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驅使自殺又豈是生理疼痛,更多的是心寒

驅使自殺又豈是生理疼痛,更多的是心寒

近期,加上篇文章中的產婦新聞,就已經連有兩起新聞引發了我們的關注,一起是《孕婦下跪請求剖腹產被拒後墜樓身亡》,一起是《女子產後抑鬱跳江被救》,她們在縱身一跳的時刻,心裡是多麼絕望和痛不欲生!這兩起事件實質上都與孕期情緒直接相關,而這個問題卻經常被掩蓋和忽視了。因此,我們特邀在這方面深有研究和治療經驗的天津聖安醫院王玉珍專家寫下了這篇文章,並將請她講解孕期和產後抑鬱問題的發現與防治,歡迎關注,希望能幫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今天,網上又傳來產後抑鬱的新媽媽跳江,幸而被及時救起的新聞。痛心之餘,覺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次、再次把產前產後的情緒問題來和各位準爸准媽新爸新媽說說透。我希望能用這些觀察,結合研究數據,讓大家對產前產後情緒問題有更全面的認識,避免悲劇重演。

王玉珍專家發現居然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認為產後抑鬱是「矯情」「嬌氣」「作」。這是關於產後抑鬱的女性遇到的最普遍的誤解。

許多的新媽媽——其中有相當一大部分是職場精英,相當委屈地訴說家裡人覺得「你生個孩子有什麼啦?條件這麼好,月子中心住著,父母幫忙,還有產假,你有什麼好抑鬱的?過去的人生完孩子馬上下地幹活,也沒有看見誰要死要活的。」這樣的看法,對已經處於情緒崩潰邊緣的產婦來說,無異於往懸崖上推。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病人本身的特點就是強烈的自責、羞愧、無力感,傾向於接受「這是我的錯」這樣的歸因方式。這時候產婦再聽到家人認為自己的痛苦和掙扎都是不應該的、錯誤的、虛假的、裝出來的;或是自己的擔憂緊張難過都是由於自己不夠堅強,就形成了雙重的否定。她們內心經歷的就是「我每天都活在痛苦煎熬里,但是這個痛苦是得不到認可的,因為大家認為是我自己作出來的!」

這就好像一個人摔倒膝蓋受了傷,而家人這時不但不來呵護安慰,反而指著那個傷口說你克服一下!這有什麼了不起的。結果就是,受傷的人不再去尋求支持,不敢再開口訴說,因為只要說出自己的感受,就會被批評糾正,就會聽到一大堆的建議「你應該如何如何」,而給建議的人完全無法領會當事人根本做不到的現狀。

對抑鬱病人,包括產後抑鬱,人們常常犯的一個錯就是「用自己的事實否認對方的事實」。沒有人意識到,在沒有經歷過情緒失調的人眼中,對方的痛苦都是不存在的——這樣的思維是多麼令人絕望。而我們希望不斷強調的就是,孕產婦的家人應當盡量傾聽她們的心聲,認可她們所經歷的「內心真實」,哪怕她這個感覺在你看來毫無必要。認可她們的痛苦,是緩解痛苦的第一步。

王玉珍專家有一位這樣的新媽媽抑鬱來訪者,生下老大以後,她經歷了一段時間焦慮(現在看來,也是產後抑鬱的表現),但好在當時年輕,且當時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她就「克服克服」,硬扛過來了。沒想到生完第二個孩子,她的焦慮感成倍增加,她以為還可以像上一次那樣扛過去,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覺得自己有一種開著車想要撞上前面大卡車的衝動,才尋求治療。

當王玉珍專家問起她不肯休假的真正原因,她說:「大家都說應該家庭和事業兼顧,還告訴我誰誰誰不就又生了兩個娃,又升職加薪,人家怎麼就沒有這麼多毛病?我生孩子已經落後同事了,要是再請假就完了!」

在她的心目中,不能一邊工作帶娃一邊貌美如花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以女超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起來像漢子,回到家裡是老媽子。生孩子沒什麼了不起,就和「下個蛋」一樣的古代觀念使得她逼迫自己不可以睡覺不可以休息。第一次產後焦慮「扛過去」的「成功經驗」促使她認為絕不求助是可行的,而要求工作上得到一些照顧、要求公婆支援就是自己沒用。

在王玉珍專家面前的她,面無表情,失去了對日常生活的一切熱情和愛好,看著新生兒也沒有任何感覺,除了一波一波喘不過氣的壓力和教條式的「應該」。

這樣的例子僅僅是遇到的一些職場女性產後抑鬱的典型,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是常常被新生兒家庭忽略的:

對上世紀九十年代的84個產後抑鬱案例進行研究後,表明產後抑鬱症與13個風險因子間有明顯的關係

其中10個因子(產前抑鬱症、自尊感、嬰兒看護應激、產前焦慮症、生活應激、社會支持、婚姻關係、既往抑鬱症史、嬰兒氣質及產後心緒不良)與產後抑鬱症關係較密切!

產後抑鬱,其實有很多是產前已經開始

這些年來,王玉珍專家接觸的產後抑鬱女性,每每追溯起來都能發現產前早已有輕度的抑鬱或者其他心理創傷基礎。她們在孕期能夠得到生理上的及時診治——婦產科醫生的照顧還是比較全面的,但卻很少有人關注她們的情緒健康方面的總體狀況。孕檢的時候,往往也只是問生理上過去的疾病史、家族史,卻很少有人關心這個新媽媽與自己的父母關係如何,是否有任何的心理問題病史。

結果就是,孕期出現進食障礙複發的新媽媽,需要婦產科和精神科協同治療,想盡辦法幫助她能夠維持體重正常增長,避免早產;有驚恐障礙或者廣場恐怖症歷史的孕婦,也在孕期需要高頻率的支持性心理干預,幫助她完全熟練掌握放鬆技巧,區分哪些軀體不適是懷孕的自然現象,哪些則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軀體反應。

像這一類新媽媽,真希望能夠在她們剛開始備孕、產檢的時候,就得到及時的關注和跟蹤,婦產科醫生若能夠保持一定的敏感度,發現孕婦的焦慮已經明顯超過正常範圍(比如無法控制侵入性的想法,出現強迫傾向,或者明顯的疑病症),就及時轉介,那麼這些孕媽媽也會大大減輕產後嚴重抑鬱焦慮的風險。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類新媽媽是王玉珍專家特別多提一句,希望她們也得到重視和照顧的——就是與自己的母親之間存在問題或者有童年創傷的媽媽。這些女性,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對自己做媽媽會有多麼深遠的影響。還記得王玉珍專家有過這樣一位來訪者,她說自己從來沒有抑鬱過,一直也是各方面能力很強——強到什麼地步呢,中學起就是她在照顧媽媽的情感需要,只要媽媽需要傾訴,她就整宿不睡覺地傾聽。媽媽的需要,她必須第一時間滿足,而她需要幫助的時候,媽媽是永遠不在場的。

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一開始由於乳汁分泌不足,孩子吃不飽常常大哭,她突然變得毫無忍耐,只要孩子一哭,她就有股沒來由的憤怒。這樣的憤怒引發她更進一步的自責,認為自己是個糟糕透頂的媽媽,開始慢慢一步步陷入焦慮無力甚至想要自殺。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她不斷發現,原來這股憤怒根源來自於她自己從來沒有得到母親足夠的溫暖。她一直做自己媽媽的媽媽,在情感上「哺育」母親,直到結婚離開原生家庭,她才第一次真正擁有自己。孩子的出生,把她又放回了「母親」的角色——無條件地給予,沒有拒絕的可能。孩子的哭聲對她而言,就像自己不講理的母親,霸道地要求佔有她、掠奪她。

「永遠是我必須照顧別人,卻沒有人來照顧我。當我難過傷心,也想這麼大哭的時候,卻不會有人聽見,也不會有人立刻來安撫我!而他(她兒子)就能夠理所應當地要求我這樣!」這樣的感受,只有她深切地體驗到,「沒有真正做過一個孩子」這樣的創傷,在她的孩子出生後,成為抑鬱的觸發扳機。

在治療的過程中,我們一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幫助她慢慢從自己的創傷中先恢復,每當她好一點,她就願意多給自己的孩子一點。我鼓勵她,先做自己的好媽媽,再去滿足小嬰兒的需要。這樣的順序,也是經過了好久她才慢慢調整過來。

回到開頭,引起這篇文章的新聞稿,並沒有更多解釋那位產後抑鬱的女性究竟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

在小編看來,那才是臨床工作者需要關注,對幫助大家預防產後抑鬱有意義的部分。

事實上,產後抑鬱準確來說應該叫做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ostpartum onset (重度抑鬱,產後首發)。

它應該被理解為,懷孕、生產的時間段和時間節點下,一個女性過去形成的內在心理狀況遭遇重大挑戰所引起的危機。

它的預防和處理,絕不是被動地等到產後才開始進行。

更不是要等到新媽媽已經萬念俱灰想要輕生了,才被認可——「你是產後抑鬱」。

願更多人,給想要當媽媽和剛剛成為媽媽的女性,更多的覺察與關懷!

那些最容易失眠的星座,失眠原因各不同
花季少女的突然自殺,讓所有人都不自覺的看向身邊人!
失眠與失眠症不同,勿要因為害怕心理而加重

TAG:天津聖安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