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五項化學發明,成就現代世界

五項化學發明,成就現代世界

不論你是否承認,跟其他學科相比,化學的存在感就是有點弱。《科學》雜誌在Twitter上公布的50位科學大師中沒有一位化學家;化學研究的新聞也不像物理和天文那樣受關注——即便這個研究是要在彗星上弄一個化學實驗室。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調查了人們對化學、化學家和化學品的真實看法,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並不十分了解化學家在做什麼,也不清楚化學對現代社會有哪些貢獻。==|||

撰文 馬克·洛奇(mark Lorch)

翻譯 顏磊

審校 丁家琦

LCD屏幕隨處可見——甚至在美術館

圖片來源:Dominic Alves/Flickr, CC BY-SA

你知道嗎?世界人口從1900年的16億膨脹到如今的70億,主要要歸功於合成氨技術的發明,而聚乙烯——世界上最常見的塑料,意外地「被發明」過兩次。

不論你是否承認,跟其他學科相比,化學的存在感就是有點弱。《科學》雜誌在Twitter上公布的50位科學大師中沒有一位化學家;化學研究的新聞也不像物理和天文那樣受關注——即便這個研究是要在彗星上弄一個化學實驗室。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調查了人們對化學、化學家和化學品的真實看法,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並不十分了解化學家在做什麼,也不清楚化學對現代社會有哪些貢獻。

化學名人堂

圖片來源:Andy Brunning/[Compound Interest],由作者提供

這真是太遺憾了,要知道,沒有化學就沒有現代社會呀!為此,我挑選了五項最重要的化學發明,正是它們塑造了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

1.青黴素

這可不是牛棚,而是戰時的青黴素生產車間

圖片來源:Wellcome Images

青黴素很可能挽救過你的生命。沒有它,哪怕是小小刺傷或喉嚨痛都可能致命。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培養皿上的霉塊能抑制周圍細菌的生長,並把發揮抑菌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青黴素(又稱盤尼西林,penicillin)。但是,他窮其所能也未曾從黴菌提取出可以使用的青黴素。弗萊明放棄了,他的工作也沉寂了10年之久。直到1939年,澳大利亞藥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他的化學家團隊才終於找到了一種大量提純青黴素的方法,使之真正投入使用。

然而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科學儀器奇缺。科學家只得用浴缸、牛奶攪拌器和書架組裝成一個功能齊備的青黴素生產車間。不出意料,媒體被這種神奇的新葯震驚了,但弗洛里和他的同事都不喜歡拋頭露面,反而是弗萊明出了風頭。

略高冷

圖片來源:Howard Florey. Wikimedia

青黴素的大規模生產始於1944年,化學工程師瑪格麗特·哈欽森·魯索(Margaret Hutchinson Rousseau)才將弗洛里設計的浮誇儀器改進為大規模生產車間。

2.哈伯-博斯(Haber-Bosch)制氨法

氮肥的出現使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片來源:eutrophication&hypoxia/Flickr, CCBY-SA

在每一個生命體的生物化學反應中,氮元素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氮氣還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不過氮氣通常不怎麼和其他的東西發生反應,這意味著植物和動物無法從空氣中直接獲得氮。因而,氮的來源問題一直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瓶頸。

1910年,德國化學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和卡爾·博斯(Carl Bosch)用氮氣和氫氣製備出氨氣,改變了這一切。它可以作為肥料,提高作物產量,最終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食物。

如今,我們體內80%的氮都來自於哈伯-博斯制氨法,這個化學反應或許是過去一百年間全球人口得以暴漲的最主要原因。

3.聚乙烯—意外的發明

即便是塑料,也有悠久歷史,斐然價值

圖片來源:Dacidd/Flickr, CC BY-SA

大部分塑料製品——從水管到食品袋和安全帽——都由聚乙烯製成。這種年產量8000萬噸、在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來源於兩次意外發現。

第一次發生在1898年,德國化學家漢斯·馮·佩希曼(Hans von Pechmann)發現他的試管底有一些蠟狀的奇怪物質。他和同事一道研究了這個物質,發現它是一種長鏈分子,他們給它取名叫聚亞甲基(polymethylene)。不過他們的製備方法沒有實用價值,因而像青黴素的故事一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毫無進展。

到了1933年,ICI(一家已被收購的化學品公司)的化學家終於發明了一種製造聚乙烯的新方法。他們在一些高壓反應中發現了馮·佩希曼曾留意過的蠟狀物質。一開始他們沒法重複這個反應,後來發現最初的反應中,氧氣泄露進了反應體系。兩年後ICI將這一偶然發現變成了實用的合成方法,生產出了如今唾手可得的塑料。

4.從墨西哥山藥中提取出的避孕藥

美味的墨西哥山藥!

圖片來源:KatjaSchulz/Flickr, CC BY-SA

早在20世紀30年代,醫生們便知道激素療法可以治療癌症和月經失調,也能用於避孕,但由於缺少高效合成激素的方法,相關研究陷入了停滯。當時,孕酮價格高達每克1000美元(換算成今天的價錢),而如今,每克只賣幾美元。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有機化學教授拉塞爾·馬克(Russel Marker)發現了合成孕酮的捷徑,降低了生產成本。他在植物中尋找結構類似孕酮的分子,最終在墨西哥山藥中分離得到一種化合物,只需一步便能轉化成孕酮,製成第一代避孕藥。

5.你面前的液晶屏

LCD里的搖滾

圖片來源:lan T. McFarland/Flickr, CC BY-SA

你一定想不到,平面彩色顯示器的歷史居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晚期:當時英國國防部想要發明一種新的平面顯示器,以代替軍用車輛裝備的笨重且昂貴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研究人員立即想到,這可以利用液晶材料來實現,當時已經有人提出了液晶顯示器(LCD)的概念,但問題是它們只能在高溫下工作——除非你把它們安裝在烤箱中,否則沒什麼實用價值。

1970年,英國國防部指派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的喬治·格雷(George Gray)接受了這個任務,讓他找到使LCD在更適宜(並且可用)的溫度下工作的辦法。他合成出了一種叫做5CB的新分子,終於實現了這一點。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全世界90%的LCD設備都使用了5CB,直到現在,廉價的手錶和計算器仍在使用LCD。同時,5CB的衍生物也直接促進了手機、電腦、電視的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不懂常識 的精彩文章:

怎麼知道你是饞了還是餓了?
物理探秘 十四種奇妙的物理現象
鑽石、鉛筆芯同是碳元素構成,差距咋就這麼大?

TAG:懂不懂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