是諸如此類的毛病重複地在犯。

斯蒂芬平克在他那本著名的《心智探奇》中講述了,人類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傾向於模糊類別,源自於相似性;另一種傾向於清晰類別,源自於物以類聚式的推理。大多數時候,我們日常生活體現了一種模糊的生活哲學,我們買櫻桃的時候,估計誰也不會去分辨這是30多種櫻桃中的哪一種,我們只是憑藉著外觀和經驗去感覺,我們在搭配衣服時,可能會對某種顏色有偏好,但肯定不會熱衷於去尋找類似於50度灰這樣的完美灰色,「差不多就可以了」,這是我們生活中思維模式;而科學或數學,在高度抽象的領域裡,實際上在做著一件我們普通人不會涉及到的事:超越模糊感覺,抵達其背後的規律法則。生活中的模糊性也會出現一些差錯,但是並不會導致很明顯的結果性錯誤,然而在科學數學領域則不同,模糊的相似性,可能最終導致結果相差十萬八千里。

如果我們把「模糊類別」看成是一種直覺式的思維模式,與孩子在粗心題中的表現極其類似:在一堆除法題中夾雜著減法,孩子會慣性用除法來做,尤其當看到110-11這樣的題目,「除法太熟練」的結果,就導致了,看到110和11,直覺聯想到10,此時大腦進入的是另外一種思維模式,你可以說這根本無關於數學能力,而只是大腦模式化出錯了。

有一位家長問過我一道錯題,如下:

另一位家長分析:「這看上去象是把7-9,弄成了7+9。」

再來聽聽孩子自己的說法,她說:「沒有錯啊,哪裡錯了。。。7不夠減,借1,17-9,噢。。。是等於8。」我特別理解,這種時候,家長非常無語的心理活動。

這是一個關乎計算的粗心問題嗎?就是把減想成加了嗎?如果你試圖在孩子訂正時,不斷強調是減法,不是加法,你恐怕會非常失望,因為下一次,可能這樣的錯誤還會增加,甚至原本可能不會搞錯的題目,在你一次次強調下,變得錯誤率極高。

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歸類為計算錯誤,或者計算粗心,那麼這個方向就偏了。

想像一下人的思維,尤其在心算層面,實際上如果你不是說出來,借1,17-9,你的思維層面是看到7與9,直接聯想到8的,儘管我們在最初學習時,都同樣經歷了,借1,變17-9這樣的過程,真實的計算中,這一過程已經被壓縮為瞬間的反應了。這在算術中,我們也稱為「直覺聯想式」記憶。

假如孩子真的分解著去思考了:借了1,17-9,並且實際在心中也默讀出了17-9,那麼這樣的錯誤是不會再犯的。問題就出在,計算時,我們並不會默讀17-9,而是7,9—>8,於是這個時候,就會與另外一對數字搞混(7,9,6),孩子非常熟悉於7+9的結果個位是6,在她壓根兒沒有讓思維的觸角直接接觸「減法」時,她的直覺面已經更快給出聯想結果:6了。

對於不會出此類錯誤的人來講,思維的結構單元,具有雙重標記功能,尤其在這種直覺聯想式記憶中,體現在:

7,9,8(標記為退位減法)

7,9,6(標記為進位加法)

雖然我們實際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如此做分類,但在我們大腦模式化的神奇功能背後,我們的記憶庫自動為這種聯想添加了標記。事實上,更進一步來說,大腦已經設定了一個前提:即7,9這兩個數字,要聯想到第三個數字是幾,是基於兩種分類情況的。就在那電光火石的剎那,大腦可以從這種分類中自動選擇聯想對象,是8,還是6。現在你可以這樣理解你的算術,那不是運算,而只是運算非常熟練後的一連串直覺聯想。

若大腦沒有這種警醒式的前提設定,也就是隨意於「直覺聯想」,那麼就容易依照某種慣性行事,錯誤的幾率無非看那一剎那聯想到了什麼,這是一種完全不可控的狀態,也是因為這才奠定了「粗心馬虎」的基礎。那些計算百分百正確的孩子,與那些計算時不時會出點幺蛾子的孩子比較,沒有誰的計算能力更強,無非是思維結構的嚴密性如何,對於一個總是可以設定前提分類的大腦來講,其思維嚴密性一定是更強的,也不容易遺漏,但對於一個不善於做前提分類的人來講,就如同走在鋼索上的藝人一樣,隨時隨地都可能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影響而導致聯想上的差錯。實際上你根本無法得知,什麼時候聯想是錯誤的,什麼時候又正確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粗心馬虎」象是一種發作性的毛病,時不時發作,有時候又好了,但肯定不知道下一次是不是會再次發作。

現在你知道,一個善於做分類的心靈,與一個不善於做分類的心靈之間,有著一種怎樣的差異了?但假如我們拋開學習問題不說,並不是每個善於做分類的心靈,都可以在生活中也享受到它帶來的好處,生活依然需要模糊哲學,不要那麼清晰界定對與錯的宏觀思維模式,生活本身就是混沌的,實際上我們根本無法通過精密分類,精細計算來預測結果。我們只能生活在當下,認真一點,也糊塗一點,帶著一點朦朧美感地體驗我們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陸的星辰大海 的精彩文章:

TAG:大陸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