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感受漠視」受害者,讓人間最痛的產婦把「痛」說出來吧! #產婦墜亡#

「感受漠視」受害者,讓人間最痛的產婦把「痛」說出來吧! #產婦墜亡#



點擊「爸媽營」關注


Mother


爸媽營說:




昨天我們的頭條

為什麼這兩天負能量太多?孕婦不能剖腹產跳樓?媽媽去面試孩子墜樓?

》發布後,後台的留言數百條,大多數爸媽都能理解我們為什麼不想去煽動負面發泄情緒,並且非常支持我們保持自己的風格。




但是,也有個別媽媽以為我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真的是讓我們比竇娥還冤啊,絕對是對爸媽營不熟。。。




昨天我們在留言中也回復過,其實這個事件出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第一時間關注了,並且也開始做了深入的調查了解。




今天的這篇,就是我們的約稿,來自

10多年媒體人【綿爸】

,一位8歲孩子的暖爸,看看他採訪的多位產婦的真實感受。




其中細節太多,我們編輯部的媽媽們看了,覺得總有一句和自己當時的情況一模一樣。。。只要是感受過

10級疼痛

的媽媽們,每一個,經歷的都是人生中最痛的時刻。




願產婦們不再成為「感受漠視」的受害者,


願社會給予產婦們更多的情感關注,


願歲月靜好,父慈子孝。




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

媽媽


可查看超過200篇【

媽媽教育

專題

】好文








綿爸


爸媽營親子聯盟成員,兒子8歲



媒體人,心理學和中醫票友。公眾號:綿爸(spongedadplus),專寫給爸媽們看的人物筆記。為人父母,也是在尋找自己,別人的故事,也許會是你的鏡子。




?|


「感受」漠視是我們這個社會非常普遍的存在的情況,尤其是那些最希望被得到體貼、尊重的人(譬如病患、兒童、孕產婦)身上。



這是我寫於2009年的一篇稿件,

採訪了數位臨盆不久的產婦,談得都是關於「疼痛」以及「被忽略」的話題。


這篇稿件當時主要的角度是專業的醫護工作者的「感受」漠視情況,並未談及家人。


對於醫護工作者,我自己的家人、朋友中有非常多的醫生,再次強調,

這篇稿件無意批評醫務工作者們日以繼夜辛勞的付出和高強度的工作,他們已經在他們的範圍內儘力了。


而是探討「感受」漠視

這一社會普遍的現象

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我們都是「感受漠視」的受害者。





?|


我的這些受訪者都是從網路徵集中獲得的,得到的答覆中有一些是這樣說的:「醫生、護士每天經手那麼多病人,早就麻木了,我們應該理解她們」、


「說疼的那些產婦可能是太作、太嬌了」……


沒錯,理解萬歲。但在理解的同時,我們又該如何處置自己真實的感受呢?


時間長了,感受是容易模糊和淡忘的,幾年之後,我們甚至可能回憶不清那一晚到底有多疼,她們的態度到底有多冷,漸漸的,我們便成了她們。


以至於我們會懷疑別人對難受的判斷,而說出「說疼的那些產婦可能是太作、太嬌了」那樣的話。


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置自己感受呢?


說出來吧,理解萬歲,說出來也萬歲!





??|

受訪者:周小姐,27歲,2009年生產


待產室是一個明晃晃的大病房,有7、8張床和一張護士工作桌。這裡和產房是連通的,當中只隔了一扇移門,移門一開一閉的聲音很響。


當時我很慌張,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護士也什麼都沒說。因為我的宮口還沒打開,想試著讓自己睡一會兒。就在這個時候,產房裡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叫喊聲——一個產婦正在順產。因為待產室很安靜,產房裡的一舉一動我都能聽得真切。


產婦在裡頭大聲叫嚷,醫生一直在對她說

「別叫」、「別叫」

,口氣聽上去就像課堂里老師不讓學生說話一樣。不過這個產婦還是挺順利的,沒多久,我聽到了寶寶的啼哭聲,心裡也很高興。


不過產婦並沒有出來,她還需要給側切縫針。不過她好像疼得厲害,我聽到醫生對她冷冰冰地說:

「叫你不要亂動,時間長了不縫對你自己也沒好處……這樣讓我們怎麼縫!」


我發現每當醫生和護士要碰觸產婦傷口的時候,總是說:「這是為你好。」她們總是這麼說,可我卻絲毫沒感到她們對那個產婦很好,說這話好像就能免責一樣。我心想自己千萬別遇到這樣的醫生。






沒多久,

睡在我鄰床的一個產婦忽然拉開遮簾跟我說話,她說她在待產室好幾天了,因為沒到預產期,所以要保胎,但她現在很想回家。

我借了她幾枚硬幣讓她打待產室里的投幣電話回去問問。


因為待產室里很安靜,這個產婦的通話所有人都能聽到,她哭泣得很厲害,電話那端應該是她的父親,她一直在電話里念叨:

「求求你們帶我出去吧……」

情緒很激動,有些失控。我想這時應該有護士上去勸一勸,可護士就坐在距離那個產婦3米開外的地方,紋絲不動。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產婦有產前憂鬱症,懷孕時還割腕自殺過。她後來告訴我,懷孕期間她因為失眠一直靠服用安眠藥睡覺,她擔心這對孩子不好,想要拿掉,但家裡人包括丈夫一致反對。原來護士們早就知道她的情況,所以才「見怪不怪」的。


另外,我發現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笑容,很難從她們臉上看到表情。唯獨有一個小護士不是這樣,晚上進來手腳也很輕。在你疼痛的時候,她也不會像別的護士說「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誰讓我們做女人呢」這樣的話,而是給予安慰。


沒多久,產

房裡的另一個產婦已經開始聲嘶力竭地叫了,

那種叫聲你聽過後一輩子也忘不了

,十分恐怖。產房裡好像有兩個接生的醫生,一個中年,一個青年。


中年的醫生一直「指揮」著大局,我聽見她對產婦說:「勿要亂叫,你看有用嗎?小孩剛出來一點,又回去了!」醫生還試圖去控制孕婦的呼吸,並一直重複著「再來再來再來再來……」,希望產婦的呼吸能跟著她的指令走。


這「再來再來再來再來……」不能說是鼓勵,也不能說是呵斥,我從外頭聽上去就像一台壞了的音箱在嘯叫一樣。還是不行,醫生又說

「你都是第二胎了,怎麼還是這樣!」這話聽上去更像冷嘲熱諷,我覺得這樣說對那個產婦絲毫沒有幫助。


產婦的叫聲沒有停過,完全淹沒了整個房間,我也跟著哭了起來。


後來,我腦海中時常會想起那天的畫面。記得在待產室的第一個早晨,一個中年醫生帶著一群實習醫生來查房,中年醫生髮現床單沒有換,馬上對實習醫生們呵斥,

「還站在這裡幹嘛?快去把床單換了!」

換床單自然不是這些年輕大夫們的工作,我在她們臉上看到了一臉的不情願……






??|受訪者:孫小姐,32歲,2008年生產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把我從待產室移到手術室的過程。



當時我一直在等醫生來安排,忽然一個中年男護工出現在待產室里,這讓我吃了一驚,因為破水,

我墊了隔墊,此時已是衣不遮體,可這個時候我哪裡還顧得上羞恥心。


護工很熟練地把手術推車移到我床邊,顯得有些漫不經心。之所以這麼說,因為我得從病床移到手術推車上,可手術推車靠病床的這一邊有一個掛鹽水的立桿,他恰恰把立桿這邊靠向我,其實稍微留意,就應該用另一邊沒有障礙的靠過來。


另外,那部推車要比我的床高出大約20厘米,我跟他說,我破水了,醫生關照不能動,你能不能幫我一把。他沒理我,讓我自己爬上去。沒辦法,我只好慢慢挪到床尾,然後慢慢爬上了推車。


更氣人的還在後面,沒多久,我被推進了手術室,準備進行手術。這個時候,我聽到幾個護士推著器械車走了進來,嘴裡在嘀咕

「好好的,晚上怎麼又來急診了,煩死了。怎麼不等到明天呢?」

一臉的心不甘情不願。我當時按捺住心裡的火氣,臉上還掛著笑容跟她們說,「謝謝你們。都是肚子里的寶寶不乖,半夜裡發動了。不好意思。」


過了一會兒,醫生也進來了。在手術開始前,他對所有人說:「今晚一共3個,我們爭取30分鐘一個,7點20分下班。」






??

受訪者:lisa


本來我也是意志很堅定地要順產,

由於臨產前的一次住院,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大概在生產前不到1個月的時候,我吃壞肚子,去醫院檢查,結果留院查看3天。住院的時候,每天要做胎心監護,以前都是在門診做,由於住在醫院,所以胎監被挪到了待產房。


第一次去,沒什麼人,相比較門診做胎監,待產房裡反而舒服,可以躺在床上做。


第二次去,媽呀!全滿。各個生產階段的都有,有個孕婦開了3、4指,正好在大聲叫嚷,醫生走過去,用手指試了試宮口有多寬,我看到醫生捅得很使勁:「還沒到時間,繼續。」


我正好被醫生指定坐在椅子上等,椅子又正好被各個床位包圍,身邊不時傳來產婦的呻吟聲,雖然不是很響,哼哼唧唧,但令人頭皮發麻。


我承認,我膽小,我不想被人使勁捅,我也不想在自己很痛很無助的時候被人責備。

儘管我知道順產比剖腹產好,但我回到病房後,還是義無反顧地改成了剖腹產。


我想說的是,希望這個問題能引起醫院的重視,讓冷冰冰的產房,溫暖起來。真的,生產的時候,一句溫暖的問候,能帶來無窮的動力。






??|受訪者:littlemama


我最痛苦的回憶不是生產的過程,而是麻藥過後要壓肚子。壓肚子的護士態度很兇,鄰床一個比我晚生一些的媽媽手術同時還切了個子宮肌瘤,被那護士壓得在那兒「慘叫」,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麼「慘烈」的叫聲,還拚命用手擋住護士的手,但那個護士卻用顯得不耐煩的話語說她。


然後輪到我了,我就不敢大叫了,用手拚命拉住床的兩邊,還是哼了幾聲,一共壓了7、8次,我感覺這是我受到過的最大的痛苦了。


但是醫生和護士好像根本就不能理解,還說我怎麼那麼怕

,口氣里流露出來的意思就是你這個人怎麼這麼特別的!其實我覺得自己還是蠻能忍耐疼痛的,反正整個生產過程中我覺得這個是最痛的。這一天一夜我這輩子也忘不了。




?|綿爸


2009年,當時我也剛剛開始接觸心理學,正在學習如何從自己身上辨識「感受」和「情緒」。


這些其實是我們中國人都比較非常陌生的辭彙,我說陌生,

並不是不認得,而是從來沒有人教會我們去捕捉自己身體上的這些感知

,更不用說去辨識別人的「感受」,理解她們,照顧他們。


8年過去,今天早上看到產婦墜亡的新聞再一次激起了這個話題,我想借用我常常提醒自己的話——


「抱怨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讓我們來先為自己的感受負起責任。


改變就是這樣,第一步,就是最後一步










~爸媽營還有3

好物

推薦~




點擊 

?

 

上新+補貨!這個日本內衣,讓你驚恐:「我今天是不是忘穿內衣了?」


點擊 

?

哇!全智賢在《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銀色夢幻高跟鞋,竟然有了舒適版!


點擊 

一款僅1斤的北歐摺疊水壺!帶孩子、老人出行、爸媽出差,再也不怕水壺髒了!全球通用!








關注爸媽營,打開首頁輸入框,


回復 

媽媽

,看【媽媽教育專題】

200+

篇好文


回復 

爸爸

,看【爸爸教育專題】148篇好文


回復 

心理

,看【心理教育專題】124篇好文


回復 

繪本

,看【史上最強繪本資料庫】


回復 

下載

,看【61個頂級下載資源】


回復 

安全

,看【安全教育專題】

200+

篇好文


回復 

明星

,看【明星教育專題】200+篇好文


回復 

隔代

,看【隔代教育專題】94篇好文


回復 

健康

,看【健康教育專題】186篇好文


回復 

購物

,看【海淘購物專題】154篇好文


回復 

早餐

,看【親子早餐專題】48篇好文


回復 

二胎

,看【二胎教育專題】108篇好文


回復 

英語

,看【英語教育專題】94篇好文


回復 

樂高

,看【樂高教育專題】37篇好文


回復 

看片

,看【電影動畫專題】57篇好文


回復 

手工

,看【創意手工專題】70篇好文


回復 

興趣

,看【早教興趣專題】28篇好文


回復 

親子游

,看【親子游攻略】200+篇好文


回復 

兒童房

,看【親子家居專題】140篇好文




爸媽營,www.bamaying.com 


由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白領媽媽創立。長期與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專業人員合作。


只研究:精英爸媽們的學、玩、買!




微信:         爸媽營


微博:         爸媽營


商務合作:    bd@bamaying.com


投稿郵箱:    tg@bamaying.com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爸媽營開學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營 的精彩文章:

【後續】單親媽媽獨自帶3歲女兒開夜班計程車,母愛的堅強與偉大無人能及
白蛇新傳 | 從此,我不再是千年蛇精,我只是一個母親
2017全新升級!超高性價比!2平米多功能學習桌 + 學習椅!可升降、可傾斜桌面!
8歲男孩想要3萬元,從父母的處理方式看中西方教育差距
孩子,我是個沒錢的爸爸。。。

TAG:爸媽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