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百家號上榜作者「歷史客棧」:3萬粉絲追了他十幾年,只因他這樣講歷史

百家號上榜作者「歷史客棧」:3萬粉絲追了他十幾年,只因他這樣講歷史

8月底,百家號「百+計劃」首期「原創作者榜」正式公布,作為歷史類領域鮮有的上榜者,「歷史客棧」的成功突圍離不開優質內容做後盾和一批忠實讀者的追隨。縱觀平台歷史類領域,書寫歷史的並不在少數,但對於他們而言,面臨的最大困惑是如何將枯燥乏味的歷史寫得鮮活有趣引人注目,歷史客棧做到了,當提及其中秘訣時博主馬少華說:寫歷史,其實就是寫人性。

潛心耕耘保質保量,優質內容成突圍利器

據統計,整個7月「歷史客棧」共發布文章140篇,平均每天發文4-5篇,可見作者的高產。其中,閱讀量10W以上的文章有8篇,閱讀量20W以上的文章有3篇,最高的一篇文章閱讀量更是達39W,互動評論263條,足見讀者歡迎度,如此高產的創作活躍度,難怪馬少華被問及此次上榜感想時表示在其意料之中。

透過「歷史客棧」賬號內容不難發現,作者選取的歷史人物個性突出,故事豐富生動,題材涉及古今中外,從名噪四海的將帥相侯到匠心獨運的藝術大家,從處廟堂之高的外交政客到居江湖之遠的傳奇隱士;文章內容類型從傳頌已久的歷史典故到鮮為人知的塵封故事,涵蓋範圍甚廣。

此次「歷史客棧」入選「百+計劃」7月「原創作者榜」,除了爆款文章的功勞,更少不了其他優質文章的助攻。在談到創作這些優質文章的獨門訣竅時,馬少華坦言:「除了在內容素材的選取、加工、創新上需多花心思和精力外,還離不開平台獨具優勢的扶持和指導。」

通觀「歷史客棧」發布的文章,會發現作者在帶領讀者了解歷史人物事件的同時,也帶給了讀者一種解讀歷史的不同視角,更賦予了讀者通過看歷史來反觀自我的能力。例如《這個中國空軍飛行員太帥了,第一次戰鬥就幹掉了55個日軍》一文,在展現我國現代空軍風采的同時,也激發了熱血青年讀者的愛國情懷;《東南亞新成立一個小國,中國第一個建交,捐贈100輛手扶拖拉機》一文追溯了亞洲最年輕國家的成長,拓展了讀者視野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國對外友好建交的大國風尚。除了感受軍人風采,展現人文歷史遺韻,作者的筆觸還延伸到了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愛情故事,《她是唯一一位正國級女性領導人,卻甘願一生站在丈夫的光環背後》一文盡顯鄧穎超與周恩來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的豁達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當然優質文章的產出,除了作者自身在內容創作上注入「心血」和「精力」外,巧用平台優勢和指導也是一條捷徑。馬少華說道:「文章受歡迎主要是源於我對百家號創作工具的熟練掌握,並參考了相關內容創作的運營幹貨。」他介紹,通過百家號後台粉絲閱讀數據和文章閱讀情況曲線圖,可以分析出閱讀者的真正「需求」和「口味偏好」,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創作。

與其他領域不同的是,歷史領域內容往往專業性強且信息繁雜,而百家號百科詞條功能則為馬少華內容創作的精準度和權威性加分加碼。他表示,每篇文章末尾的百科詞條一方面為他進行寫作提供了參考資料,另一方面也大大優化了讀者的閱讀體驗。文章發表後,有著「AI基因」的百家號則能夠藉助用戶畫像和興趣標籤,將他的內容精確傳遞給對歷史感興趣的人群,馬少華稱這從百家號平台讀者的評論熱情便可知一二。

無法複製的「歷史」際緣,註定難以割捨的選擇

2016年,在雜誌社工作了9年的馬少華選擇了離職,而後毅然投身如火如荼的內容創業浪潮中。在離開雜誌社之前,他還是《讀者》雜誌歷史專欄簽約作者,同時也是百度百家早期的入駐作者,對文字的熱愛加之自媒體發展勢頭正勁,馬少華選擇進入自媒體行業水到渠成。

因為熟悉或者說因為對歷史的那份痴心,在選擇自媒體時,他選擇了自己深耕多年的歷史領域。但是,他在入駐百家號時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這一切要源於他的一名粉絲對他的「愛」。

作為寫作者,彷彿對於起名這件事有一種天生的偏愛和執拗,「歷史客棧」便是馬少華心頭上那一記「偏愛」。「歷史客棧」這個名字在馬少華的寫作生涯中是由來已久,見證了他的寫作之路,更是他無數個不眠夜的一種「認可」。「客棧」原為出遠外行之人投宿提供方便,人來人往,無時無刻都有故事在發生,尤其是在「歷史」這一充滿傳奇色彩的空間,註定會留下一些值得傳頌的故事。

但當他以「歷史客棧」這個名字去註冊百家號,卻發現這個對他頗有意義的名字被人捷足先登註冊了。眼看自己鍾情的名字被別人註冊,馬少華內心既惋惜又不甘心。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一位聲稱是他忠實粉絲的人主動找到他,說「歷史客棧」這個名字也是被他搶先註冊,為的就是能和自己喜歡的作者——有一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於是,「歷史客棧」這個賬號就在這樣一段「無法複製」的因緣際遇中誕生,伴隨著「歷史客棧」在百家號平台的入駐,先前在《讀者》雜誌、百度百家聚攏的一批忠實讀者也隨之而來。

不斷演變的身份標籤,初心不改的寫作激情

論起馬少華的寫作初心,要追溯至他當年上大學時老師的一句話:「你們這個專業畢業後工資也就800塊錢。」而今離說這句話的時間已過去十幾年了,但對於當時的馬少華來說這句話猶如站在十字路口選擇方向的指向標,當年因為這句話,他做了一個改變自己人生的選擇——靠寫作來謀生。

大學期間,馬少華明確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興趣寡淡,遂將大多時間和精力投注於自己喜歡的歷史領域,在卷帙浩繁的歷史海洋,浸潤的時間久了,自然有了表達的想法和抒寫的心情, 於是他開始向雜誌社投稿。這是他寫作生涯的起點,也是他至今記憶猶新的經歷。

在如願以償入駐了百家號後,馬少華的自媒體人生涯拉開了帷幕。從自由撰稿人、《讀者》原創簽約作者,到雜誌社主編、百度百家作者,再到如今的自媒體創作者,這一個個不同身份的標籤,見證了馬少華職業生涯的演變。

但變的是書寫內容的載體和傳播媒介,不變的作者還原歷史人物、剖析人性的深刻筆觸,通過一支筆,馬少華將年代久遠的歷史事件中的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在鮮活有趣的文字中「讀他人的故事,反省自己的人生」。

馬少華坦言,作為自媒體人最關心的是文章的流量、收益以及影響力,「百+計劃」作為百家號一項鼓勵優質創作者的激勵方案,不光帶給優質原創作者現金激勵和多項權益犒賞,背靠百度平台也給作者們帶來更廣闊的平台以及影響力。而「百+計劃」作為百家號「調結構」、將資源全面向優質內容創作者傾斜的重要舉措之一,自7月啟動以來即獲得了大批優質原創作者的支持,此次上榜,更讓他堅定了潛心做優質內容的決心。

在馬少華看來,一支筆抒寫了十幾年歷史,寫作已成為他人生中最奢侈最快樂的「小確幸」,人性的陰晴圓缺幻化為字裡行間引人反觀自省的箴言,對於一個寫作者而言,這便是最大的成就。未來他希望,在百家號平台上「歷史客棧」能與更多人相遇,帶給他們閱讀的樂趣,這也是時代賦予自媒體人的最大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度新聞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百家號獨家排版素材包發布啦!
圖文並茂才是好文章!手把手教你配圖小技巧
不正經蜀黍,「撕」出來的真相發掘者!
第7課「百 計劃」上榜攻略
這個人竟然聲稱能幫你戒煙

TAG:百度新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