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不輸荀彧郭嘉的謀士 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

三國不輸荀彧郭嘉的謀士 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的幾個皇帝常常受到兩個勢力威脅,一個是外戚,一個是宦官,何進和十常侍死了之後,緊接著董卓便接了「輔政」的大權,董卓之後便更有曹操真正意義上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的謀士確實另有其人,此人名叫沮授,其才不下於荀彧、郭嘉、賈詡、魯肅、諸葛亮、法正等等。

這個人更是被低估的一位三國謀士。沮授,冀州廣平人,少有大志,長於謀略,舉茂才,任韓馥別駕,當初袁紹自領冀州牧,沮授因為向袁紹建議佔領河北,實現霸業天下的一個戰略規劃而被賞識,成為袁紹手下的謀士。可惜袁紹空有雄心,卻無定策,多慮卻又少謀,沮授給他提出過多次建議他都沒有聽從,辜負了大好時機和資源。

沮授第一件事就是勸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公元195年(董卓死於192年),漢獻帝輾轉流落到河東等地,沮授分析形勢後,就對袁紹建議說,迎獻帝,遷都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淳于瓊等人卻勸說袁紹,不要這麼做,因為把漢天子迎過來之後,自己的權利就會被削弱,而且漢室衰微,已無力匡扶,此舉並非上策。袁紹就沒有這麼做。第二年的時候,荀彧便支持曹操迎回獻帝,並遷都許縣,自此曹操做到了利用漢獻帝來號令天下諸侯。

這件事也顯示出了袁紹的性格特點,好高騖遠,漢室還沒有微弱到可以隨便有人取而代之,而且對於天下而言,漢天子是代表正統,是天下真正之主,多少人幾朝漢臣,普天下之,也無非都是王土。袁紹卻滿腦子自己將來稱帝的打算,卻看不到眼前的形勢,曹操的聰明之處就是自己身位放的低,並且知道天下人的心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然劉備怎麼就憑著無論走到哪都是一句「漢室宗親」而混到爭奪天下的地步。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對於整個三國時期算是一個分節點,官渡之戰的雙方,曹操和袁紹,歷史書上都講過,都是以少勝多。當時沮授曾經建議過「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穩打穩紮,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萬安之策,而不必決戰於一役。意思就是利用地理優勢和自己絕對優勢的兵力與曹操打持久戰,曹操肯定拖不下去,到時在一舉擊潰,從這裡想到後面曹操襲擊袁紹糧草的做法,不得不說沮授確實是先見之明。奈何袁紹目光短淺,剛愎自用,沒有採用。

值得一提的是,袁紹多次都沒有採用沮授的建議,然而每次都是袁紹吃了大虧,而沮授多次的獻計都是「算無遺策」,他的謀略說是不輸於任何一個三國謀士都不為過。甚至官渡之戰開始前,沮授就聚其宗族,嘆言此戰不知勝敗未可知,在當時所有人絕對兩者相差懸殊的時候,沮授卻能看出袁紹剛滅公孫瓚,士氣驕橫,輕敵大忌,又深言曹操雄才智略,袁紹恐不能敵。

即使這樣,沮授也沒有停止幫助這個庸主,袁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沮授對袁紹說,顏良雖勇,但性格狹隘,不適合獨領兵馬,袁紹不聽,果不其然,顏良被斬。後來袁紹進軍官渡,沮授諫阻袁紹傾巢渡河,建議他留守延津,分兵渡河,勝則增兵,敗亦可全身而退。袁紹還是不聽,沮授無奈,便稱病不見袁紹,袁紹懷恨。便把沮授所領兵馬交由郭圖。

可憐又可嘆的沮授,就連最後官渡之戰的致命一件事,都被沮授考慮到了,奈何袁紹不為所動,不聽所言。當時袁紹命淳于瓊領軍帶領運輸車,把守烏巢。沮授聽了,趕緊去建議袁紹,烏巢乃是重中之重,是袁紹大軍賴以倚仗的糧草重地,建議派遣蔣奇護送,以防止曹軍攻擊,很明顯,袁紹還是不從,最後烏巢果然被擊破,袁軍大敗,袁紹率領一小部分人馬跑了路,沮授卻沒有跑掉。

曹操捉了沮授之後,因為和沮授有舊情,即便沮授大呼不降,曹操依然沒有殺,還很厚待,但是沮授一心逃跑,最終敗露被殺。可憐人滿腹韜略智術,卻被袁紹不聽所敗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子十月 的精彩文章:

TAG:木子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