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如何看待普洱熟茶的發酵程度?

如何看待普洱熟茶的發酵程度?

普洱熟茶的發酵,首先是色澤轉紅轉暗,引起茶湯逐漸變紅;其次由於茶葉內部高分子化合物的分解轉化,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和熱量,葉細胞收縮,茶葉條索變緊變細,部分高嫩度茶葉在果酸的參與下凝結為各種團塊狀茶葉;

然後是茶葉內的高分子化學物的降解轉化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及熱量的形成,直接導致了茶葉減重(即制耗產生的原因),減重率達15%-20%;最後是茶葉、香氣、滋味物質在微生物和濕熱作用下發生巨大變化,青草味等低沸點物質消失,陳香增強,苦澀味減淡,逐漸形成普洱熟茶特有的紅褐明亮,味甘甜潤滑的品質特性。

喜歡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熟茶的發酵,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環節,處理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普洱茶的品質,發酵時,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12%之間,也就是說必須增加茶葉的含水量才能進行發酵,而茶葉的含水量又必須根據茶葉的老嫩、氣溫、空氣濕度、季節、發酵場地等不同情況來適時調整。

至於發酵的程度,在老一輩發酵師傅看來,低於7成的發酵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熟茶,超過9成的發酵屬於發酵過度的範疇,所以7成熟算是輕發酵的起點,輕發酵的熟茶顏色相對淺一些,葉底呈褐色,有點類似一些十年左右生茶的葉底色澤,口感上堆味更輕,略帶苦味,少了些熟茶應有的醇和順滑,這個程度的茶就像沒熟透的蘋果,現喝起來生澀稚嫩,但後期轉化後會保留一些更具個性化的滋味香氣。

如果工藝出現偏差,發酵程度較輕,發酵程度低於7成,出現酸茶的概率就很高。而發酵程度太深,也容易損失熟茶中的有效成分,同時不利於後期的轉化,所以適度發酵尤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水間 的精彩文章:

TAG:山水間 |