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茶藝

知名雜誌《科學世界》發表了《方舟子爆料:普洱茶致癌》,「普洱茶致癌」問題再次引人關注。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古茶樹

方舟子是著名的科普學者,其文中引用的科學數據,也是相當可信的:「2010年,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抽查了廣州市場上的70份普洱茶樣品,100%被檢測出黃曲霉素,100%被檢出伏馬毒素和嘔吐毒素,其中90%嘔吐毒素的含量超出了標準規定的限值(1毫克/千克)。2012年,南昌大學一名食品工程碩士研究生重複了廣州疾控中心的研究,結果也和廣州疾控中心研究結果一致,從南昌市場採集了60份普洱茶,100%被檢測出黃曲霉素,其中7份超標。100%都查出了伏馬毒素和嘔吐毒素,其中41份嘔吐毒素超標。」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普洱茶

普洱茶含有黃曲霉素、伏馬毒素、嘔吐毒素、嘔吐毒素以及黴菌毒素,其中黃曲霉素已經被證明為致癌物質。黃曲霉素需在280℃的高溫下才會失去毒性,茶水的溫度通常以80℃為宜,即便使用100℃的沸水,也不足以破壞普洱茶中的致癌物質。任何茶藝的茶水的溫度,遠遠都達不到100℃。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綠茶

飲用普洱茶致病,已出現臨床病例:2012年安徽省馬鞍山市中心醫院腎內科報道,一名患者每天喝10克普洱茶,一個多月後發生黃曲霉素中毒導致急性肝損害。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採茶姑娘

「急性肝損害」與「癌症」,畢竟是有很大區別的。普洱茶是不是致癌,需要通過科學手段,找到「普洱茶」與「癌症」之間必然的因果聯繫,這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科研與臨床試驗過程。作為科普學者的方舟子,只能應用科研成果,而不是創造科研成果,這也是方舟子文章值得商榷與關注、留意的一個方面。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江南茶園

現行條件下,「科學」尚不能肯定普洱茶致癌,「史學」則是一個有效的補充。普洱茶出現於大西南地區,歷史上的大西南始終偏遠落後,文明進化與中原內地差距巨大,尤其是與江南地區。普洱茶流行於西南地區,歷史地看,是與其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密切關聯的,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不能以「原生態」或「傳統」一言以蔽之,地方宣傳與商業炒作是重要因素。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普洱茶發酵

普洱茶的製作工藝,據宣傳材料非常複雜,但關係的環節是毛茶「發酵」。「發酵」是一個專業名詞,這也是普洱茶與綠茶的本質區別。人工發酵和自然發酵的普洱茶,講起來也很複雜,通俗地講就是「腐爛」「腐敗」,都是有機物轉變或分解成另一些物質,最大的區別在於詞語感情色彩上的不同。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異國時期的馬幫

普洱茶的出現與傳播,與馬幫有著很的關係。馬幫成員主要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簡樸,方式落後,與現代文明有著一定的距離。普洱茶製作成不同形式的塊狀,主要是考慮運輸、攜帶、使用方面的便利,而不是品質上的追求。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唐)樊綽撰《蠻書》

清代阮福《普洱茶記》載:「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明代謝肇淛《滇略》載:普茶(普洱茶)「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唐代樊綽《蠻書》載:「茶(普洱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史料中的普洱茶,都是以邊遠地區特產和地方風俗民情的面目出現的。相關資料顯示,普洱茶歷史甚至可推至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這個時期的先民,剛剛結束茹毛飲血。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宋代文人雅士茶會

宋代開始,中國經濟、文化的中心轉移至江南地區。江南及中國的多數地區,使用的茶品都是綠茶。綠茶是以茶樹新葉或芽為原料,不經發酵,經過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制出的飲品。加工後的綠茶,原葉仍然清晰可辯,也就是能讓人透過現象看本質。以上簡單的介紹中可以看出,普洱茶與綠明顯的區別見於兩點:前者經過發酵,後者不經發酵;前者產保持原料原狀;後者保持原料原狀。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綠茶

發酵是一種生物化學過程,普洱茶存在,綠茶不存在。茶成品的形狀,則影響對品質的直觀鑒定。普洱茶與綠茶的茶藝,皆附會了諸多文化因素,剔除這些文化因素,普洱茶飲用時不易直觀發現原料的品質,而綠茶對此一目了然。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普洱茶

有關綠茶發展的史料顯示,最初的綠茶與普洱茶有相似之處,同樣有餅茶。兩晉南北朝時期,綠茶即以餅狀等方式儲存、運輸,這與當時的生產力也是相關。宋元時期,綠茶仍然餅茶、散茶兩種方式並存。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詔示各地:「罷造龍團,惟採茶芽以進。」也就禁止餅茶,只使用散茶——綠茶的餅茶方式終結,僅以散茶的方式傳承。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明代丁雲鵬煮茶圖

茶葉的「團改散」,是中原茶文化的巨大變革,也體現了社會制度、生活方式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明朝以最高律法的方式廢除餅茶,關鍵是出於食品安全方面的考慮。在法治社會的今天,普洱茶存在的致癌隱患,更應該在法律層面上受到重視。

普洱茶是不是致癌,「史學」比「科學」更管用!

明 唐寅 事茗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年輕漂亮的「乾女兒」,憑什麼掙了無數的錢?
鄉下女人的丈夫出門打工,會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接著發生?
風光旖旎之地,人文匯萃之區,安慶都有些什麼好看的?
西方人素質真的那麼高?看看真實的「泰坦尼克」號!
劉伯溫能預言500年,姜子牙能預言5000年,真的假的?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